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菇生产中常见病虫害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1-12-02 21:00杨玉华吕彦飞崔士强许金玉李梦春申坚定谢洪涛方晓红
中国食用菌 2021年4期
关键词:菌袋培养料出菇

马 瑜,杨玉华**,吕彦飞,崔士强,许金玉,李梦春,申坚定,谢洪涛,方晓红

(1.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2.西峡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河南 南阳 474550;3.邓州市白牛镇农技中心,河南 邓州 474164;4.丹江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南 南阳 474450)

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 又名茶薪菇,属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担子菌纲 (Basidiomycetes)伞菌目 (Agaricales) 粪锈伞科 (Bolbitiacea) 田头菇属(Agrocybe)柱状田头菇种,其菌盖肉质细嫩、柄脆、味纯香、鲜美可口,因生于油茶树的枯干上故得名茶树菇[1-4]。茶树菇营养价值高,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是理想的食药兼用菌类[2-5]。

我国茶树菇人工栽培始于1972年,现全国栽培数量达10亿袋,其中主产区福建省占43%,江西省占15.4%,山东省占3.4%,河南、广东、浙江等省占38.2%[6-7]。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社旗县等县均有茶树菇栽培生产,其中淅川丹江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栽培茶树菇100万袋以上,经济、社会效益可观。

茶树菇菌丝和子实体均有特殊的香味,在生产中病虫害发生较多,其中常见病害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生理性病害、病毒性病害、黏菌病害等,而常见虫害有菌蚊、菇蝇、螨虫、线虫、跳虫等[8]。河南省南阳市生产中频繁发生的则为真菌侵染、斑点病、褐腐病、软腐病、猝倒病、细菌型腐烂病、出菇迟、死菇等病害和菌蚊、菇蝇等虫害。

1 真菌性病害

1.1 真菌侵染

1.1.1 症状

真菌侵染主要发生在茶树菇发菌期间,表现症状为袋口或菌袋出现不同色泽的絮状或颗粒状、粉装霉层[9]。

1.1.2 发病原因

侵染的病原菌主要有木霉、曲霉、青霉、毛霉、链孢霉等,发病原因有灭菌不彻底、菌袋破损、菌种带杂菌,接种时消毒不彻底、操作不规范,发菌棚环境卫生不合格,发菌温度、湿度控制不当[10]。

1.1.3 防治方法

灭菌要彻底。装料、灭菌、接种、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防止菌袋破损。接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11]。发菌棚内、外部环境要求洁净、干燥,发菌棚使用前进行熏蒸消毒。发菌棚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70%以下。发现杂菌侵染的菌袋及时挑拣,清除出发菌棚;发菌棚内及时喷洒石灰水或 0.1%洁霉净[11]。

1.2 斑点病

1.2.1 症状

子实体出现黑色斑点,菌盖、菌柄均可分布,菇体色泽明显反差[12]。

1.2.2 发病原因

病原菌为头孢霉。菇房温度在25℃~30℃,通风不良,喷水过多,菇体中液态水淤积过甚时易发[8]。

1.2.3 防治方法

保持菇房清洁卫生,通风良好,防高温、高湿。出菇阶段喷水掌握“轻、勤、细”原则,喷水后及时通风。发现病菇,要及时清除,幼菇阶段受害可用20%三锉酮乳油1 500倍液喷洒1次[10]。

1.3 软腐病

1.3.1 症状

子实体的菌盖萎缩,菌褶菌柄内空,弯曲软倒,最后枯死、僵缩[12]。

1.3.2 发病原因

病原菌为茄腐链孢霉,高温、高湿易发,严重时造成欠收[8]。

1.3.3 防治方法

防止菇房内温度变化过大,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95%[7]。及时清除病菇,在地上撒生石灰消毒,同时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12]。

1.4 猝倒病

1.4.1 症状

菌柄收缩干枯,不发育,凋萎,但不腐烂,产量减少,品质降低[11]。

1.4.2 发病原因

病原菌为腐皮链孢霉(Fusarium solani),培养料质量欠佳,装袋灭菌时间长,灭菌不彻底,温度超过28℃易发[8]。

1.4.3 防治方法

保证培养料新鲜、无霉变。装袋后及时灭菌,防止酸败。发菌棚温度控制在22℃~25℃,防高温烧菌。发病及时采收,挖去受害部位基料,喷洒pH为8的石灰水上清液消毒[12]。

2 生理性病害

2.1 水渍状斑点病

2.1.1 症状

菌盖出现针刺状凹点,凹点周围颜色很快变淡,接着菌盖出现裂纹和水渍状斑点[8]。

2.1.2 发病原因

子实体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中且通风不良。菌蚊、菇蝇、跳虫、螨虫等害虫咬食子实体也会产生类似的症状[12]。

2.1.3 防治方法

出菇期通风与增湿、控温有机结合,不可让菇房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状态,温度控制在18℃~24℃,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菇房装好防虫网、防虫纱,防治菌蚊、菇蝇、跳虫、螨虫等害虫危害[11]。

2.2 出菇迟

2.2.1 症状

子实体原基形成时间比正常形成时间延迟,会延长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效益。

2.2.2 发病原因

培养料中含氮量过高,菇房内长时间处于35℃以上高温或3℃以下低温,会影响茶树菇的生殖生长,导致出菇推迟[12]。

2.2.3 防治方法

培养料的配方要科学合理,麸皮含量不超过20%为宜。发菌期温度要控制在23℃~25℃;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期温度要控制在18℃~24℃;子实体形成初期还要创造8℃~10℃昼夜温差[9],利用温度差异或干湿交替及光照等强刺激促使现蕾出菇。同时还要防止菇房环境温度出现过高和过低的极端温度现象。

2.3 死菇

2.3.1 症状

幼菇长到2 cm~4 cm时,子实体萎蔫、变黄,最后死亡[8]。

2.3.2 发病原因

菌袋缺水。温度、湿度变化过大,幼菇难以适应。

2.3.3 防治方法

菌袋及时补水。避免温、湿度变化过大,避免剧烈通风,通风一定要与补湿相结合[12]。

2.4 幼菇生理性腐烂或萎缩

2.4.1 症状

高温、高湿幼菇出现腐烂。低温、低湿幼菇出现萎缩。

2.4.2 发病原因

菌袋内部温度过高或过低,环境温度和湿度长时间过高或过低。

2.4.3 防治方法

出菇期温度18℃~24℃,湿度控制在85%~95%;将菇房的通风与增湿、控温有机结合[8]。

3 细菌性病害

3.1 细菌性腐烂病

3.1.1 症状

子实体呈水渍状腐烂,病斑褐色,有恶臭味,有黏液;菌柄和菌盖可同时发病,发病时菌柄变黑[11]。

3.1.2 发病原因

病原菌为假单胞杆菌。在菇房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病原菌从子实体伤口侵入、传播,导致腐烂[10]。

3.1.3 防治方法

使用水一定要洁净卫生。出菇期湿度控制在85%~95%,喷水后要及时通风。菇房安装防虫网。及时清除病菇,选用1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5%井冈霉素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12]。

4 虫害

4.1 菌蚊

4.1.1 种类与危害

危害茶树菇的菌蚊有小菌蚊、眼菌蚊、异型眼菌蚊、狭腹眼菌蚊、金毛眼菌蚊等[8]。一年可繁殖多代,成虫不危害,有较强的趋光性;幼虫直接危害菌丝和子实体,取食菌丝及培养料,导致培养料变质、疏松,严重时可出现菌丝生长不良或退菌现象,造成出菇迟、菇蕾少,甚至不出菇[12]。常从子实体菌柄基部蛀入,在柄中咬食菇肉,造成断柄或倒伏,对茶树菇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的损失[10]。

4.1.2 防治方法

栽培场地要求清洁干燥、向阳,周围50 m范围内无水塘、无积水、无腐烂堆积物[9]。安装70目防虫网,防止外界的菌蚊飞入菇房。菇房内安装杀虫灯或粘虫板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使用甲胺基阿维菌素或Bti(苏云金杆菌) 可湿性粉剂防治。化学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乳剂2 500倍~3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剂1 500倍~2 000倍液等防治[12]。

4.2 菇蝇

4.2.1 种类与危害

菇蝇主要有蚤蝇、果蝇,成虫有趋光性,幼虫为害菌丝和子实体,有集中危害习性,以钻蛀方式危害子实体[8]。菇蕾受到侵害,颜色变褐、枯萎、腐烂。

4.2.2 防治方法

保持菇房和场地环境卫生,及时清除腐烂物。播种后2周~3周时,防止蚤蝇成虫飞入菇房繁殖。严格消毒菇房,用硫磺或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持续熏蒸24 h[12]。门窗设置防虫网,黑光灯灯光诱杀,减少菇房内的虫口密度。出菇前用虫螨杀1 000倍液喷,出菇后用20%氰戊菊酯1 000倍液喷施[8]。果蝇成虫对糖醋液有趋性,可用酒∶糖∶醋∶水∶90%敌百虫晶体按1∶2∶3∶4∶0.01 比例制成诱杀液于灯光下诱杀[11]。

5 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无公害综合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选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为基础,形成全面、有效、科学、经济合理的防治体系,保证茶树菇优质、高效生产。

5.1 生态防治

根据茶树菇不同品种的特征特性,掌握生产时间,科学配置培养料,创造有利于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促进茶树菇健壮生长,控制杂菌生长及害虫繁殖,达到保菇、抑病的目的。

5.1.1 栽培场地

要求远离污染源,交通方便,近水源、水质无污染。合理规划场地,培养室与出菇棚分离,建立长效保洁制度,室内常消毒,室外无杂草、废物,及时清理菇场[9]。

5.1.2 原料与设施

选用优质原料,严格灭菌杀虫。配套良好的生产设施,能够有效控制温、湿度及光照、通风,尽量减少杂菌感染和病虫害发生,创造适宜茶树菇生产的良好生态环境[11]。

5.1.3 栽培措施

培养室应控制温度在23℃~25℃,湿度控制在60%~65%,避免高温高湿出菇环境;采收时及时摘除病菇、死菇和清除地面上的碎菇残片,集中掩埋[9]。

5.2 物理防治

采用物理或机械作用杀灭病原菌和虫源,达到防病、杀虫目的[9]。效果显著,易操作,无毒副作用,是茶树菇无公害栽培主要采取的防治方法。

5.2.1 规范操作

确保原材料新鲜、无霉变;科学配方,规范拌料,保证含水量均匀一致;严格无菌操作,保证灭菌彻底;保持接种空间无菌;料袋搬运时轻拿、轻放,尽量避免擦碰,杜绝微孔污染;培养室在使用前要认真做好消毒处理,培养期间室内洁净、干燥、通风;勤检查,污染菌袋要及时检出,并进行集中销毁;搞好菇房环境卫生[11]。

5.2.2 科学防虫

门窗安装防虫网,室内安装杀虫灯、粘虫板或采取糖醋液、饼粕诱杀[10]。

5.3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杀死或抑制茶树菇生产中的害虫及有害菌,如天敌、寄生、拮抗等方法[8]。选择针对性强、不污染环境、作用时间长的方法,是无公害栽培的发展方向[12]。

5.3.1 以菌治菌

以青霉素防治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斑点病,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12]。

5.3.2 以菌杀虫

利用Bti制剂防治茶树菇菌蚊、菇蝇,利用白僵菌等寄生菌防治害虫[8]。

5.3.3 植物制剂

用0.1%鱼藤精杀死跳虫和菇蝇幼虫,用0.125%~1.250%大蒜提取液防治曲霉、木霉、根霉等杂菌[8]。

5.4 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预防和杀灭病原菌及害虫,见效快但易残留,一般仅作为无公害栽培中的辅助防治方法。

选用高效、低毒、残效期短、对人畜和茶树菇无害的农药[13]。

在病虫害防治的各个环节中,农药的使用要遵循NY/T 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14]和 GB/T 8321.10-2018农药合理使用准则[15]的标准要求。

菇房每次使用结束及使用前进行药物熏蒸处理。

茶树菇生长期间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以免农药残留,影响茶树菇品质。

6 结论

自2018年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食用菌项目实施以来,南阳农科院承担了优质茶树菇标准化生产任务,在淅川丹江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广了茶树菇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制定茶树菇生产标准,细化、量化生产各个环节,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严格操作程序;料袋搬运时轻拿、轻放,尽量避免擦碰,杜绝微孔污染;培养室控制温度在23℃~26℃,湿度控制在60%~65%;每个生产周期开始及结束严格对出菇车间进行熏蒸消毒;生产中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通风及温湿度管理,防止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利用防虫网、灭蚊灯、粘虫板预防菇蚊及菇蝇。采收时及时摘除病菇、死菇和清除碎菇残片。

利用青霉素防治细菌性斑点病,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腐烂病,1.5 g·L-1Bti制剂在开袋后和采完二潮菇后分别浸泡10 h,可有效控制菇蚊发生。

猜你喜欢
菌袋培养料出菇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指导香菇生产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