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迁移能力,让数学课堂激活儿童思维

2021-12-01 15:42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购票认知结构梯形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实验小学 田 青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而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作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去建构新知识,同时,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恰当呈现教材,建立思维认知结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首先要恰当地呈现教材中学过的内容,结合新学的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其次,按照教材呈现的知识顺序帮助学生巩固数学概念。最后,按照具体的项目逐步分化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就从认识一般三角形开始,再进一步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最后再来认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这样学生的思维认知方式遵从一般到个体的顺序。在呈现教材内容时,我们必须遵循由一般到个体逐渐分化的原则,同时还应该实现横向贯通,以加强学生对概念与定理的理解,从而实现学习的迁移。

二、培养概括能力,夯实知识迁移基础

学生的概括能力越强,知识迁移能力就越强,对新知识的学习效果就越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概括能力,适时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积累更多的基础知识,为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奠定基础,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时,利用学具开展摆小棒活动,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每根小棒的长度不同,因此学生始终无法摆成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为什么不行呢?学生找不到其中的原因。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继续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在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基本特征,从而逐步形成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有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三、关联教学内容,灵活实现知识迁移

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建立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的,这就需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跳跃性思维。

如在计算题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把所学的新旧知识点联系起来,灵活地迁移知识点。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巩固乘法与除法计算,然后,把乘法与除法的运算结合起来,给出这样的问题:(8+24×6)÷8=?让几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演算步骤。有学生在计算括号内的算式时出现了错误,先把8 与24 相加,然后乘以6。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发现运算中的错误做法,既肯定学生“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的运算原则,更要强调“先乘除,后加减”这一规则,这样才能把学过的内容灵活转向新知识点,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四、激发想象思维,促进学生推理转换

教学中要引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思维想象,通过合理的想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推理与转换。

例如,组织学生春游时就创设了购票情境:一种是个人购票,成人票10 元,儿童票 5 元;另一种是团体购票,8 人以上票价7 元。现在有6 个家长带着6 个儿童购票,请你选择最划算的购票方式,并计算购票金额。这样的问题往往会误导学生的思维,只简单地比较两种计算方法:10×6+5×6 =90(元);(6+6)×7 =84(元),90>84,由此认为团体购票方式最佳,共需84 元。此时,教师提出质疑:这是最划算的购票方式吗?学生认真思考发现,团体票比大人票少3元,比儿童票贵2 元,因此,最好大人买团体票,儿童买个人票,而今天来的家长不够8 人,需要有两个儿童加入,购票金额为:8×7+(6-2)×5=76(元)。由此可见,学生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并对计算过程进行了推理与转换,从而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通过知识的迁移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探索与实践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目的。

猜你喜欢
购票认知结构梯形
直击痛点的“候补购票”可多来一些
抢不到票?铁路候补购票服务扩大到全部旅客列车
自卑的梯形弟弟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网络购票时代 莫让农民工掉队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