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兴趣,乐中求学
——初中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1-12-01 15:42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张定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具数学知识创设

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 张定钦

教学氛围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方向和模式,教师在教学方面要有规划,多创设情境,多将理论和题目结合实际来讲解,再配合多媒体等教具,这样的课堂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是维持兴趣的条件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增加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也是提升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了解一些数学历史文化以及数学故事,在讲解有趣的数学故事过程中将数学文化融入问题情境当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历史的了解,增加数学底蕴,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创设游戏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兴趣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己动手、体验和观察,思考数学的规律,从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准备好长度分别为3cm、4cm、 5cm、6cm 和9cm 的小木棒,再开展小组讨论:任意取3 根小棒,能否拼成一个三角形?从5 根中任取3 根,一共有10 种可能,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不难发现,如果短的两边之和小于较长的一边,肯定不能拼成三角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也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知识,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二、循序渐进是引发兴趣的前提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一定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觉像在闯关一样,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抗拒心理。

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时候,先要让学生明白勾股定理的含义,再给出最简单的直角三角形,要求学生验证,如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3cm、4cm,斜边长为5cm,大部分学生都能算出32+42=52,这样学生在计算方面的难题更小,如果一开始给出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带有小数和分数,那么学生在计算上就会花费精力,自然就不能全身心理解勾股定理。因此,学习数学知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学生才有信心学习,才能在课堂上打起精神,提高兴趣。

三、运用教具是点燃兴趣的要点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趣味互动和教学效率往往很难协调,但是随着多媒体、模型、图表等教具的出现,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对这些工具的使用,不仅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而且还能开展趣味的互动,将原本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易理解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并对知识点有更深的印象。

在“概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而通过多媒体加上PPT 工具的使用,能将抽象的概率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图表,通过直观的图表展示,学生就能理解概率知识。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教具也是加强效率、提升课堂气氛必不可少的工具。比如,“已知二次函数y=x2-6x+9。(1)将y=x2-6x+9化成y=a(x-h)2+k 的形式;(2)指出该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协助,学生能清楚地看清y=x2-6x+9 是如何转化为y=(x-3)2的,这样不仅方便理解,还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学生的兴趣是建立在对教师的热爱和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学生喜爱教师的教学方式,才会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知识。当下应试教育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对数学题目越来越反感,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化角度,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多让学生交流,多与学生互动,这样学生才会燃起学习数学的激情,提高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教具数学知识创设
创设未来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