茶馆

2021-11-30 08:13陶灵
红岩春秋 2021年10期
关键词:嘉陵江开业茶馆

陶灵

我小时候生活的镇上有一个盐厂,盐工“卖工”都在茶馆里进行。熬盐是昼夜不停的工作,盐工有事,或者累了、病了,想休息几天,必须找人顶替。此为“卖工”,现在叫“招聘临工”,茶馆便是“劳务市场”。

熊伯伯常带我去茶馆。因为“卖工”,他认识的人多,一进门,就有熟人喊道:“熊老匠,茶钱我这里会了。”就是帮他付茶钱。这是一种习俗,叫“喊茶钱”。喊茶钱的人越多,意味着面子越大。熊伯伯也不推辞,立即拱手,连声道:“换过,换过。”这是一句客套词,意思是下次我给你“喊茶钱”。茶馆里的茶具都是盖碗,当别人替你付了茶钱后,要立即将茶碗上的盖子揭开,在茶碗里荡一下,以示感谢,称“揭盖子”。

茶馆历来都是摆龙门阵的最佳场所。1908年冬天,重庆茶馆传出一件骇人听闻的消息:桐君阁药房开业,竟然砍了一个活人的头当血牲祭品,说得有鼻子有眼。其真实情况是,桐君阁老板与衙门审讯官的父亲是朋友,事先知道开业当天要在鱼市口处决犯人,因为离药房不远,便置办好香烛和纸人纸马,巧借行刑来祭祀挂牌开业,想造一个声势。果然达到了效果,茶馆帮了忙。

20世纪80年代,茶馆越来越多。有一天,外公坐木船从乡下来到县城,匆匆忙忙吃了午饭后,说要去小东门的冯家茶馆。母亲大吃一惊,说你什么时候也学会了坐茶馆?那可是闲人去的地方。外公解释,比期到了,去找“夏燕客”收賬,上个月卖了几张羊皮给他。夏为姓,“燕客”的书面语称经纪人、中间商,三峡地区民间又喊偏二、偏耳。过去赊账或者还借账,约定的兑现日子叫“比期”,每月五﹑十、二十﹑二十五日为“小比期”,“大比期”以每月十五日和月底最后一天为限。

兑现地点一般都在茶馆里,闲人多,管闲事的也就多,扯皮时正好做个见证。“燕客”平时爱在茶馆里走动,这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门路多,消息广,对生意有利。

重庆旧时的茶馆,常请人写上一副对联,增加文雅之气。这些对联并不一定工整,算是俗对,但有趣,地方味又浓。民国时期,朝天门附近临嘉陵江有一家茶馆,门边挂了一幅牌匾,有点长,夹杂了重庆土话——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支笔画不来;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起也。

上联中的道子是唐代画家吴道玄。天宝年间,唐玄宗命他去嘉陵江写生,吴泛舟江上,仔细地把一幕幕美景铭记在心,连一张草图都不画。回长安后,他在殿中墙上挥笔,一日而成《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旖旎风光跃然于上。唐玄宗看了,赞不绝口。

下联里的卢仝是唐代诗人,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仙”。日本江户时代,卢仝的《七碗茶诗》被传去后,深受尊崇。20世纪80年代《济源文史资料》记载,1941年,日军在卢仝故乡河南济源县的乡村扫荡。一天,一队日军进入思礼村,带队的日军军官看到村头有块石碑,便询问翻译。当得知碑上写的是“卢仝故里”几个字后,他马上鞠了三个躬,然后带队离去。思礼村因卢仝免遭一场灾祸。

猜你喜欢
嘉陵江开业茶馆
嘉陵江边是我家
联通大西北 畅通内循环 加快推动嘉陵江全线通航的建议
印象嘉陵江
《成都老茶馆》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图片报道
提前开业
纪录片《嘉陵江》及系列跨媒体行动在京启动
杯水车薪
迪士尼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