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每一名学生

2021-12-02 13:01曹伟林
江苏教育 2021年45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点滴

曹伟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语出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洋思中学老校长蔡林森先生从自己的三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中深深感悟到这一点,并将此作为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创造了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这一理念,虽依旧颇受争议,常被质疑,甚至有人从理论上深究或以实践为例进行反证,但这句话所彰显的教育者“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无可非议的。

新时期,对“好”的界定绝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学业成绩好,抑或“品德+学业”的双好,“好”的内涵应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富有新时代特征的“五好”。“好”的标准也不应是惯常理解的考高分,而是各个方面较之以前的“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们教育的人,不管他是个多么‘没有希望’和‘不可救药’的钉子学生,他的心灵里也总有点滴的优点。假如我连这点滴的优点也不相信,那么教育对我便成了不堪承受的重荷,而对我教育的人而言便成了一种折磨……”对于当下的中学生,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如果有不断的表扬与激励,学生就会慢慢地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诚然,难教的学生总是有的,但“难教”不等于“教不好”。学生为什么没教好?是师生关系紧张吗?是学生的家庭因素吗?是学生的身体原因吗?“对症”方可开出“良方”,一味抱怨只会让教育者心生倦怠,裹足不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对此我们应当铭记不忘,时时警醒。法国著名教育家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我们不奢望每个孩子都“不平凡”,但“不管学生的学业荒废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把他引上一个公民应有的劳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结合的道路上去”(苏霍姆林斯基语)。果能如此,学生、家长、社会,难道会不“好”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理念,对教育者而言是一种信念与担当,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信心与激励,对家长而言是一种希望与获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是要“教好每一名学生”,只有这一点实现了,才是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才能让百姓有教育的获得感,才能称之为“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点滴
点滴小事,从我做起
给大树打“点滴”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10封被尘封的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
——译著背后的故事
詹红丹:点滴感动在心间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O.B.苏霍姆林斯卡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