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2-01 23:23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利用微学习效果解题

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刘 倩

微课以形象生动的短视频或动画为主要内容,通过简短精要的形式对某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程内容理解的教学目的。

一、利用微课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导课环节,教师利用精心制作的微课,创设出生活化、形象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将抽象知识与具体形象相联系,实现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内容为例,在导课阶段,教师可以直接引入微课,快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为学生播放精心制作的微课。大屏幕中,小精灵飞入画面,提出以下问题:“从下面4 位小朋友身上,你们能够发现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此时,学生纷纷回答:“每个小朋友拿了3 个气球,那么气球的总数就是3+3+3+3=12 个!”教师再一次提出问题:“我认为这种加法计算太麻烦了,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这样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利用“4”与“3”这两个数字思考,得出“4(小朋友数量)×3(每个小朋友拥有气球的数量)=12”这一结果,最终理解乘法的意义,形成“利用乘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

通过生动有趣的微课内容,创设出了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形式,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动态化、形象化地呈现出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抽象知识与具体图像相对应,降低理解和学习的难度,为后续课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微课进行难点突破,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微课具有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短小精炼的特征,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经典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解和学习难度。而利用微课教学,则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该数学问题的解题关键。利用微课将复杂的“植树问题”进行简化,利用图文结合或动画展示的方式,将例题转化为简明的线段图,形象生动地体现出“三个点形成两条线段”的数学原理,提出问题:“12 米长的道路,需要栽植3 棵树,此时树与树之间的间隔是多少?”促使学生利用线段图进行分析,发现“若两端均种植树木,则剩余一棵需要种植在中间,那么就是将12 米的路划分成为2 段,得到‘12÷2=6’”,最终得到“间隔为6 米”的答案,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解题思路。最后,在微课中加入练习环节,将不同形式的“植树问题”与动态化解题过程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可见,充分利用微课特点,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拆分和简化,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突破,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微课实现翻转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利用微课进行翻转教学,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紧密联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查漏补缺、强化记忆、巩固知识的教学目的。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这部分知识不仅综合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等多种几何图形的数学知识,还融入了“切割”“增补”“对称”等多种数学解题思维,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此时,教师可以将配套的微课教学资源上传到学校线上教学平台或班级QQ 群、微信群中,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需求自主下载进行翻转学习,从而将课堂教学向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延伸,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级,针对不同的能力层级编制对应的微课,然后引导和鼓励学生下载相应的微课资源进行翻转学习,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将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其特性进行情境创设、难点突破、翻转教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利用微学习效果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利用微课实现课前与课上、自主与点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案例研究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用“同样多”解题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莲心宝宝有话说
搭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