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2021-12-03 03:15甘肃省张掖市山丹育才中学陈大会
家长 2021年20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史料时空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育才中学 陈大会

当代历史学科教学中,融入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沉淀的历史文化。这就决定了历史教材内容的繁多和复杂,历史知识的琐碎和零散,导致学生并不能对历史有一个宏观的构架和概念。同时,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更应注重以史为鉴,传承经典,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不仅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十分有帮助,还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大有裨益。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展开研究。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具体内容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被分为以下五大内容,分别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历史核心素养的生成,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历史事件进行准确、辩证的分析,产生深刻综合的思考,得出独到特别的见解。通过历史核心素养的生成,学生不只是学好了初中历史,更对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明和传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以史为鉴,形成更完善的人格。

首先,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历史构成的主要因素即是时间与空间,没有任何一个历史事物能够脱离时间和空间存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要树立时空观念。而在当代的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将时间与空间分割,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并没有一个完整全面的把握,对于历史知识一知半解,对于历史事件更是极易混淆和错乱。

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史料为使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始之可言”。由此可见,史料实证在学习历史当中的重要性。历史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记载,具有逝去性、一维性和不可回溯性的特点。因此,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要还原当时的历史真相,必须借助历史上遗留下的相关史料,即史料实证。

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路线,能够在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空想主义和其他错误思想。通过唯物史观,学生将会了解如何看待历史问题,如何运用历史问题,如何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和如何辩证性地批判历史问题。

历史解释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原因和意义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评判。在当代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某些历史用语使用频率非常高,似乎教师和学生都耳熟能详。但是,当被追问起这一用语或知识的由来及含义时,大部分学生往往欲言又止,一知半解。

最后,历史价值观也是学生必备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历史价值观可以从历史观和价值观两方面来理解。首先,历史观又被称为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其次,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看法。那么将二者相结合,就构成了历史价值观。树立一个有体系的历史价值观,在学生分析历史和解释历史过程当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学生就会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错误的理解和崇拜。因此,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以上五种历史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而只有当教师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时,才能更好地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二、培养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一)树立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首先要求学生明确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将引发特定的历史事件。其次,要求学生能够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穿插于这一网络中,构建起一副完整的历史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将时间与空间二者紧密地联合在一起,以时间和空间要素,引出对历史事件的讲解。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中,书中大致叙述了中国从史前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阶段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历史十分枯燥,缺乏趣味性,同时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十分密集且繁多。那么,教师在本书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将白纸黑字的文字通过图片或者动画等方式进行更生动的展现,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更深刻的印象。或者通过当时的地图或地形图,结合时间顺序让学生由因导果,使学生通过时空这两个因素的结合,真正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树立良好的时空观念,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顺历史脉络,对于记忆和掌握历史知识大有裨益,对于打造高效课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注重结合史料实证

要想培养学生结合史料实证的意识,教师首先就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史料实证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史料实证可以是照片、日记、票据和访谈等多种类型,但是要求史料一定要真实可靠。其次,不仅史料实证的类型和种类要多样,史料实证的内容也要全面丰富,让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全面综合的理解。例如,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上册中第一单元,主要内容集中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上。教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鸦片战争的照片,或者用三次大规模战斗中的文案等来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佐证。同时,在介绍这一单元时还要提供战争本身的历史资料,展示国外国内、过去现在等多方面的诱因。对于相应的历史人物和自然环境也要有相应的普及,这将帮助学生在解决历史问题时掌握更多的细节。这种多类型、多方面的史料实证的展示,将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和分析历史事件。对不同史料实证的分析和了解,能帮助学生培养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这一素养的生成能够促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树立唯物史观

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历史问题,正确地运用历史问题,有选择地继承和发展历史,对历史问题进行辩证性地批判。在看待历史问题上,学生要明确历史绝对不是凭空产生的,每一个历史事件的产生都有其前因和后果。要学习历史,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承认历史并尊重历史,承认历史的真相,弘扬先人的工业和成果,也不忘曾经犯下的错误,承担应有的历史责任,并享受应有的历史权益。在运用历史的问题上,正如古人所说,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学生不仅要学习历史,更要通过历史看向现在的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历史中被前人通过实践而证明了的理论与经验,结合当今社会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上册第一单元讲述的是两次鸦片战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时的国际环境与背景,综合考虑到战争爆发的历史与政治因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并从这两次战争中总结出对当今国际环境下的中国有意义的启示,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不仅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更让学生对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更加关注,尤其是在历史这一特殊的学科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大致分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对于这五个不同方面,我们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相信会对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史料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初心
史料二则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