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以安徽王家坝实践为例*

2021-12-01 03:17李支援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抗洪乡风文明

李支援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乡村振兴是当前一个时期重要的战略性工作,乡风文明建设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王家坝地区指安徽阜南县王家坝镇及其周边作为淮河行蓄洪区的几个乡镇,该地区在长期的行蓄洪历史中形成了以王家坝精神为核心的、独具特色的乡风文明建设模式,即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这一建设路径使得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风文明建设有了新的发展视角与建设模式。

1 乡村振兴战略与王家坝乡风文明建设

1.1 乡村振兴战略为王家坝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框架设计

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乡村内在美的塑造,需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王家坝地区作为行蓄洪区,在功能划分上只能作为农业地区发展。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功能定位和民俗传统,使得它具有了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当地民俗文化、优良作风将得到有效继承、发扬,在无形中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拓宽传统文化的发扬路径。王家坝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因为有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设计,能更科学更有效地开展。

1.2 王家坝抗洪精神是王家坝地区文明乡风的核心

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成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乡风文明建设是否能够取得成效。王家坝地区重视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在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范围内普及文明建设意识和法律法规品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一起为建设文明和谐、健康绿色的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王家坝坚持党的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整体指示为基础,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群体的道德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文明,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贡献了力量[1]。

以王家坝镇为代表,王家坝地区及附近经过长期的文明和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王家坝抗洪精神为核心的思想意识。王家坝抗洪精神是王家坝地区广大群众勇于抗击洪水,长期奋战在抗洪一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支柱,是王家坝地区乡风文明的核心。具体来说,王家坝抗洪精神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是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是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2]。王家坝抗洪精神与小岗精神、大别山精神等成为安徽红色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党建对王家坝乡风文明建设的引领

2.1 注重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的一致性

乡村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在我国都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的,最终为了实现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稳定和谐,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乡风文明建设旨在培养广大农民群众的基础价值观念,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构建和谐稳定、健康绿色的乡村文化环境。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使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建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与前提,党建工作的开展为乡风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是乡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向,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实践效果可以检验乡村基层党建工作成果。良好有效的乡风文明建设可以促进乡村党建工作。反之,如果乡风文明建设没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将会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2.2 设立庄台临时党支部作为特殊时期王家坝乡风文明建设的堡垒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基层党的建设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根基。用先进的文化影响人、引领人、塑造人,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在乡村基层党的建设中尤其注意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发动群众[3]。王家坝地区在行蓄洪时期,摸索出了一套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子,突出表现就是庄台临时党支部。

蒙洼蓄洪后,阜南县从党政机关干部中抽调党员干部进驻王家坝及其周边庄台和保庄圩,组建临时党支部,为当地的抗洪抢险工作增添了强大的助力。在进驻王家坝地区的党员干部团队中,既有阜南县委组织部抽调的科级干部,也有保庄圩的普通党员,大家因汛情聚集在一起,共同为防汛抢险贡献力量。他们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服务了庄台群众,把党的声音传达到庄台群众之中,稳定了庄台群众,帮助庄台群众恢复生产。这些危机时刻站出来的党员和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有了主心骨。群众在临时党支部的带动下,积极自救,互相帮助,展现了良好的乡风文明。

2.3 用红色文化强化乡风文明建设

王家坝地区的文学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红色文化精神,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利用展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淮河治理、抗洪抢险、抗灾自救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用众多抗洪抢险过程中记录下的图片、文献、物品等珍贵纪念资料,采用多媒体技术,详实记录了悠久灿烂的淮河文化,展示了蒙洼人民与洪涝灾害英勇抗争的艰辛历程。这里已经成为当地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是我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果,对于展示国家治淮成就、凝聚新时代爱国主义力量、提升当地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意义重大。

当地大力弘扬传承王家坝精神,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当地的文艺工作者通过淮河琴书《阜南赞歌》、歌曲《王家坝》、小品《小家和大家》等文艺作品,表现在王家坝广大群众跟随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努力拼搏奋力逐梦的奋斗情怀。这些文艺作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地歌颂了王家坝精神,对乡风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王家坝乡风文明建设的启示

3.1 加强党建引领,始终坚持党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4]。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要注意加强党的领导,一个表现就是坚强基层建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用基层堡垒和乡村党员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离开了这一点,一切成就将不复存在。稍微偏移一点,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分析王家坝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成果,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党建的引领作用。在乡村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下,广大群众向党员干部看齐,取得了抗洪的一个又一个成绩,最终凝聚成王家坝抗洪精神。这个精神团结鼓舞着王家坝人,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王家坝地区的良好乡风。

3.2 深入挖掘提炼,使地方红色文化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很多乡村都有红色文化传统,其本身所蕴涵的宝贵价值还没有深入挖掘,应推进对其宣传、教育。需要对当地红色文化进行深刻诠释、提炼升华,通过宣讲团、专题报告、专题记录等形式进行宣传。开展一系列红色展览、红色基地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示当地人民、乡村的历史变革脉络,充分宣传党在经济发展、社会进度中的领导作用。增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让学生学懂、社会读懂、党员悟懂。

乡风文明建设中,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村民参与到乡村文明建设活动中,利用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开展一系列文明宣传普及活动,最大限度地吸引群众参与。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乡村环境中广大人民的主人翁意识,与当地乡村的历史渊源和实际环境相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一个文化与经济、教育与思想共同发展进步的新型乡村环境。

3.3 以党规党纪带动基层法治建设

基层法治建设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党规党纪带动基层法治建设是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其身正,不令而行。”王家坝地区基层党建中特别注重党员纪律要求,用党员的良好形象带动基层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管理与引领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基层党员强化落实自身责任意识,做好自身形象管理,带头遵纪守法,同时积极调解乡村邻里纠纷,维护乡村治安与和谐。

建设乡风文明,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引导,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的乡村文明宣传活动,树立正确的乡村风俗习惯意识,构建文明、绿色的乡村文明环境。建设乡风文明,必须要加强党对农村群众组织的领导,善于利用引导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律组织,让广大群众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活动中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

3.4 以党建工作引领乡村科学文化建设

近几年,随着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在农村范围内的不断推进落实,各地破除陈旧陋习,促进绿色乡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然而有些农村地区“天价彩礼”“豪丧厚葬”等社会不良风气依旧盛行。这样的传统陋习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乡村范围内的宣传推广,为了及时抑制陈旧陋习在广大农村环境中的不断蔓延影响,建设文明绿色的乡村环境,中央农办、文明办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对乡风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5]。

乡村地区要严格把好防线,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坚定党的信念,跟随党的方针,学习先进文化,反对封建迷信,提倡科学文化,使科学思想在乡村基层群众内心深处扎根,避免乡村基层群众的思想被邪教所腐蚀。加强党建工作使乡村基层群众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朝着特定的方向前进,同时也能提高乡村基层群众的社会责任感。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此重要时期,每一位乡村党员干部都应该提高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视程度,基层党组织可引导组织乡村基层群众参观红色文化遗址,利用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让乡村基层群众走进文化现场,直面革命历史,感悟新中国的美好,并在此基础上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的指引下奋力前行。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就是党带领人民不断与大自然搏斗,并不断取得成绩的生动展示。与此同时,乡村还要大力宣传科技文化教育,大力宣传反封建迷信,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摆脱传统封建观念和习俗对思想精神的禁锢,从内心深处建立反封建、反邪教的心理防线。此外,还可以利用广播宣传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乡村基层群众对反邪教工作有新的认识,能够自觉加入反邪教队伍,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3.5 以党建工作引领乡村建设人才培养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对于乡村文明建设更是如此。提升乡村文化人才素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党建工作要疏通人才流通渠道,借助多元手段,鼓励具备优秀和先进政治思想的文化人才流向乡村,通过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乡村红色革命事迹将乡村的优质文化人才留住。通过人才引入,将更为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引向农村,提升农村地区的竞争力。鉴于此,应在党建的顶层设计之下构建人才双向流动制度。

当地政府需要注重对乡村干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基层劳动志愿者的社会地位,以此来吸引更多高学历、高能力的专业人才走进基层建设,为美丽乡村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为基层村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道路和平台,制定合理科学地奖励机制,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积极推动党建引领下的乡风文明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新思想、新科技、新文化深入农村地区,从而有效解决实现共同富裕之路上的各类问题,为这一伟大理想提供精神文明助力。以王家坝抗洪精神为核心的王家坝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成果是当地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的成功探索,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了信念支撑,也将为我国其他地区进行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抗洪乡风文明
使命·境遇·行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乡村学校德育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请文明演绎
十联颂抗洪解放军
抗洪大堤上的“最美镜头”
漫说文明
如梦令
文明乡风聚人心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