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特点解析及科学防控措施

2021-12-02 15:17韦小献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病猪猪瘟检疫

韦小献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洛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5000)

1 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ASF)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小,呈常年发病趋势。病猪和带毒猪(隐性感染猪、康复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的机体碎片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污染环境、饮食源可构成循环再传染,带毒的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也是潜在的传染源。跨境引种及购进商品仔猪、猪肉产品等,特别是来自疫区的具有极大的远距离传播风险,从疫区、发病猪场返回的车辆及人员等都是潜在的中间传播媒介。近年实践研究发现,ASFV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受损表皮及黏膜等多途径侵入而致健康猪发病,较常见的是通过皮肤划伤、带毒蜱叮咬、食入被病原体污染的饮食等途径传播。大量证据表明,非洲猪瘟病毒(ASFV)传入非疫区与来自境外的未经高温熟制的带毒猪肉制品或残羹(泔水)用于喂猪有关。发病猪场的病猪和健康猪只之间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播(水平传播),还可通过运输车辆、饮水、料槽、手术、用具、吸血昆虫叮咬等多途径构成间接传播。非疫区坚持自繁自养和全封闭式管理对预防本病行之有效[1]。

2 临床症状及剖解变化

本病与国内非典型猪瘟仍然具有较多的相似症状,症状程度与所感染毒株毒力强弱、猪个体差异(营养健康状况)、养殖环境条件优劣、饲养管理水平高低等有关,近代兽医临床研究根据发病轻重缓急程度暂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型3 类。

2.1 急性型

少数病例呈无征兆、无临床症状急性猝死。急性型病例普遍表现为高热综合征,病初体温升高40.5~42℃,病猪精神极度沉郁,食欲明显衰减或至废绝,可视黏膜充血肿胀、发绀,眼鼻分泌物明显增多,体表皮肤局部或大部出现红色至紫绀色斑块,二便异常(尿液黄赤、浑浊,便秘或腹泻),随病程推移、继发症加重,逐渐出现较为明显的神经症状,包括“共济失调、角弓反张、肢体僵直、过度惊厥、肌群抽搐” 等,一旦出现神经症状多为预后不良,发病猪一般在7d 左右逐渐衰竭而死,致死率几近100%。剖解:此型剖解变化主见脾、脏明显充血肿胀,多组织器官出血,其中内脏淋巴结出血最为严重,剖开淋巴结可见大理石样病变,肾皮质点状出血。病程较长者还可见:体表皮肤局部坏死,肢蹄皮下血肿,消化道出血粪便发黑,颈部及四肢或有出血性渗出和明显的充血(红色)区域。

2.2 亚急性型

此型是由中等毒力的毒株引起,病程相对更长,长达7~20d,期间持续发烧、呈稽留热或不规则热,致死率70%以内,奈过猪只可逐渐恢复。临床症状与急性型基本相似,除较为明显的血管病变外,常见多器官组织出血、炎性水肿、发烧、食欲不振等,病程后期病猪关节因积液及纤维化病变而出现瘫痪、跛足。剖解:主见胆囊壁及肾脏周边明显水肿,脾脏局部充血肿大,肝系膜和肾淋巴结出血性水肿,肾脏皮质、髓质及肾盂严重出血。

2.3 慢性型

病猪体温呈现波状热,少食嗜睡,身体逐渐消瘦、呈明显营养不良状,发育迟缓甚至停止,被毛粗乱且无光泽,常伴皮肤溃疡、关节炎症、呼吸道卡他性炎及肺炎症状。近年业内研究认为,此型病例的致病毒株或为自然致病弱的病毒,死亡率较前两型低(30%左右),自然感染半月左右出现轻度发烧,后期也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及关节炎症,有时还可见体表皮肤红斑、凸起、坏死等。剖解:呈大叶性或小叶性肺炎,常见肺部组织成干酪状坏死,局部见钙化灶;纤维素性心包炎;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局部出血;中度至重度关节炎性肿胀[2]。

3 防控措施

3.1 构建联防联控机制

ASF 属于动物一类传染病,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其繁殖力和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可经多途径远距离传播、水平传播,一旦发生区域大流行可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检疫、防治和净化处置方法。因此,本病重在预防,而且要构建国际国内、全社会、多级多部门、全民、全员、全位参与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对于地方而言,要压实各级党政班子和农牧行业的属地监管主体责任,构建起从上至下、多级多部门对接联系、高效联动的疫情应对机制,扎实抓好疫情常态监测报告、零星疫情处置、重点区域消毒灭源、社会宣传培训等各项防控工作。

3.2 强化源头管控

ASF 属于典型的境外输入重大动物疫病,入境检疫检验检查把关是最重要的源头控制措施。以各级党政班子和农业农村业务技术部门为主的疫情防控体系要科学研判国内外疫情动态形势,不断筑牢属地疫情防控线。地方要及时掌握全省重大疫情防控动态,对跨省调入生猪及县内跨境贩运生猪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快反应、早研究、早通报、早处置,严格按照“早快严小” 总方针落实管控工作,通过开展入境生猪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把关有效杜绝境外输入疫病源(病毒),同时对边境出入车辆、人员等进行严格检查、备案登记、消毒净化处置等,抓好省际、县(市)、乡村组等各级交通主干道的入境源头管控,尽力堵源截流、严防疫源输入。属地源头监管重在加强对生猪养殖场(户)、生猪屠宰户、生猪及其产品贩运户等风险对象的常态化监管与指导,不断规范其经营行为,督促其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管理相关制度及法律法规,以筑牢内防疫情发生的头道防线[3]。

3.3 强化宣传培训及常态监管

值此“新冠肺炎” 与“非洲猪瘟” 重大疫情防控应对期间,建议各级各部门履行属地监管职责要善于运用“网+双线(线上线下)” 模式,倡导线上、线下同步运行,尽量以“在线” 监管模式为主。经实践证明,农业农村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将生猪规模养殖户、屠宰户、贩运户等风险对象纳入线上“监管工作群” 管理,“远程办公、远程培训、即时宣传、即时监测信息反馈” 更加及时高效。“网络信息化办公” 与“现场入户监管服务” 相得益彰,逐渐成为应对重大疫情严峻形势下的创新主流模式,一方面优化了责任监管服务,另一方面提升了科普与普法、宣传培训的质效。

3.4 完善属地疫情防控管理技术规范

重大疫情防控在全国、全省“一盘棋” 高度统筹的前提下,各级各部门还要结合区域、自身实际科学研判分析,合理制定切合属地实际的疫情防控措施、管理技术方案,全面提高非洲猪瘟防控专项工作监管质效,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科学合理的重大疫情防控管理技术规范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 和农业农村部公告等有关规定为依据,进一步明确对生猪规模养殖场(户)、生猪屠宰经营户、生猪贩运户、猪肉食品加工经营户、重点用肉单位等风险对象的管理办法(规定),进一步细化完善各检疫检查站点进出境检疫、产地检疫监管等技术规范和措施方案,有力推动防、检两条线共同发力,限制和规范省内外生猪及其产品调运,不断强化产地检疫和同步检疫等监管措施,做到精准管控、务求实效。

猜你喜欢
病猪猪瘟检疫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运城绛县:检疫植物安全“走”四方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