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探讨

2021-12-02 07:34张严心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立德教学内容英语教学

张严心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 100029)

0 引言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1]。可见,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分析立德树人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而探索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既是当前高职英语教育的着力点,也是新时代赋予高职英语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使命。

1 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

1.1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明确了“育人”比“育才”更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考”为法宝,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高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促进学生英语技能提高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重要课程,而且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1.2 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

2016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教育部委托的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涵,并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这一界定与国际上大部分国家或组织强调的关键能力或核心技能的概念相比,充实了“必备品格”要素。把“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融合统一,既反映了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又与我国立德树人的内涵相契合,是落实并细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之所以成为当代世界关注的热点,就在于其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重要问题。因此,立德树人是英语核心素养终极目标指向,在此背景下,将德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可行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教育更是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相对于本科教育而言,高职教育针对的人群更为广泛,数量更为巨大,对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2.1 与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一致

高职英语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渠道,是以培养在职场环境下语言运用能力强、综合文化素养高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为宗旨的。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不应仅传授和训练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更应培养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3]。另外,高职英语属于文化基础教学,因为语言本身就是在一种文化的基础上诞生并发展起来的。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教学的人文性强的特点使得高职英语教学必定要将人文精神和思想教育寓于其中[4]。由此可知,在立德树人框架下对高职英语课程进行改革,不仅与高职英语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而且有利于发挥高职英语课程在育人方面的巨大优势,还体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知识性、技能性、德育性、职业性、基础性等多维特点。

2.2 与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密切相关

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英语教材就能反映出来。英语教材中的语篇通常都会选用有关世界历史、地理以及人类的思想、哲学、艺术等人文的内容,其中不乏国外优秀人物、崇高精神、悠久历史、先进科技等文化性强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在于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感知力和包容力、促进学生高尚情操和个人价值体系的形成。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文化内涵并对学生的思想境界进行正确引导,学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例如,在讲授国外优秀人物类文章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探讨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成长经历等,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讲授西方历史或思想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引导学生理性地对待西方文化,抵制西方各种不良思潮,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可见,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是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服务的,这些教学内容为立德树人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高职英语立德树人教育的实施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想的体现,其本身就蕴含深厚的德育元素。高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受众最为广泛的人文教育通识基础课程之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以及掌握听、说、读、写等英语技能的同时,也在接受着不同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的洗礼。因此,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不能仅仅固守于技能训练、知识积累等具有工具属性的显性目标,而是要极大地深化和扩展课程中那些具有人文属性的隐形目标,发挥其重要的育人价值。

3.1 加强师德修养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5]。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更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肩负着传承中西方政治文化、风土人情、价值理念等方面的任务。如何在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这对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网络资源丰富的今天,各种来源不同、目的各异的资讯充斥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冲击着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既是语言的传递者也是思想的传播者,不仅要以教育人,更要以德育人、以德服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道:“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6]教师的品德修养、道德素质以及人格魅力在有形无形之中都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师生互动、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教师的言语行为、举手投足都会时时刻刻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品行。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加强师德修养,坚守好高职英语课堂的主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普及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英语教师还应增强育人意识,坚守并奉行育人先育德的教育理念,时刻注意谨言慎行,为人师表,坚持以德立身,行不言之教,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引领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引导学生客观科学地思考问题,进而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2 明确德育目标

在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中,除了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还应加入明确的德育目标,并将其写入教案,与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真正让立德树人理念落地。高职英语教师应在德育目标的指引下,充分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发挥英语课程协同育人的作用,将英语课程的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共同贯穿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育人中。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信息传播之迅速、传播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而高职学生正处于思想非常活跃但又极其不稳定的时期,极易受到各种网络意识形态和思潮的影响。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和观点,加上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学生有时无法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很容易迷失人生方向。因此,教师在讲授语言时,一定要分析语言深层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内涵,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英语是高职学生认识西方文化、接触西方意识形态最主要的渠道,也是高职教育中唯一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分析的课程[7]。在中西文化对比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有说服力,不仅能引导学生挖掘民族文化的价值和精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对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的使命感。因此,根据高职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德育目标,融入德育元素,不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不仅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持一致,而且有利于提升高职英语课程的思想高度,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3.3 优化教学内容

语言文字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思想文化是通过字、词、句、语篇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最直接有效的切入点是教学内容。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应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融入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考虑趣味性和知识性,更要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性。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改变严格遵循教材内容结构、不加任何创新、按部就班地按照传统的“单词-句子-语篇-语法”的讲授模式,不断通过整合现有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来优化英语教学内容,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关注其中所蕴含的背景知识。比如,在讲授“Bird’s Nest”(鸟巢)时,教师不应只要求学生会读或会听写“Bird’s Nest” ,而应整合与“Bird’s Nest”有关的文字和视听资源,让学生关注涉及鸟巢的建设规模、目的、成本、设计理念的英文资料,从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富强,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样,在讲授“the Imperial Palace”(故宫)时,融入色彩和装饰的寓意、屋顶的象征意义等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建筑之美,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深意,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职英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特点,时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教学内容的讲授不在于难度而在于实用,同时充分发挥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注重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以教材《新技能英语》为例,该教材的第二册第二单元“Learn to Think Positively”(学会积极思考)选入了一篇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文章,课文以一位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同时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在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不应过多地把时间用在诸如翻译、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层面的讲解上,而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进一步挖掘其中更深层次的德育内涵。教师可以图文并茂地介绍海伦·凯勒,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一位坚强勇敢的聋哑人,不但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还出版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用她的故事震撼着和激励着每个学生;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海伦的什么品质最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哪些地方做得还很不够?什么是坚强和勇敢?在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人?……”,帮助学生在心理上不断成长和成熟,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这样的励志题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可见,与高职其他课程的教学不同,高职英语教学是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走向,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高职英语教学中能够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的素材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积累,并不断地优化。另外,教师在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时,不能只停留在翻译和语法上,而应更上一层楼,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实现以课程为载体,将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将传授知识和立德树人教育相结合,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文化内涵。

4 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中德育元素的融入既是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又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应从师德修养的提升、德育目标的确立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化等方面进行,积极为高职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出新的创新思路和实践依据,不断提升高职英语学科育人的实效性。在实践中,对德育元素的提炼与开发、育人资源的选择与建设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猜你喜欢
立德教学内容英语教学
浅谈O2O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