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高效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2021-12-01 23:23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火柴小棒内化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小学 倪 玲

通过多元化体验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建构自主高效的数学课堂。为此,课堂上,教师采用设计游戏、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实际研讨中不断提升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设计游戏,发现规律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具有喜欢游戏的天性,教师可从这两点入手,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客观认知,达到理解数学原理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笔者便在课堂教学时尝试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器材玩一些小游戏。如利用小棒摆放三角形,摆放一个三角形需要3 根小棒,摆放不相邻的两个三角形需要6 根小棒,而摆放两个相邻的三角形需要5 根小棒,其中有两个三角形共用一条边。在学生已经发现这一规律的同时,笔者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计划下一步学生的学习内容,根据两种不同的摆放形式,让学生继续摆放,直到小棒使用完。在学生摆放完成后,笔者便引导学生观察每次摆放后的三角形个数和所使用的小棒根数,再及时向学生渗透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能够得出摆放不相接的三角形时,三角形个数n 与小棒根数m 的规律为m=3n,摆放相接的三角形时,三角形个数n 与小棒根数m 的规律为m=2n+1,“举一反三”,学生便能够迅速掌握知识。

一般情况下,套用游戏活动形式的外壳,能够将数学规律内容渗透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中。学生在游戏体验中,不仅能够发现认知规律,还能够有效加强情感体验,建构形成自主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动手操作,内化知识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弱化数学抽象特征的最常用的数学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在操作过程中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内容,巩固提升数学水平,建构自主高效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角的初步认知”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知“角”,便是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的最好方式。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火柴棒摆出一个角,强化学生对于角的两条边的认知。之后便可引导学生进入提升阶段,如:摆3 个角,最少可以使用几根火柴棒?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开动思维,就能够想到三角形是最典型的实例,得出使用3 根火柴就能够解决。教师接着提问:摆4 个角,最少需要几根火柴棒?学生依据前者的实例,发现可以用摆放正方形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可学生在实际探究中发现,将两根火柴十字相交摆放,就能够形成4 个角,因此,只需要2 根火柴棒就能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完成了本章节内容的学习。

通过动手操作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实际体验在操作中能够不断升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在无形之中得到提升,达到建构自主高效的数学课堂的目的。

三、参与实践,解决问题

情境创设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的活动形式,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完成问题的探讨,是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例如,在“付整找零”的学习中,教师创设符合主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如:“本月末,妈妈有余钱764 元,其中398 元是本月兼职所得的,问月初妈妈有余钱多少元?”笔者鼓励学生尝试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想到生活中人民币的面值为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5 元、1 元,在付给对方398 元时,常会给对方400 元,让对方找零2元。因此,在计算“764-398”时,可以先计算764-400=364(元),再依据找零得到:364+2=366(元),由此便迅速得出了结果为366 元。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相较于直接接受教师的灌输,学生的接收效果是不同的。使用此种活动形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均会得到有效提升,达到建构自主高效数学课堂的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体验,能够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摸索数学规律,在动手操作中内化数学知识,在参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客观、理性的数学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建构自主高效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火柴小棒内化
红色旅游地文化氛围生产与旅游者价值观内化关系研究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巧移小棒
从知识内化视角看翻转课堂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火柴变变变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