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点标识语的翻译看文化冲击

2021-11-30 17:17刘新宇侯朝琼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

刘新宇 侯朝琼

摘要:文化冲击原意是指人们从其原有的文化环境中迁居至全新的文化环境中所产生的不适应。对于经历文化冲击的人们而言,它既包含身体因素,还包含了精神因素。另外文化冲击在翻译中的表现形式为语义冲击,语境冲击和译者身份转变的冲击,而景点标识语的翻译则是一种典型的具有跨文化交际特征的活动,它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进行翻译时要注意文化差异和语义冲击。本文将站在跨文化角度,以旅游景点各种标识语的翻译来分析文化冲击的影响,并寻求应对文化冲击的措施。

关键词:文化冲击;跨文化;景点标识语

一、简述文化冲击理论

文化冲击也称文化休克、文化震荡( culture shock),于1958年由著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奥伯格(Kalvero Oberg)首次提出。该术语指的是“一个人初次进入异文化环境后出现的各种心理上、生理上的不适应”。 ①

文化冲击存在五个阶段:蜜月期(honeymoon)、困惑期(confusion)、失望期(frustration)、效能期(effectiveness)、赞赏期(appreciation)。在蜜月期,人们对于新事物感到兴奋,会以自身的文化视角来看待新的文化环境,潜意识忽略两种文化的差异性而放大其共同点;困惑期中,人们会因为自身文化的局限性,而对新环境中人们的行为举止感到困惑和迷茫;到了失望期,负面情绪会不断放大,会因为存在的差异性而抗拒新文化;而进入第四个阶段时,情况会开始好转,人们会不断调整自己,学习更多跨文化技能,适应新环境;最后人们会习惯生活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并开始欣赏自己所处的文化氛围,对于新文化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可以创造自己新的价值。

对于译者而言,在进行文本翻译时,必须考虑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下文将举例分析景点标识语翻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文化冲击的背景下,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应采取何种方法。

二、景点标识语翻译

(一)景点标识语的翻译现状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汉语公示语的英译也显得尤为重要。而景点公示语是指在景区公共场合出现的文字或图片,能够向游客提供指引,提示,限制等信息,同时它能够体现国家对外交流的水平,也是向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但目前景点公示语的翻译有诸多不规范,甚至在某些景区,错误的翻译比比皆是。这些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译文会给外国游客带来极为不好的旅游体验,有时,这些翻译还可能扭曲真正的中国文化内涵,向外国游客传递错误的信息。

(二)景点标识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1. 基本语言性失误

有些翻译的错误是基本性的语言错误,比如单词拼写出现问题、词语乱用、词性转换有问题、句子语法错误等。

例如在武汉市金银湖公园,有公示语:“保护一池碧水,营造一片宁静”译为“the protection of a pool of clear water, creating a quiet”,短短一句话出现诸多问题,首先“保护”“营造”在汉语里都是动词,英译时动词名词夹杂不符规范,而且“quiet”一般作形容词使用,作名词时也是不可数的,因此这里的译文不应加上冠词 “a”,笔者认为该句可译作 “Protecting a pool of clear water, creating tranquility”。

西安曲江湖边标识牌写道:“禁止游泳”,被译作 “Please do not swimming”,这里很明显出现语法错误,实际上直接翻译成 “No swimming”即可,简洁明了。同样,在景区湖畔还常有“湖堤边危险,请游人勿近”的标识语,该句被译为 “Dangerous at the bank, please keep the danger away”,這样的译文不仅是中式表达,而且词性混乱, “dangerous”为形容词,放在这里显然不合适,不如简单翻译为 “Keep away from the lake bank”,能够让游客一看便知其意。还有关于“游客止步”的翻译,多地景区将其译成 “Guests Stop”,实际上这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对于外国游客而言, “stop”可能会误解成停下来等待的意思,笔者认为这里译成 “Staff Only”更合适一些。

2.文化性翻译失误

文化性翻译失误通常表现为原文本的信息经过翻译后,不能为译文读者所理解,文化冲击在翻译过程中的表现形式——语义冲击,即原文本和译文本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往往会引起这种翻译失误。

如杭州西湖景区有著名的独特风景“三潭印月”,它的翻译直接用拼音 “San Tan Ying Yue”来替代,完全没有体现出该景之美以及汉语语言的特色,那么在翻译时译者应该将其深层含义传达出来,笔者认为译作 “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 较为合适。

再比如大明宫历史博物馆中的“唐三彩粉盒”被译为 “Tri-color Powder Box, Tang dynasty”,但实际上在中国文化里“三彩”并非单指三种颜色,而是泛称多种颜色,因此这个译文并不合适。

还有黄山歙县闻名遐迩的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它的英译名为 “Jiexiao Memorial Archway for the wife of Bao Wenling”,这里的“节孝”承载着传统文化内涵,如果直接用拼音来翻译完全不能体现出其文化意义,只会让游客一头雾水,应改译为 “Chastityand Filiality MemorialArchwayfor Bao Wenling’s Wife”②。

此外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山西平遥景区的“千手观音”,经常被翻译成 “Guanyin with 1000 hands”,“观音”在中国人心中神圣不可亵渎,且在佛教中就是悲天悯人的化身,而直接用拼音翻译,外国游客根本不能理解 “Guanyin”的意思,还有“千手”并非单指 “hands”,而是 “arms”,因而该译文不够准确,而且也没有将其文化蕴含传递出来,应改译成 “Goddess of Mercy with a thousand arms”比较准确。

(三)景点标识语翻译技巧

1. 音译加注释

有些景点带有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正因如此,在英文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句,因此可以选择用拼音来翻译,然后加上注释便于理解,音译主要用于景点名称,地点名称,和人名的翻译,而注释大多比较长,为免繁琐,一般多见于景点简介的翻译。

例如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因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其英译名为“Zuiweng Pavilion”,就是采用音译,另外在简介上一般就会注明“得名于北宋著名诗人欧阳修”,即“named by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poet Ouyang Xiu (1007-1072CE)”。

黄山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称,在山上也有许多奇松怪石,其中“猪八戒吃西瓜”就是怪石一绝,其原译文是 “Zhu Bajie Eating the Water Melon”,采用的是音译加直译的方法。但对于外国人甚至是没有读过《西游记》的游客而言“猪八戒”并非是知名人物,因此笔者认为应加上注释较为合适,完整的翻译应是 “Zhu Bajie Eating the Water Melon (Zhu Bajie, also called Pigsy, is one of the chief character in the Chinese myth Pilgrimage to the West)。

再例如山东曲阜的杏坛,是孔子讲学之地,现在原地址上建成一座亭子,其英译名为“Xingtan Pavilion”,另加注释“a place for Confucius to give lectures”,将杏坛的文化底蕴完整的传达出来了。

2. 意译

关于意译,常见的例子诸如“故宫”译作 “the Forbidden City”,“颐和园”译作 “the Summer Palace ”,“避暑山庄”为 “the Imperial Mountain Summer Resort”,“十三陵”是 “Ming Tombs”,这些译本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旨在传递其负载的文化信息。

有些“老街”景区往往有商家借出租古装给游客拍照来盈利,而“古装照相”却被硬译为 “it’s ancient to pack photos”,这里应该抓住重点,把真实意思翻译出来 “photo session with ancient costume”。还有类似“小草微微笑,请您旁边绕”这种公示语,不能直译成 “the grass is smiling at you, please detour”,这时应抓住精髓,意译为 “keep off the grass ” 即可,在一些森林景区,往往有“森林防火责任重,千年古木竞风流”之类的标语,但在某景区,这句被直译成 “It’s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 The old millennium trees are flourishing”,首先这句带有汉语语言特色,形成类似对仗的结构,在英译时难以按照原文结构,应直接舍弃,按英语行文规范翻译,此外该译文没有弄清楚“防火责任”属于谁,一味地直译让译本变得难以理解。该句应意译为 “ The old millennium trees remind us the daunting task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 for years to come”,这样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句子逻辑完整,意思清晰明确。

3. 借译与套译

借译是指在同一文化特性下,按照外来语的形态结构和习惯性表达套在本土语言上。

例如,宁波市梁祝文化公园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为主导游览线路,那么在翻译时,就可借用莎翁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将其翻译为 “Romeo and Juliet in the East”,如此,外国游客就会自然而然了解其含义。

江苏苏州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点,历史底蕴厚重,而作为江南水乡,苏州也可借译成“东方威尼斯”——Venice in the East,那么对于身处苏州的国外游客而言,这种类比能使他们更好的了解这座城市。

套译是指在两种语言具有相互对应的表达方式时,可以采用已有的词汇进行翻译。

如禁止吸烟在英文中的表达为 “No smoking”,该表达已经深入人心,那么在遇见类似的景点标识语时,都可以套用这种表达方式:“禁止停车”对应 “No parking”,禁止拍照是 “No photos”。而且有些中文表达比较冗长,但意思是类似的,都可以进行套译。如有时“禁止游泳”往往会用“水深危险,请勿游泳”这类中文表达,但完全可使用 “No swimming”来翻译,避免了直译时繁杂的多余信息。

三、应对文化冲击的措施

从上文论述可以看出,造成景点标识语翻译频频失误的最根本原因是汉英两种语言间的文化鸿沟。很多造成文化冲击的因素同样也在影响着两种语言的互译,同时文化冲击也会再次形成新的影响因素,例如语义冲击、语境冲击以及译者身份转换的冲击,这些可能都会造成景点标识语翻译出错,想要得到高质量的译文,就必须积极应对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填补两种文化之间的鸿沟。

应对文化冲击,首先就应保持开放的思想,明白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用“和而不同”“百花齐放”的态度对待中西文化交流,在受到文化冲击时,冷静应对,减少新的文化环境带来的不适感和挫败感。

其次,应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对于翻译工作人員来说,必须具备较强的双语甚至多语能力,具备足够的语言知识储备,了解每门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等,与此同时还要在新文化中不断审视自己,提升自身技能,提高非语言的交际能力,做到能灵活应变。

最后,还应该主动融入当地的文化圈,与当地人积极交流,向阅历丰富者寻求经验。或者与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典型的例子就是居住在国外唐人街的中国人,构建自己的文化社区,以此来减少文化冲击。

四、结语

尽管文化冲击具有迷茫、困惑、失望的阶段,但文化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具有持久性,在积极应对的情况下,很快就会迎来适应期和调整期。而且我们不能只看到文化冲击不好的一面,忽视它带来的正面影响。在应对文化冲击时,译者会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提升语言和非语言的技能,正是因为有磨炼才会有进步。

在景点标识语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巨大的文化差异,大相径庭的思维方式都给翻译带来重重困难,但积极应对这些文化冲击,同样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译文,可以将西方文化引进来,也能够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

另外在景点标识语的翻译阶段,应采取多种翻译技巧,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有直译、增译、减译等等方式,不能只拘泥一种,死译、硬译,并且还应将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结合起来,灵活翻译,既能够让外国游客看得懂,了解深,还要能保持其“原汁原味”,不过分洋化。

参考文献

[1]Oberg, K. Culture Shock: 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Environments[J]. Practical Anthropology, 1960, (4) :177-182.

[2]张静,董玉芳.旅游标识语翻译策略研究:目的论视角[J].北极光,2019 (09):83-84.

[3]北竹,单爱民.谈英语公示用语的语言特点与汉英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05):76-79.

[4]周焱.文化冲击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3(06): 67-69.

[5]方梅,纵兆荣.徽州文化旅游文本英译失误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04):142-146.

[6]焦碳,张辉.旅游景点解说词翻译方法与策略——以亳州市旅游景点解说词英译为例[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9,30(03):42-46.

[7]布莱恩·轩尼诗.文化冲击在中国[J].重庆与世界,2010(09):82-83.

[9]陈放.中国学界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问题研究综述[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06):70-77.

注释

①Oberg, K.Culture Shock: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Environments[J]. Practical Anthropology, 1960, (4) :177-182.

②方梅,纵兆荣.徽州文化旅游文本英译失误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報(社会科学版),2014,19(04):142-146.

河北传媒学院 051430

猜你喜欢
跨文化
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探析
跨文化传播何以可能与以何致胜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跨文化传播学理与实践的全景展现
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简笔画在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使用策略
跨文化外语教育研究概述
浅议中国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