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TEAM 课程实践”看未来教师应具有的特质*

2021-12-01 17:55刘文佳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教书育人 2021年5期
关键词:底蕴学科知识特质

刘文佳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一、“STEAM 课程实践”与未来教师

1.“STEAM”的由来

“STEAM”最初由“STEM”而来,STEM 教育指的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等学科的融合,随着教育的延伸和发展,进一步出现了STEAM,增强了对艺术(Art)的关注,而随着对阅读与写作的关注度逐步提升,最新的STREAM 也随之出现。STEAM 教育指跨学科、跨学段的连贯课程群,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培养综合素质的载体。它培养学生快速掌握新的知识技能以解决复杂问题、收集和评估信息的能力,尤其是从各种数字媒体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也更有利于未来满足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需求。这种教育的特征是:注重学生的实践和过程,以整合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并重,倡导在“行”中探索“知”;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STEAM 课程实践”与未来教师的关系

如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解决真问题的能力是STEAM 课程的主要目标,并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和参与到快速变化、不断运动变化的未来世界。而作为STEAM课程的开发者与实践者——教师,如何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如何在各学科之间建立关联、架设通道,使学生能运用跨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STEAM 课程实践”,更能凸显未来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发展方向,STEAM 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需要未来教师的参与,而教师在参与STEAM 课程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将自己打造成适应“互联网+教育”背景的未来教师。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未来教师应具备的特质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那么,能够“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的未来教师,应是怎样的“好老师”呢?具有怎样特质的好老师才能成为适应未来教育形势变化的未来教师?在参与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STEAM 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引发了我对成为未来教师应具备的特质的几点思考:

1.精深的学科知识底蕴

STEAM 课程是基于教师对本学科知识的宏观理解与把握,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超越学科限制进行整合与设计。在学科之间建立关联、架设通道,帮助学生收集评估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碎片化信息的整合者,而整合的最根本的前提就是其精深的学科知识底蕴,因而,无论是现代教师抑或未来教师,精深的学科知识底蕴都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特质。

2.广阔的国际国内视野

从国际环境上看,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深刻改变着人类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教育发展战略,通过教育改革发展谋划未来,一些发达国家的师资力量培养已经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因而未来教师应积极探索国际教育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将其与本土化的实践有效融合。从国内环境上看,我国取消了师范生申请教师资格,将教师资格证列入职业资格考试的行列之中,这就要求师范生更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并且在我国的一些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中,基础教育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身边的各种资源来探索未知的世界,因而未来教师应在精深的学科知识底蕴基础上,积极关注国内教育发展方式,尤其是一些发达城市的教育发展模式,将其与自身教学发展相结合。

3.开放的包容共享精神

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现在的“三通两平台”,教育本身就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因而未来教师不仅要包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在课程设计中体现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而且要致力于打造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生本课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首先,在教师与教师之间,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学校抑或不同学科的教师间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常态化,STEAM 课堂就是将不同学科知识建立联系、架构桥梁,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然后,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师生间沟通的桥梁越来越多,除了在课堂与学校的“线上”沟通,微信、QQ、微博等“线下”沟通也会让师生间更加了解彼此,师生共享知识与心情,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而未来教师不仅要具有包容精神,同时也要具有共享精神。

4.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新思维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内容的创新在不断深化发展,教育创新也不例外。无论是现在的STEAM 课堂抑或未来的课堂都不是装满先进技术设备的教室,而是必须有教师深度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因而未来教师不但自身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并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创新教学,更新教育理念,更要通过课堂问题设计角度、提问层次的把握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会反作用于教师,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将自己打造成“未来教师”

通过对以上未来教师应具备的特质的思考,要将自己打造为一名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未来教师”,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未来3~5 年的个人发展规划,如要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底蕴,在课堂教学整合和设计上的宏观把握方面应如何下功夫;要具有广阔的国际国内视野,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方面应如何关注国际国内教育动态;要具有开放的包容共享精神,在拓宽自身胸怀和资源共享方面应如何提升自身品质;要具有大数据时代下的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的掌握利用和课程设计方面应如何落到实处等内容都需要以规划的形式明确地体现出来。

2.积极参加培训促成长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不出门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接受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可以选择“必修课”与“选修课”,可以通过多元、自主化的培训来促进自身专业化与信息化的成长。当然,也存在因为网络信息的便捷化让部分教师产生惰性心理的现象,因而要善于将网络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尤其是青年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视野能够跨越到教材之外、学校资源之外、学科之外,为将自己打造为“未来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时代,通过STEAM 课程实践引发以上对未来教师应具有特质的思考以及如何将自己打造为适应未来教育发展变化的未来教师。总体而言,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而新时代未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更需要教育者永葆教育初心,满怀教育热情,不忘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真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技能,帮助学生适应和参与到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未来世界之中。

猜你喜欢
底蕴学科知识特质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小草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海归张雪梅:借力古城底蕴 弘扬中华文化
倍er高级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百年老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