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1-12-02 14:59甘肃省卓尼县柳林第二小学闫芳
家长 2021年1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学知识解题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第二小学 闫芳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综合性学科。因此,数学的学习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严密的数学知识中分析出当下的数学问题,深入探究和钻研数学知识,进而达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进步以及综合数学能力的提升的教学目的。

一、数学逻辑思维的特点和体现

“逻辑思维”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

(一)正向思维

在小学数学中的正向思维指的是常规思维,即用常规的方式以及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路程问题,就是“利用路程=速度×时间”的思维来进行解题,学生需要找出题目的关键知识点,构建数学公式,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学生通过非常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问题的相反面来解决问题。比如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一落千丈。即使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在数学中从问题的反面来思考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创新。

(三)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学生根据题目条件,从多个方向去思考问题,进而结合其他类型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像上文提到的问题就是根据路程的公式结合方程、分数的概念以及特点来解决问题。

二、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无具体计划且杂乱无章。学生仅习惯于跟随教师脚步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加大了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难度,也不利于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不仅如此,教师完全按照教材的固定章节来开展教学,在学生还未完全理解的基础上便开始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这一模式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中思考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从而不利于学生自主搭建数学学习框架,影响了学生数学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除此以外,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单一,氛围过于压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数学氛围,促进数学教学工作的进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力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可以让数学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促进数学教学的多样化,全力促进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

四、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及方法

(一)扎实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

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应该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学会理解和合理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一定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考并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解题时,若根据常规的思维找不到题目问题的关键点,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从题目的反面或者其他面去寻找解题点,找到解题的思路。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时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及时引导,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转变解题思维,以此来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创新数学教学方式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使用往往跟课堂的教学方式的使用息息相关。若是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数学“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学生的思维可能会因此固化,甚至变得模板化。这样一来,学生在使用教师的解题方法以及学习方式得不到实际的效果后,他们面对难题便会略显迷茫,进而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去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多思考、多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进一步,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的教学时,若学生通过利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不了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的知识脱离出来,结合多边形的特点去解决问题,以此来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注意数学知识框架的搭建

数学的学习,在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需要把数学各章节的知识结合起来去理解和学习,才能建立一定的数学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形成惯性。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应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搭建起数学知识的框架,找到各个知识点的联系,进而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文化修养

发散思维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丰富其数学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去探究数学知识的来历。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数学知识,也让学生在学习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变换教学场景,让学生认知到不同数学事物的不同属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点出发,把知识延伸到生活问题中,在生活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

(五)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师分析数学问题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正常思维,更是应该学会从反面去分析事物,以此来快捷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解决数学方式的多样性。例如,一农妇去市场卖鸡蛋,第一次卖去全部鸡蛋的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又卖去剩下鸡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次卖去前两次卖后所剩下鸡蛋的一半又半个,最后又卖去所剩下鸡蛋的一半又半这时鸡蛋恰好卖完,问农妇原有多少鸡蛋。如果题目是一道选择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选项出发,代入题目条件认证,这类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逆向思维的培养,推动学生的成长。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数学的逻辑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此达到综合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数学知识解题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用“同样多”解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用“同样多”解题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