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21-12-02 22:28吉林省长春高新兴华学校邴曼茹
青年心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简笔画古诗习作

吉林省长春高新兴华学校 邴曼茹

三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特殊时期,在此前提下教师的引导尤为关键。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简笔画既可以满足此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学习的热情,又能够促使其独立思考、主动地参与课堂中,达到悦学的教育目标。

一、简笔画在三年级课文教学中的实践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9版)》教材编写要求中指出教科书选文应注重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的同时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对于刚刚步入第二学段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正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并能自主交流领悟情感无疑是颇有难度和具有挑战性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将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并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创新与探究。所以,教材中出现了很多简笔画插画,有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的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但仅仅利用插图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在课堂中动手画简笔画更能让学生主动思考、与教师互动,产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在课堂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最终落在学生的“做”上面,达到教学做合一,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简笔画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践行了这一理念。学生手脑并用完成自主学习,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花的学校》的讲解时,因为此文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其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拟人手法,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很难正确理解诗意,并与现实进行联系,感悟诗人的美好愿景。利用简笔画可以很好地帮助我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要求学生认真朗读全诗后,我启发引导学生将文本分为多个场景如学校、狂欢、做功课、回家等,以分组的形式让他们自选场景画简笔画。根据场景相关的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绘制,出示教师画作针对每个场景逐一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学生的画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这首散文诗的理解,如:花的家在哪里?花的妈妈是谁?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花是怎样狂欢舞蹈的?再由学生以画为线索描述各个场景,串联出课文脉络。简笔画的运用将晦涩难懂的诗转变为学生最能理解的图画,从而正确把握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划分文章段落。

简笔画在课文理解课堂中的实践不仅有助于实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目标,还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保留了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想象与领悟,深度挖掘学生思想的潜力,尊重学生自由想象的权利,使得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

二、简笔画在三年级古诗教学中的实践

(一)简笔画应用在古诗教学中的必要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植根于小学教育,语文作为重要的传播学科载体之一更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部编版三年级的教材中无论是课文还是语文园地都加入了古诗、古文。由于古诗词较难理解,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还会影响其语文素养的提升。从古代起,中国就有“诗画不分家”的传统,简笔画可以成为学生与古诗文之间的桥梁,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

(二)简笔画在古诗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在进入三年级前只停留在背诵的阶段,全然不知其意更不论悟其境,无异于再次提升了教师进行古诗教学的难度。我在教授古诗时发现即使将诗中的每个字释义,再将字连成句解释,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整准确地理解诗意,在此困境中改变教学方式尤为重要。

简笔画的应用改善和创新了目前的古诗教学方式,构建出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模式。如在进行《山行》一诗的授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将诗中的每个意象根据自己的判断圈画出来,如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以分组的形式每组上前画一个意象,再将意象组合形成一句诗,最后把四幅画串联成一幅。通过教师引导补充,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协作共同完成此诗的简笔画。我在绘制“诗画”的过程中针对意象、关键字词适时讲解释义,课下则要求学生自己凭记忆将整首诗再次画出。这样既完成了理解记忆的过程,又将本诗最难讲解的意境,如“生”字的理解化为视觉可见的图形。通过“一诗一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全诗以图画的形式印在脑中。

简笔画在古诗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符合三年级这一学段的特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画风”,不仅画诗中字句,还可以自主创作加入更多的想象延伸。虽然可以借助课文所配插图或网络现有的成品画作,但通过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所形成的记忆强度与理解深度是无法被替代的。

三、简笔画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的实践

(一)简笔画应用在习作教学中的必要性

习作教学与练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由来已久,尤其是三年级正处于从写话转为习作这样一个特殊阶段。学生无法适应和接受由简单的看图写话、写片段变为写完整的文章,甚至还有300 字的字数要求与规范格式。因此他们的习作普遍存在逻辑混乱、无条理结构、句式单一、词汇匮乏等问题。怎样帮助学生建构习作思维体系,引导其跳出写话的思维模式,完成由话到段落到成文的转变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努力完成的目标。为此,简笔画作为助力应进入习作课堂教学。

(二)简笔画在习作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就如在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猜猜他是谁”的习作教学中简笔画的实践效果尤为显著。作为步入真正习作学习的第一篇,学生的接受度与完成度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他们作文结构思维体系的构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选择一个同班同学不用口用简笔画将其画出,注意重点画出他/她的特点。第一幅画画所学同学的样子,第二幅画他/她的爱好,第三幅画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再要求他们将画作于班级展示,“小画家们”依次描述画中人,大家一起猜,猜对的同学向所有人说明自己是通过什么地方判断出来的,比如,眼睛的大小、头发的长短、耳朵的形状、爱好等。而没有猜对的,大家一起帮助“小画家”指出哪里画得不像。最后将整个游戏过程转变为文字。如此进行习作教学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同时也使得学生对习作学习感兴趣,在绘画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写作的愉悦。我以学生的画作为切入点,讲解写人应包括外貌、性格、品质、事例等内容。由于在进行简笔画创作时为了更加贴近所选之人,学生会仔细观察,寻找人物特点,回忆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利用这一点可使习作内容更加丰富,达到有话可说,避免生搬硬套、绞尽脑汁凑字数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利于班级气氛的融洽。

简笔画在三年级习作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了从看图写话到篇章写作的过渡。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给予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不拘泥于教师讲授的思路、给出的模板。并且通过联想简笔画将画面提取为文字亦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独立的思维体系,从而做到活学活用,让课堂活泼不僵化。简笔画在进行习作批改评价时也能起到比评语更好的作用。如写得好需夸奖时,可画笑脸、鼓掌、竖大拇指等,给予赞扬;需要改进时,可画哭脸、疑惑、加油等,给予鼓励和信心。趣味性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快乐地修改习作,同时也抓住了该年龄段孩子童真的心理特征,避免学生因为误解评语而产生负面情绪,拉近了师生距离。

总之,语文是我国的母语教育,每个小学生都要学好语文,掌握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三年级这一特殊的过渡时期,简笔画作为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使得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古诗意境的理解、写作思维的建立行之有效。能够成为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更系统、深刻的语文学习的一大助力,让课堂更加活泼生动。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简笔画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想象力,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而对其更深入广泛的应用仍需教师通过课堂实践进行探索。

猜你喜欢
简笔画古诗习作
萌宠简笔画
神形兼备的简笔画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简笔画白鹭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