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要讲出“三气”,讲好“三味”

2021-12-02 14:41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
青年心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政治

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 高 毅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国家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如何以思想引领为着力点,强化思政育人的效果,是思政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要讲好思政课,没有几把“刷子”不行,思政教师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业务素质要过硬。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在循循善诱中启迪学生心智,在润物无声中传播真理。要形成会讲、善讲的良好氛围。

一、会讲:讲出“三气”

(一)“正气”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教育尽管每个阶段基于社会发展所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其政治功能定位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教育中呈现并通过教育而得以实现的政治功能方面,关键不在于教育要不要培养“政治人”,而在于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政治人”、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培养“政治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讲信仰者自己要有信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一个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应当有着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政治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所以,要教育出一身正气的学生,教师首先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堂堂正正地做人,用人格的力量成风化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欲人勿疑,必先自信。”讲好思政课的底气主要来自三方面。

一是高度重视。党中央对思政课高度重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的关心和对思政课老师的关爱让办好思政课有了最大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办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树立了信心。

二是思想基础。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思政课的建设有着丰富的理论来源,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充足的文化自信。另外,思政课建设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思政课的守正创新。

三是现实条件。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现实条件。“十三五”收官之年的突出成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等,让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身姿更加雄伟,这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人民的无穷力量,无疑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了充足的底气。

(三)“志气”

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是时代之需,讲政治必须回应社会,关注国际国内形势,讲出“气势”,也要讲出中国的“志气”,更要助长青少年的“志气”。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我们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为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要承担讲好思政课的责任担当。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善讲:讲好“三味”

(一)“党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思政课教学需要讲出党味,必须旗帜鲜明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教师要以专业知识指导青年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形成社会主义政治态度,产生政治行为,完成由“社会人”成长为“政治人”的转变。

讲好“党味”,就要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当前要突出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要讲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重大成果;要讲“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以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总之,要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讲好“党味”,就是要突出政治站位,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要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思政课要在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上把好关,把意识形态工作做细做实。

(二)“趣味”

要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上,让思政课不仅“有意义”更“有意思”,是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让思政课有趣味,应避免“填鸭说教”,既要有“心灵鸡汤”般直抵心灵、润物无声的形式,又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知识,要能达到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效果。要善于用新颖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动事例,增强课程的亲近感和现实感,但切忌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更不可传播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法规的内容。

让思政课有趣味,要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除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课程外,要积极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拓展学生课外实践课程。比如,我校就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时事政治小论文比赛、社会实践活动征文比赛及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新闻周刊等节目,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意识,拓宽学生视野;组织学生参与绿益环保公司运营,参加模拟法庭、侨中领导力社团等社团活动,参加职业生涯体验、学校劳动课程、学生志愿服务队、普法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寓政治于生活,培养并提高学生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意识。

(三)“情味”

一要有家国情怀。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家国情怀,不忘初心,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关注社会,积极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要立足时代前沿,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积极回应时代关切。思政课还要积极关注学校发展,深入了解校史校情、乡土乡情,将学校育人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

二要有仁爱情怀。思政课教师还需饱含仁爱情怀,当好胸襟坦荡的仁爱之师。思政课老师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责任田,精心引导和栽培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学生,不仅要充分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深度”、“宽度”和“厚度”,还要用祟高的信仰和高尚的人格来感召学生、引导学生。要走近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用真诚感化学生的心灵,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贴心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最后,我认为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善讲政治的能力,既要提高政治站位,做理论学习的排头兵,不断提升政治素养;还要明确学科定位,做思政学科的领头羊,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新时代教师。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政治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