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03 03:15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二中学安迎春
家长 2021年20期
关键词:探究性探究教师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二中学 安迎春

一、认识“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需要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总结、建立并形成属于学习者自己的认知模型与学习方法架构。虽然在不同科目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的策略和路径有所区别,但整个教学流程基本是一致的,即:以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通过开放课堂来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进行适时的点拨,以指导学生的探究方向;组织合作探究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创新型作业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二)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相比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地去了解和认识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对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但我并不赞同一味地靠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形成与发展,因为就教学模式本身来说,教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学习的能力和知识。很多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在于,他们无法将地理知识与自身的生活有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少学习热情仅是表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他们对“地理”不够熟悉。“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是教师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知识本身的“神秘感”“悬念性”也是学生探索欲望得到增强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都是促成他们全身心投入“探究性”学习的原因。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表现出的具体特征

(一)问题性

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我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地理,主要在于他们没有将各部分地理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总是进行片段式的学习,虽然也一课不落地学习完了,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显然是不成熟和不到位的。想学好地理,就要善于思考,而思考的前提就是要懂得问问题,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就在于如何“形成问题”。只有敢于去挑战和怀疑,才有可能解决掉当前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惑,从而消除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所以我们说,问题性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

(二)探索性

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探索是学生获得新知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不是要把教材上的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多种形式的实际探索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索来获得新的知识,进而形成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但探索不是毫无目的的,也不是照本宣科。正如前面所讲,若想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进行探索,教师就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理论与实践一旦产生某种可操作性强的联系后,学生既然就会以“有用”为理由进行主动探索和学习了。

(三)交互性

交互性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三个特征,它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合作与沟通。以探究性学习建立起来的合作与沟通是一种目的性很强、很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通常需要教师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然后指派给每个小组具体探究任务来实现的。无论是生生之间还是师生之间,只有在对思维、思想、情感、精神进行全面交互后,探究性学习的效果才会被体现出来。

三、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有效分组是前提

任何与合作交流有关的教学模式都会涉及分组学习问题。探究性学习的分组并不需要做太多限制,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而非孰对孰错。在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态度,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探索质量和效率。

(二)创设情境是基础

探究性学习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使用地球仪去认识世界地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指定不同的学习任务,然后要求他们上前来表演整个探究过程,从发现到寻找,从搜集到对各种资源的应用,这对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是很有帮助的。

(三)适时点拨是关键

很多时候,为了凸显探究过程的重要性,教师所给出的问题通常是带有一定难度的,会略微超出学生自身的能力,因此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水资源时,如何体现淡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和它本身的匮乏?数据是一种表现方式,那么我们如何获得详细的淡水量呢?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与学生更多帮助,可以直接提供数据,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查找。

(四)探究潜能的发掘需要结合合作探究

很多时候,教师也无法保证学生的探究效果,那么为了尽可能地去发掘他们的探究潜能,我们通常会要求几个学生共同探究同一个问题,并要求他们尽可能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方向,这样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他们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思考空间。

综上所述,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效果在其他很多学科教学中也得到了验证。但考虑到初中生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地理课堂上应用此教学方式时,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点播,或者设计问题时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以免教学进度受到影响。就当前应用效果看,利弊参半,如何在现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出该教学方式的价值和功能,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探究性探究教师
最美教师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大山里的教师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方法的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