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资源信息课:活力课堂共成长

2021-12-02 14:59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王锦婷
家长 2021年14期
关键词:显性预设教学资源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 王锦婷

“多资源信息课”指应用多样化教学资源展开教学的信息技术课堂。这里的多样化教学资源不仅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而运用的教学素材或条件(比如教材、讲义、案例和课件等)以及一些教学基础设备设施等,还指教师本身、学生个体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产生的系列资源。

法国著名哲学家莫兰指出“事物的复杂性会导致人们多方面的认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给出关于一个被研究现象的所有信息,而是要求人们尊重这个现象的不同方面。”课堂教学面对着千差万别的教学对象、千姿百态的教学情境、变动不居的教学过程,鉴于此种复杂性,教师要使得课堂更有活力,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是重要途径。

而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则表现为教师多资源意识和观念的逐步树立,教师不再将自己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或仅局限于现有提供的资源中,而是将课堂教学方方面面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性的层面上,围绕教学要求加以挖掘、利用、整合。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样化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更有活力,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在不断探索中成长呢?

一、有效预设,备好显性资源

多资源信息课中的显性资源包括图片、音乐、视频、文档、半成品等,它作用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显性资源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取决于我们课前的准备是否恰当,因而教师做好教学预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钟启泉在《静悄悄的课程革命》讲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更好的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有效的“预设”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而有效的预设则要建立在充分地解读教材、分析教学对象、明确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充分的教材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教学目标及学生需掌握的知识要点、难点,让我们能提前思考对应的解决策略,准备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显性资源,如操作示范视频等。教学对象分析,包括学生的形象思维分析、知识层面分析、操作能力分析等,让我们充分地了解学生,可以帮助我们创设更具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备好对应的情境素材资源。

操作性是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特性之一,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难以完成大作品创作,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半成品”资源。认知冲突则是教师与学生在对环境、他人、事件及自身行为的看法、信念、知识和态度等认知成分之间发生的冲突。师生间不同的认知过程、认知风格、认知能力、认知策略都有可能造成师生间的认知冲突。明确认知冲突,可以让我们在资源选择时方向更加明确,如选择什么风格的图片资源,是主题明确易辨别的、还是主题内涵引思考的等。

二、收放探究,用好生成性资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中讲到,在实践“五还”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舍得放,课堂有了“放下去”的第一步,才会让资源产生,才会有“收上来”的第二步,在不断地“交互反馈”中推进教学生成。将大问题情境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任务“放下去”,学生通过知识检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行任务实践,教师在“收起来”的过程中用好这一过程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如优秀范例作品、操作错误作品、学生操作问题误区等,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活跃课堂,增强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帮助学生启发思维、培养美感等。

(一)问题聚焦,互动生成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间往往会出现集中性的操作难点或操作误区,当集中性的问题出现时,教师就要通过拍照记录或及时展示,将这一资源“收起来”,再通过师生问答交互或学生操作讲解的生生交互来聚焦问题,突破核心重点。通过互动生成,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思考,学生获取知识更具主动性,而不再是单纯地接受教师的知识。

(二)优错展示,对比生成

在学生的自主探索操作实践中,由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及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会使得学生的操作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出现可作为范例启发思考的优秀作品,在“收起来”的过程中适当地展示这一类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找准目标、确立标准,培养优秀美的意识。二是出现错误性操作作品。课堂中学生出错是难免的,学生也有出错的“权利”,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笔重要的教学资源。放手给学生提供一个宽阔的思维空间,给予他们出错的权利,同时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展示总结,与优秀作品进行对比,在冲突中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

三、情感交流,触动隐性资源

教学资源本身并不能对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学资源的影响取决于资源的使用。因此,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就不仅仅是一种“调度的”人际关系“状态”,而且是一种“使用的”人际关系“过程”。作为教学资源的师生关系,对话与交往是其共同特征,期望、指导、谈心、角色赋予以及激励机制是其具体建构方式,有效的情感交流,是触发隐性资源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也是不可忽视的,当学生对课堂任务感兴趣、想探索时,往往会使得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我们的课堂更活跃。教师可通过设立明确的积分制度和奖励制度,帮助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完成探索任务的热情。利用学生想表现想被表扬的心理,通过及时的言语鼓励和表扬,如“同学真棒,运用复制操作画出了好多鱼;同学真有创意,想到了独特的自我介绍方式;同学真有想法,标题取得很棒”等,帮助启发学生思维,触发向“优秀”靠拢的行动。这些在课堂中无形存在的隐性资源,对于课堂的有序推进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角色更多是参与者,是接受的一方,这也使得学生更加渴望能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自主的一方,这时赋予他们一定的角色可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给予他们参与的喜悦感,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如赋予每节课第一个积极思考、有效回答的同学课堂小助手的身份,让他协助积分统计纪律维护,这是对学生积极参与的奖励,也是对其他同学的激励。让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不仅解决了教师一人无法同时应对多人指导的问题,也能通过学生间的辐射带动,一帮二,二传四,从周边到小组再到全班,从“一级小老师”到“二级、三级小老师”层层带动,形成良性的课堂循环。

信息技术课堂需要用到许多资源,又会产生许多资源,还有一些隐性资源等待着被挖掘。我们提倡的多资源信息课是探索、分享、收获、成就的过程,是对学生热情的调动,是对学生参与的肯定。我们希望课堂的每一份资源都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广大教育者也将不断探索更多的资源应用方式。

猜你喜欢
显性预设教学资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