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治

2021-12-01 23:31薛飞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流行性毒株基因组

薛飞

(北京市延庆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0210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体,会引起猪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其症状包括仔猪腹泻、呕吐、厌食、脱水和体重降低。尽管各个年龄段的猪都可能受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症状,但仔猪病情尤其严重,其死亡率高达100%。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全球养猪业构成巨大威胁。据报道,2013~2014 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爆发给美国养猪生产者造成了9 亿~18 亿美元的年度损失。在国内,约有80%的养猪场受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侵袭。尽管已经使用一些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来预防猪流行性腹泻,但其预防效果并不理想。

冠状病毒科由4 个属组成:α 冠状病毒属,β-冠状病毒属,γ-冠状病毒属和δ-冠状病毒属。1946 年在美国首次描述了在临床上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相似的甲型冠状病毒可传播性胃肠炎病毒(TGEV)。自1984 年出现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以来,TGEV 感染已减少。2014 年,在发生腹泻的猪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三角洲冠状病毒,猪三角洲冠状病毒(PDCoV),临床上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TGEV 相似。2016~2017 年,中国在腹泻猪中发现了另一种新的alpha 冠状病毒,其基因独特但临床上与其他猪相似,被命名为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这4 种猪肠道冠状病毒引起的临床体征无法区分。因此,鉴别诊断对控制猪的病毒性流行性腹泻至关重要。

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流行病学

1.1 流行菌株

与经典毒株CV777(GI 基因组)相比,在国内流行的主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菌株是新变异株(GII 基因组)。对全基因组差异的分析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存在4 个高变区:V1、V2、V3 和V4。

进一步比较了变种(GII 基因组)和经典(GI 基因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菌株的基因,发现变异菌株中S 基因发生了最大的变化,特别是在S1 区。与经典毒株CV777 相比,变异株S1 区(ntl-2217)的特征是3 个插入(nt162,nt170-180 和nt413-415)和1 个缺失(nt470-475)[1]。

1.2 流行病学

在自然感染情况下,猪是唯一容易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动物。患病猪和受感染的猪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播的主要来源。此外,受感染的猪、从患流行性腹泻病毒中恢复过来的猪、病毒潜伏期的猪及被隐性感染的猪可能成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感染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以在猪与猪之间通过呼吸道及直接接触传播,但呼吸道传播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此外,任何与病猪接触的物体都可能使健康的猪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并且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室温下,在饲料袋上可存活35d 后仍具有感染力。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猪场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是在气温寒冷的冬季。

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临床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诱发的腹泻是由于患病猪肠上皮细胞大量死亡和功能紊乱,消化酶减少,最终导致吸收不良和消化不良;而且伴随腹泻发生的呕吐和食欲下降会加剧脱水。血清素参与呕吐的诱导,促炎性细胞因子反应的增强也会导致食欲下降。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仔猪由于碳酸氢盐的流失会表现出高钾血症和酸中毒,酸中毒和脱水会损害心脏收缩力。在临床感染猪的小肠中,绒毛状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被破坏。患病猪受损肠道可能导致细菌进入肠道组织,引起过敏反应和继发感染,存活的猪通常在感染后第二周恢复肠道完整性和消化功能。

当猪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时,它们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食症状,随后出现呕吐和腹泻,临床感染的仔猪中毒后,身体迅速脱水。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新生仔猪死亡率可高达100%[2]。

3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3.1 传统疫苗

在1993 年出现灭活的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组织疫苗。通过给仔猪口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并收集其肠道内容物和组织,将组织样品灭活并制成乳剂,这是国内第一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1995 年出现了商业化二价灭活TGEV 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在1999 年出现了商品化二价TGEV 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减毒疫苗,其中TGEV 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减毒克隆的比例为1:1,并分别产生了97.7%和98%的主动和被动免疫率。在这两种商业化疫苗中使用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毒株是经典的CV777 毒株。在2010 年前,这两种疫苗已在国内养猪场里广泛使用,并在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TGEV 感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新型疫苗

目前有一种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 蛋白的乳杆菌,它刺激了猪肠黏膜产生N 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A(IgA)和IgG。口服表达N 蛋白和核心中和表位的乳杆菌疫苗,可刺激猪小肠的局部免疫反应及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全身免疫反应。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 基因或S 基因的重组乳杆菌的口服免疫,有效增强了猪的黏膜和全身免疫反应。

3.3 预防措施

增强生物安全,如运输车和其他潜在污染物的消毒,安全饲料的供应;在养猪场增添强有力的卫生工人,对防止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至关重要。使用0.5%的VirkonS 和2.06%的Clorox 可减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粪便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灭活的最佳消毒剂。而室温下的超氧化水(pH6.0)也可以在处理10~90min 后有效灭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3]。

4 结语

总之,猪流行性腹泻是国内养猪业最强大的威胁之一。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高变异性使该病的大流行变得更加复杂,并给开发高效疫苗带来了重大挑战。由于变异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毒株(GII 基因组)比经典毒株(GI 基因组)流行,因此,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基础研究迅速发展。目前,已确定了超过60 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菌株的全基因组,并已表征了其遗传特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很大的阐明。这将促进诊断试剂盒、疫苗和新治疗策略的开发,有望扭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大流行的趋势。

猜你喜欢
流行性毒株基因组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治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科学家找到母爱改变基因组的证据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