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

2021-12-03 03:15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城关中学张小燕
家长 2021年20期
关键词:汉语言观念新课程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城关中学 张小燕

一、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特征

从整体上来看,当前,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重在对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目的性比较强。在当前的新经济环境下,单纯的人文工作人才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让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实用性,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时还要融入时代元素,通过让学生对汉语言文学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促使学生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时代性特点,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有效拓展。

二、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要求

(一)教师要对自身的职业重新进行定位

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以发展的眼光和思维看待自己的职业,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观念和方法。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增加知识积累的黄金阶段,此时,教师需要重视汉语言文学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做好教学反思,清楚自己在教育教学当中所扮演的角色,要能够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研发、道德修养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提升,将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能力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二)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文学修养的提升,不断加强对自身语言和理论基础的培养。要主动学习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相关的知识,学习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增加自身的知识积累,完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主动参加相关的培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注重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将对学生的培养作为自身文学素养提升的一部分。教师还可以通过和学生的有效交流,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

三、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初中阶段,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状况。现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忽略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用性。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可以获得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学生也拥有了较高的信息获取水平,已经可以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汉语言文学教学,认真做好教学工作。但从当前的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方向把控不够严格,加上学生因素,通常将汉语言文学教学作为非重点内容对待。教师教学水平的情况也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转变。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陈旧,并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教学缺乏创新性。

(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当前的初中生缺乏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自主性,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学生正处于学习素养形成阶段,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培养。其次,教学内容和形式较为陈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重视度不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有所降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只是背诵和记忆考试规划的内容,而并不是通过汉语言文学学习而懂得更多的道理,也没有通过有效运用汉语言文学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对于所学汉语言文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只能停留在表面层次,这显然与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不符。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策略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也是转变教学观念的前提条件。教学观念的转变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这并不是表面形式,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自发地转变教学观念;通过了解新课程改革要求,明确教学组织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从而转变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也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文学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点的构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初中汉语言文学知识点丰富,许多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抽象思维并未形成,学习中容易对知识点产生错误理解,导致学习体系不够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综合类学科知识,依靠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学习方法,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索。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感,教师应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缩短这一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从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向进行探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需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是教学观念的直接体现形式。首先,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只参考教材内容进行备案,显然不够合理,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充分了解课文原文,并联系当前的时事热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推陈出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例如,在学习《亡羊补牢》时,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依靠故事让学生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显然有所欠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时事热点导入课堂当中,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其次,教师要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长期以来,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可以进行积极的转变,选择现代化教学方式,通过对多媒体的有效运用,借助图片、视频、动画等内容进行多角度分析,增加教学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教师要联系实际情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学习探究;从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和体系等方面出发,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汉语言文学教学落到实处,注重其教学的实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汉语言观念新课程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维生素的新观念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坚持系统观念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