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学习 提升数学素养

2021-12-01 15:42江苏省新沂市新店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列式小棒途径

江苏省新沂市新店小学 吴 艳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围绕此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积极研讨多种途径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积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益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下面,以小学一年级《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个人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建构高效数学课堂中的教学体会。

一、开展数学自主学习的意义

1.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数学学科的知识较为抽象、具体,而自主学习的开展是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为前提,即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学习情感,这样其学习的主动性才会更强;其次,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探讨、发现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发挥学习主体性,才能有效地认识新知、发现新知。

例如,在学习“十几减9”时,为了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在解读例题时,以情境创设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即原来有13 个桃子,小猴要卖掉9 个,学生提问:还剩多少个桃子?以情境创设的形式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致,学生兴趣浓厚,展示了学习的主体性。学生积极开展同桌之间的交流探讨活动,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多个角度来阐述,如列式法、数数法、摆小棒法等,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介绍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说明理由,学习成效显著。

2.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素养作为一种综合素质,需要通过数学学习及实践运用来提高。而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能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认识问题,从中有效地训练、提升自己的数学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推理能力等数学素养。

如在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通过“摆一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实践演示,都是将13 根小棒分为2 份。第一种途径为:一份摆出10 根小棒,一份摆出3 根小棒,接着从10 根里抽走9 根,将剩下的1 根与3 根进行合并,得出4 根的结论,列式为 10-9=1,3+1=4。第二种途径为:其中一份为9 根,另一份为4 根,将其中的一份即9 根拿走,剩下4 根,列式为13-9=4。第三种途径为:其中一份为10 根,一份为3 根,先将其中的一份3 根抽掉,然后从另一份的10 根里抽走6 根,这样剩下的就是4 根,列式为13-3=10,10-6=4。通过训练摆小棒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数学素养。

二、开展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

1.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学实践证明,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及潜能更易被激发,所以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初,应从如下方面入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建构;丰富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选取;多角度的思维训练途径;教师的适时有效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乐于学习、积极学习。

如,在学习“十几减8、7”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首先开展“开火车”口算比赛活动,即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口算比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思路,从而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致浓厚,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极的口算,推荐抢答员、解说员。抢答交流活动的开展,既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又有效增强了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适时的知识迁移,为后面自主学习计算“十几减8、7” 做好铺垫,以创设情境教学的模式,将学生有效引入例2 的学习。

2.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教师应依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数学学科的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都较强,在开展自主学习时,应积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从开展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资料、形式等方面入手,搭建学习的平台。

如,在学习例2 时,充分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资源,以情境创设的形式来组织学习:认真观察图示,看看今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出示15 把小号乐具,其中10 把放在盒子里,5 把放在盒子外,若拿走8 把,还剩多少把小号?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此时,学生都知道是用“15-8”的算式来计算,但是如何计算又存在疑惑。此时,需要教师积极给予引导,组织学生对此题开展小组合作探讨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看哪个学习小组的方法种类最多,给予相应的鼓励,让学生据此进行合理的取舍,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积极展示自我,从中有效训练数学素养。

3.关注自主学习的历程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有限,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所以在开展自主学习时,教师应积极发挥教学的主导性,从宏观上及学习细节上给予关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同时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能力发展、素养塑造,做到收放自如。

如,在学习“十几减6、5、4、3、2”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题,将计算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去小兔家为线索,引导学生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设问、研讨。在共有11 个蘑菇的前提下,先组织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的算法:蓝蘑菇有6 个,那么如何计算花蘑菇的数量?此时,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组织学生开展“自主交流→全班交流→筛选方法”的学习活动。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时指导、点拨。如学生大致通过三种途径来解决,其一是先计算10-6=4 ,然后用4+1=5,得出结论;其二是先算11-1=10,再用10-5=5,得出结论;其三是由6+5=11,所以得出11-6=5 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4.反馈自主学习的成效

数学自主学习是在学科目标的指引下开展的,所以自主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及时获取相应信息来有效指导教学。平时主要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机制来反馈其成效,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自查;依据导学案进行自我测评;学生间的互评;教师总结性点评。

例如,在学习“十几减8、7”时,在探讨“从15 把小号中拿走8 把,还剩多少把?”时,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通过开展小组探讨或摆小棒的形式罗列算法,在学生罗列的四种算法中,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方式点评每一种方法,学生对于一把一把的数去8 把的方法给予了“费时、不方便”的评价,而对于“10-8=2,2+5=7”“8+7=15,15-8=7”这两种方法给予高度认可,评价其“计算速度快、简便明了”,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点评,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有效训练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发挥学习自主性,进行轻松愉悦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有效地塑造学生的学科素养,激励其成长。

猜你喜欢
列式小棒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巧移小棒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每筐多装多少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