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

2021-12-03 03:15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中心小学何秀娥
家长 2021年20期
关键词:组内探究数学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中心小学 何秀娥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基层教学的重点,是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涯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加强对该阶段教学的重视,以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对于学生良好学习观、学习方式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在小学生逻辑思维启蒙及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及教师关注的重点。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的应用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方面有积极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新课改的教育要求。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即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分组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进行自我知识的探索与应用,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将该教学方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来引导学生探究,还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可在小组内容集思广益,让学生在不同思维的相互碰撞下获得启发,提升其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在数学课堂教学及学习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然部分教师仍未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有效的应用方法,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片面地认为只要能够引导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即可,对于小组组建情况的重视度不足,这就很容易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效果。因此,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加强对学习小组组间的重视,保证小组组间的科学性与均衡性。通常,数学课堂上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学习兴趣。若组织学习小组时,教师将几个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放在同一组中,那么势必很难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更难以建立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团队,这就很容易导致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不仅浪费课堂教学资源,同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组间合作小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况,保证各小组成员均包含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以便这些学生能够给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促使其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保证合作学习顺利完成。

第二,学习能力。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数学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该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因此,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时,就需要保证组内有两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逻辑思维较好的学生、两个学习成绩稍弱的学生,从而促使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监督、帮助学习成绩较弱的学生,在组内成员的相互影响下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率。

第三,学习成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因此,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还需要充分结合学生情况,灵活地调整小组,以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始终处于最优状态。同时,在组内成员分工方面,也需要做到分工协调,可采用轮换制进行,比如,组员可以轮换担任组长等,以保证组内每位成员都能得到提升与成长。

(二)合理布置合作学习任务

兴趣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欲望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为保证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率,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如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性格特点等,然后以此为依据,针对性地进行合作学习任务布置,保证各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组内成员的相互讨论下,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欲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为该教学模式的长久开展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等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能结合圆周率的计算方式进行圆周率的计算,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感知圆的周长,并尝试以多种方式进行圆周长的计算,进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这样通过设置和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并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合作学习任务,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三)传授正确的合作学习方法

在建立科学的合作小组后,教师还需要注意为学生传授正确的合作方式,为学生讲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明白小组成员间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组间正确地认识合作学习,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从而更好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小组内数学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主动帮助组内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需要鼓励数学成绩较弱的学生主动、虚心地咨询组内其他成员,向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从而帮助小组内各成员树立集体意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擅长解决的数学问题,然后以各自擅长的领域为依据进行任务划分,让学生在相互协作、解决问题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总结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引导者及总结者的角色,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学习总结。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对于学生出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引导与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则需要及时就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与总结,对于表现好的学生需要讲明好在哪里,并及时进行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也需要及时告知其具体问题,并协助学生梳理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与提升。在进行点评与总结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点评,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产生深入认知,达到促进学生快速提升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百分数的读和写。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需要及时进行知识的梳理、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积极者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表现欠佳者,需要及时进行引导鼓励,从而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自我提升。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要求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综合素养,对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组内探究数学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