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分析

2021-12-03 03:15福建省古田县凤都中心小学陈久明
家长 2021年20期
关键词:群文语感语文课堂

□福建省古田县凤都中心小学 陈久明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在语感方面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语感教学策略的选择,需要更加突出核心素养的教育导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与形式等进行科学的选择,来强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与引导,以促进小学生语文语感的有效培育和发展。小学生语感的培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所以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生语感的培养,需要更加突出基础性、发展性,能够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对学生语文课堂语感的培养进行有效设计。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语感教学素材,语文教师应当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感学习兴趣和潜能,为小学生语文语感的养成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条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目标选择遵循的原则

第一,贯彻语文核心素养要求的原则。核心素养是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共同提出的,在语文学科学习中,教师应当将核心素养具体到每一个方面,贯穿到每节课的所有环节,以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核心素养角度下进行课堂拓展阅读教学目标的选择时,教师首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然后从语言建构以及运用、思维的发展以及拓展、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四个角度考虑,确定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之后,将教学目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化,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进一步细化。

第二,满足学生需求原则.学生由于年龄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站在学生角度,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设计教学环节,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制定科学的目标,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符合教材文本原则。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媒介,因此,教师应当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教育意义,并且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提炼出教材中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四,实操性原则。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目标时不能过于空洞,而应当具体明确甚至细化,比如学生应当掌握几个词语、学习什么样的语文方法、领略哪个人的良好品质等。

三、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第一,在进行阅读教材的选择方面。在拓展阅读教材的选择中,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效的筛选,让学生学习一些能够与课本知识有所联系的阅读教材,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本知识,使学生学会联想,还能方便教师创造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再者,教师要从多方面把握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在进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同时留心观察,积极探索和思考,从多种方面把握教学方式。例如,《普罗米修斯》这一节内容涉及希腊文化,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选取相似的阅读材料进行群文阅读,给学生讲解“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通过具有关联的多个文本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徜徉在神话故事的世界,体会到神话故事的乐趣,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这样通过拓展阅读,也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理解作家在创作时的思想,从而受到文学作品的熏陶。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还要从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分析语言文字,选择群文素材时要做好科学的分析,限定素材的数量,群文素材要为课堂阅读服务,不能为了拓展而进行拓展。同时也不能过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过度占用阅读教学的时间,应实现合理的把握,根据学习时间和任务进行合理的筛选,从而设计高效的群文阅读活动。在群文阅读时,教师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分析各个文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不能代替学生阅读,应让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第二,在互联网平台的使用方面。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师需要给学生搜集课外学习资料,这样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同时搜集到的资料也比较少,学生对于一些文字性的材料缺乏兴趣。因此,在开展拓展阅读时,教师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拓展阅读,这样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与传统的教学相比都有所提升。运用多媒体形式给学生讲故事,或者应用各种听书APP、阅读客户端,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信息技术平台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电子图书。在课堂上,还可以设置阅读鉴赏课,通过信息技术方式把一些美文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达到阅读鉴赏的目的。鉴赏课的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通过交流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讲《司马光》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前教师就可以应用微信、QQ等形式给学生推送相关的绘本材料和视频。在学生学习完内容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古代聪慧孩子的故事,如可以让学生搜集“曹冲称象”的材料,在信息平台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交流汲取新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更加高效,学生、教师都能成为学习分享的参与者,有助于学生语言思维的提升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第三,在阅读积累开展拓展阅读方面。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拓展阅读时,教师不能选择过于深奥的文本内容,否则会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中也不会有所收获,从而影响了阅读兴趣的培养。因此,在选择拓展阅读文本时,教师要开动脑筋,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在选择文本内容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筛选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对课本内容有了一定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选择适合学生的材料进行拓展阅读。例如,在学习了《狐假虎威》的内容后,可以给学生推荐《伊索寓言》的相似文本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故事情节。在学习了《听听,秋的声音》之后,搜集描写春天的优秀文学作品,联系《秋天的怀念》《秋天的香山公园》等文章,让学生了解描写秋天的手法,感受秋日景物的美,让学生流连忘返于文章中。拓展阅读的形式,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写作方法。

第四,在阅读外延拓展阅读方面。进行小学拓展阅读时,教师要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不能脱离课本内容,要以课本中的文本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能力开展教学,以点带面地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将课外知识与课本内容相联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跨越百年的美丽》内容的时候,课文内容主要讲了居里夫人的科学发现过程以及她的伟大人格魅力,在文章中体现了作者对居里夫人的赞誉和钦佩。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就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字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抒发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目的,让学生了解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总而言之,进行小学阅读拓展教学时,教师要把阅读和学生的发展相联系,开展阅读教学工作,锻炼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将阅读活动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拓展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不断的阅读,学生的语文基础会不断积累,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也更加扎实。进行阅读拓展时,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断的探索,推进拓展阅读,发挥拓展阅读的效能。

猜你喜欢
群文语感语文课堂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群文活动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