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1-12-03 03:15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秦许学区马烨小学於鹏军
家长 2021年2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秦许学区马烨小学 於鹏军

在小学时期,数学是一门可以推动学生能力与素质快速发展的学科,数学学科的核心是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科的主要任务以及核心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渗透以及落实目标。针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形成非常强的核心素养时,就可以实现高效的学习。然而作为数学教师,要怎么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数学核心素养,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

学生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小学时期养成的,尽管部分教师总是强调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学习能力比不强,然而这并不会影响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核心素养中非常关键的要素,不管是对学生以后的工作还是生活,都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二)数学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相比其他学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不高。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相比其他学科,学习数学知识要困难很多,导致学生的活跃度下降。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很容易形成枯燥乏味的学习气氛,课堂气氛沉闷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率,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适合在一个健康以及宽松的环境中建立。

(三)教学模式较为单调

要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就要改变现阶段的数学方式。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都是教师主导教学,尽管有让学生进行小组的方式来讨论和学习,但是学生也没有完全参与到其中。所以,教师还是会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束缚着小学生的思想,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造成了不小的阻碍,还会影响到小学生的进步。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引导教学

核心素养当中的内涵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主要就是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因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是通过讲解知识就能够实现,还需要学生把获得的知识进行内化。另外,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效率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采取引导的方式,有效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伴随着这一模式的不断推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提升。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关系”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教学用到的学具,让小学生用三根小棒来自由拼摆和组成三角形,之后再测量围成这三根小棒具体的长度,并寻找出规律。这样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内化。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可以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促使学生更愿意探索和发现数学中的奥秘,还能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新课程的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具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并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除此之外,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结合课堂内容来创设教学游戏,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可以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这对于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非常有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实物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演示,运用生活化场景开展计算游戏的比赛,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三)强化训练开放性的题目

在巩固训练后,教师还要给学生增加部分开放性的题目进行练习。比如,在学生学习完平行四边形的公式还有面积以后,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让他们通过测量高还有底来求面积。因为能够求出面积的方式比较多,因此这种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充分思考,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但是,教师要注意所提的开放性题目不能过难,否则会大大减弱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厌恶学习,所以这个度教师必须拿捏到位。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观念,主要是为了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小学生有意识地紧跟教师的步伐培养核心素养。然而,若教师还是运用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来授课,将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敢于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合作也属于核心素养的基本品质,在进行训练学生的混合运算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计算量大以及难度较大的混合计算题,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来计算,看一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计算出来。这样学生必然就会分工协作,并互相配合着来计算。当小组的成员千辛万苦把这道难度较大的题目计算出来以后,大家会感受到若是没有小组的齐心协力,那么肯定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从而逐渐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五)适当地创设计算情境

数学符号还有数字,是数学知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数学教学关键的内容。数学概念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时难度会比较大。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数学教师可以在指导他们学习课本上有关符号和数的计算与概念的知识时,可以借鉴现实生活中的计算情景实例,然后在课堂中营造一个真实的计算情境,使小学生在情境当中理解有关符号和数的具体意义。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可以把现实生活中超市购物的情境引进课堂,借助多媒体技术,把超市中经常见到的零食、水果以及饼干等食物的图片和价格牌全都清晰地展示出来,也可以播放超市中大减价的音频,从而营造出一个到超市购物的计算情境,并抓住小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本次课堂中。之后,教师再让小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的喜好来选购两到三种食物,然后记录对应的价格。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选购结束以后,要计算出自己总共花了多少钱,以此促进100以内的加法计算的情境活动能够在课堂上有效开展。

(六)丰富实践活动

解决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培养这一素养通常需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观察实践以及自主思考的机会。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关的理论教学以后,要引导他们深入现实生活,积极开展很多生活观察类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问题,并运用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同时还要落实好学生解决能力以及数学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地调整教学目标,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多选择一些情境来教学,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教师就一定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第一位,从而增强小学生的实践性以及自主性。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