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日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对策研究

2021-12-01 23:29王晓丹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日语职业院校教学内容

王晓丹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东方语言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全方位、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侧重点,在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高度融合下,整个教育工作的开展逐渐由单一教学转变为多模块的扁平化教学结构。伴随着国际发展需求、社会市场诉求的不断变动,日语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比重逐渐加大,在日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下,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知识、文化知识等,扩展学生的认知面,为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但从日语课程教学层面来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能力等方面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工作的开展,令学生产生获得感失衡的现象,降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激情、局限课程教学范畴,与教学变革理念相悖。为此,必须从多个角度,分析出课程教学内容在学生学习诉求中所呈现出的针对性,结合多元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等,使得日语课程高度聚焦于学生学习需求中,以提高实际教学质量。

一、职业院校开展日语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职业院校是以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为主,伴随着教育改革政策的深度落实,素质型人才、全方位人才培养工作的权重比逐渐加大,这也为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之间的融合提供基础保障。在全球多元化发展的当下,中国与日本在国际间的交流度逐渐增加,在文化互融的过程中,跨文化、跨语言则成为人才多元发展的阻碍。通过在职业院校中开展日语教学工作,不仅可令学生领悟到不同文化属性,还可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涵养,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从日文与中文之间的关联性来看,两者在语系方面呈现出较高的联动性,甚至部分词语的意义、写法完全是中文所演变的,这对于学生教育而言,在母语文化的影响下,有利于加快学生的学习效率。从学生发展而言,跨文化知识内容的学习,可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认知面,增强学生在岗位中的竞争力,其可加快不同文化之间形成交融效率,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职业院校日语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约束了学生学习思维

从职业院校的课程设定而言,日语科目的教学比例明显低于其它专业课程,且日语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呈现出关联性较小,甚至部分日语课程不被纳入到学分成绩中,这就造成教师在教学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松懈性。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以及知识内容的依赖性,无法真正为教师到学生主体之间的转变提供内驱力。教师在课堂中也多半是以机械式、填鸭式教学为主,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通读,向学生传授定向化的知识,长此以往,将令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定向化思维的形成难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降低学生对日语课程的兴趣度。此外,在课堂上日语教师大多遵从教案的设定,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将令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无法同步提升,降低学生的语言能力,无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部分职业院校仍然没有从传统技能型培养方面转变过来,缺乏文化输出的有效支撑,造成人才供给呈现出匮乏特性。特别是在国际多元化发展态势下,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课本难以满足多元人才的培养需求,这就造成固定教学内容所发挥出的效用局限在某一教学框架中,降低课程教学的拓展性,其映射到学生学习行为中时,则表现为学生交际能力的降低。

(二)教材更新力度不足,局限了课程教学范畴

教材作为日语课程教学的基础所在,教材内容的适用性、拓展性、文化性等决定着整个日语内容在教学中所起到的效用,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真正了解到文化知识、语言知识的重要性。但目前日语教学中,教材种类较多,编设内容与学生专业在对接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冗余性特点,特别是对于系统性教学内容来讲,教材框架过于固化的形式,无法对日语句式、语法等进行多维度解析,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

(三)文化知识素养匮乏,降低了学生接受能力

对于从小接受汉语文化的学生而言,自身主观意识将对文化产生一定的认同感,当学生在学习另外一种语言文化时,将对外来文化产生客观层面的抵触现象,这就造成学生现有知识面的形成,无法同时囊括汉语文化与日语文化。且从历史影响角度来看,汉语文化与日语文化具有一定的共识性,在学生知识体系中极易产生易混淆的现象。此外,从学生对日本文化的认知深度来看,并未能对日本文化产生足够的兴趣,或者学生只是针对自身所感兴趣的事务进行了解,缺乏全局化认知,无法真正实现文化层面的等位迁移。这就造成在进行实践层面的教学时,宏观文化导向无法对学生的微观学习模式起到促进作用,在接触到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内容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

(四)课程实践体系缺失,削减了学生学习兴趣

从教学设定来看,职业院校中专业技能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所占的比值较高,日语专业的开展也偏向于技能型人才方向,通过理论与实践,界定出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接收知识的相关行为。但从学生成长方式来看,职业院校学生专业选取除家长的定向约束下,其他均以学生主观意识为主,这就令客观接受意识是以主观兴趣度决定的,如果学生在入学之前并未经历过系统性的培训,导致学生基础能力不足,一旦遇到学习难点,必然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主观意识的接受度高于客观意识时,将产生思维层面的逆反现象,影响实际教学质量。此外,在课程教导时,教师只是对课程内容进行通读,然后以口语的形式采取实践化教导,且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是以学生为主,而是以课本内容为主,当教学内容无法达到学生的学习诉求时,必然造成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失范性。在听说教学方面,与英语相比,日语课程安排比例较低,其不在义务教育的规划范畴之内,学生日语基础能力的培养大多是以职业院校中的教学为基础,这就产生实践教学针对性不足的现象,无法令学生达到全面化发展。

(五)教师专业能力偏弱,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

与高等教育相比,职业院校在师资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问题,甚至教师职业能力无法满足当前日语结构化的教学设定,这就造成实际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需求,弱化日语课程的教学地位,影响着学生知识体系的构筑质量。

三、职业院校日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对策

(一)建构情景化教学课堂,增强日语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作为学生在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学习动机,通过学习兴趣的养成,令学生对课程呈现出主观认同态度,这样便可进一步树立学习意识,摆脱传统受教育地位的利己主义思想的禁锢,令学生是以自我能力培养以及社会共同感认知实现对课程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实际教学效用。情景化教学课堂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日语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化支持,通过情景教学模式,为日语文化、日语语言在汉语教学体系中进行自然过渡,使不同日语教学精准地嫁接到汉语教学中。从目前呈现出的教学特性来看,日语教学偏重于理论化的教学导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教学的拓展,这就需要对日语教学本体进行多元分析,界定出不同教学场景下,教学内容与教学场景建构之间呈现出的关联特点,确保各项基础知识的导入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诉求形成精准对接。从情景化教学模式所呈现出的教学实质来讲,其是为理论知识的导入建设一个具有对接属性的实践场所,在理论内容的不断认证与实践下,对理论内容进行多维度阐释,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景化教学活动的组建可脱离教材的范畴,令各项教学内容的阐述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学框架中,这样不仅可摆脱教学定式,同时也可通过教学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激情。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以知识内容为延伸的教学场景,可摆脱原有的教学枷锁,真正令学生达到思维层面的拓展,调动起学生对日语课程的热爱之情。此外,需要将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联动,以小游戏的建设,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为后续日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同时,日语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日语内容进行本质化解读,以综合素养为根基,确保知识内容、文化内容的导入可与学生的学习诉求形成精准对接,以宏观思想带动微观思想,保证各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落实的可行性与针对性。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日语知识的理解能力,可从应用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切入点,对日语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建构,以保证各项教学情景活动的落实,可加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用,强化日语教学的连贯性。

(二)建构翻转式教学课堂,强化日语教学的延伸性

翻转课堂的建设,主要是对当前日语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资源化整合,利用课下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描述,令学生初步了解到日语教学的大致内容,然后在课堂教学上,留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程教学活动的对接性。对于学生而言,则可通过教学内容结构化、层次化的设定,令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诉求形成精准对接。翻转课堂可结合信息化教学技术,以微课、慕课等教学载体,将日语教学内容映射到信息平台中,这样在视频、音频等信息内容的解读下,可为学生呈现出具有立体性、可视性的教学内容,以发挥出先进教学技术的最大化价值。翻转课堂教学体系的构筑,可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对整个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解读,增加课堂实践教学时间,在多元素教学融合下,教学任务、教学内容、项目活动等可进一步围绕学生来开展,这样便可突破传统教学的壁垒,真正实现日语语言、日语实践等方面的融合教学。此外,在翻转课堂教学的安排下,教师可节省更多的时间应用到学生监督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再通过教学规划,缩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这样便可进一步确定出整体教学目标,以增强实际学习效用。

(三)建构跨文化教学课堂,提高日语教学的融合性

日语专业的开设不仅是对语言知识进行教导,而且是通过文化层面的介入,令整个教学工作的落实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打破利己主义思想的枷锁,达到教育层面的文化共识,使得知识学习在学生思维中不是以岗位工作为主,而是通过社会共同感的建设,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在对跨文化进行教育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肩负起文化输出载体的效用,从多个方面界定出不同操控视域下,日语基础知识、商务知识、管理知识与文化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以真正实现文化观的塑造,为日语文化在教学体系中的落实起到现实意义。在跨文化教学课堂组建过程中,可从两个方面建构出具有层次化、针对化的教学结构。第一,认知派教学。此类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文化理论为主,将母语文化作为切入点,界定出汉语与日语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并以汉语、日语之间的共同点作为教学引导,保证文化输入载体可在学生的学习意识中产生导向作用,进而将汉语文化通过教学内容实现日语文化的等位迁移,保证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可对日语文化产生认同感,以避免出现抵触现象。通过语言、语法、语句结构等方面的导入,可进一步强调出日语语言与汉语语言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这可令学生通过知识内容进一步解析出不同教学视域下,教学素养、文化素养在学生知识体系中所具备的重要价值,以提高实际学习效用。第二,联接派教学。此类教学方法偏向于实践类教学,其注重的是日语口语方面的训练,例如在不同场景下,日语词汇所衍生出的语气含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日语文化进行深度解析。通过语气、语境的解析,可在汉语与日语之间建构一个语境解读路径,满足学生的潜意识诉求,更好地践行社会共同感,提高学生对日语文化的接受能力。从日语所具备交际规则来看,听力能力、口语能力所占的比值较高,这就需要配合相应的教学方法,冲脱出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以项目化教学、讨论化教学等,真正实现知识资源的整合,为跨文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四)建构体验式教学课堂,提升日语教学的实践性

体验式教学则是通过实际表演,为学生打造一个具有沉浸式、融入式的教学环境,整项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材中,而是通过多情境的导入,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且在体验式教学中,整个教学资源只需围绕教学目标即可,这也为教学内容提供拓展途径。例如,通过视频信息的播放,令学生明晰到不同学习场景下,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以丰富学生的感官。此外,可通过主观会话场景的建设,令学生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朗读或交流,通过肢体语言展现出不同教学场景下,肢体信息与语言信息的对接性,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通过团体活动,可进一步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默契性,在互帮互助下,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出原因并予以解决,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完整的体验教学离不开测评机制,在主观与客观结合下的教学评价,可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成果进行监测,结合教育规划方向,分析出学生学习进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对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五)建构信息化教学课堂,增加日语教学的效率性

信息化教学课堂的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可摆脱教材更新力度不足、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创建模拟化的日语教学体系,可对课程内容进行细节化呈现,充分阐述出日语知识在当前教学体系的泛性效用。此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源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对接性,为学生现有的知识思维提供可模拟化支撑,增强学生抽象化思维的辩证能力。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学生原有的信息结构不再是以固定课程为导向,而是通过网络资源的导入,真正实现教学的高效率整合,令学生从不同维度,解析出自身知识能力与文化塑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然后结合信息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际多元发展趋势下,双语型、多语型人才在社会市场中的需求逐渐增加。职业院校作为应用人才培养的场所,必须肩负起教育育人的效用,多方面界定出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诉求方面的关联点,为整个日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指导。为此,在开展日语教学时,必须从教学理论、教学技术等方面,建构出立体化教学体系,保证教学内容可全面落实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以增强实际教学效用。

猜你喜欢
日语职业院校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