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信息技术的翅膀,让历史教学翻转起来

2021-12-03 03:15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第一中学林贤忠
家长 2021年20期
关键词:历史信息技术教师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第一中学 林贤忠

□福建省宁德市鳌阳中学 柯冬兰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历史教学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怎样才能让历史教学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本文借“信息技术的翅膀”,对有效优化中学历史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力图对现行的中学历史教学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并和同仁们一起共勉。

一、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的磨合虽有阵痛,但不会夭折

在近几年的课改浪潮中,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结合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失误也是显而易见的,表现在为了炫技,掉了传统;热闹了课堂,忽视了学习目标;丰富了课程资源,失去了教学核心素养的初心。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出现演示化、工具化、任务化、技术化现象说明: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与传统历史教学嫁接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个磨合期。教师和学生在这个磨合期里也成了“迷航的水手”,流出一些失望的声音:利用声、光、电对学生狂轰滥炸,“机灌”代替“口灌”。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磨合的阵痛中,有的教师在公开课、观摩课上淋漓尽致地作秀,有的教师临时抱佛脚,上课时手忙脚乱,甚至认为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码事。但部分人的迷失,并不意味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就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和优势,体现在运用信息技术展示音视频、图片,能使历史教学更为形象;创设场景、情境、活动,能使历史教学更为灵动活跃;制作课件、微课、PPT,能使历史教学更为共享开放。运用信息技术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磨合中趋利避害,为历史教学的改革带来新的希望,真正做到“师者,释疑解惑”。

二、整合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不能只有资源和技术,更要有传承和创造意识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有的教师课前没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导致学生漫无目的地下载大量无效信息,浪费时间又不利于高效学习。因此,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关键点不是搜索丰富的资源和运用高超的技术,而是要善于捕捉合适的切入点,这样才能进一步传承技术和实现高效教学。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介入课前:自学找疑

课前自主学习,能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进而发现问题,期待上课解决问题。但是没有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预习,教学通常是肤浅的。

例如,预习“伟大的抗日战争”这一课时,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搜索与“七三一部队”“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内容相关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经典资料,寻找学习的疑点,带着疑问进入学习中。最有效的是,教师可以用办公软件Word文档编制好“导学案”传入在线交流的教学博客或给学生提供纸质资料,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及教学步骤进行自学。这样有的放矢地预习,学习自然高效得多。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设境激疑

同一个历史事件、人物或文本,由于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人对它的感受、理解也不相同,但已发生的历史决定了它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历史教师成了深刻、严肃的代言人,导致很多学生对历史课产生了畏难、回避的心理。其实教师稍微用点心,巧妙地利用图片、音乐、录像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就可以将抽象的历史注入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理性地理解历史事件,从而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例如,讲解“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从互联网下载或用Camtasia Studio工具录制一段《抗战主题歌》的音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导入。这样既能打破历史的时空界限,把陌生、抽象的历史事件情境化,同时也能利用歌词“十四年来没有家”“坑了咱的永远记着他”巧设问题,如“十四年”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永远记着他”要记什么?为什么要记住?从而带着问题引入新课学习。最关键的是还原了历史真实的生命,促使学生被富有生命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激发学习兴致。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切入重点:点拨释疑

有些历史知识时空概念非常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印证。在传统的言语、黑板、挂图无法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图文并茂的历史文本,就可以把枯燥的历史变得有声有色。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拓展:延伸思疑

历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教师要善于将特定的史实与时空相联系。教师应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链接功能,从现实出发,利用互联网寻找历史教学可选用的资源。

例如,在讲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一课时,如何把历史与现实衔接起来学以致用?课堂延伸时,教师可以播放有关近代西方大国崛起与中国和平崛起的视频,让全体学生观看,从而激励学生反思历史,关注人类命运,关心时代主题与国际风云变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入小结:巩固解疑

“背”是很多学生学习历史的法宝。但是未经理解死记硬背下来的历史知识,繁杂的内容、抽象的概念,特别是历史年代在暂时记忆后,很容易忘记。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希沃的思维导图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可使学生的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牢记,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入精练;检测破疑

课堂检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步骤,这个环节最好利用信息技术制作PPT课件,边出题、边做题、边打分、边讲解。适当的随堂练习与层层递进的设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达到认识上的升华;也能让教师对学生学习程度有更精准的了解,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准备,也能使教师的培优补差有的放矢。显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传统与现代组合教学,历经“自学找疑-设境激疑-点拨释疑-延伸思疑-巩固解疑-检测破疑”,既能优化历史教学的过程,也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图文并茂、声色并举、感性与理性并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使我们的历史课异彩纷呈。

三、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融合才刚开始,远未结束

信息技术只是手段,历史教学才是灵魂。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效磨合,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课本”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式、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思想情操的熏陶都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高效整合,将使历史学习时空更加宽广。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使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并恰当适时地与历史学科契合。

我们找到了信息技术这双翅膀,打开了历史教学现代化的大门,那就让历史教学翻转起来:教师教得更省心,学生学得更快乐。让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融合的道路上更自信地远行。

猜你喜欢
历史信息技术教师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最美教师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2.0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大山里的教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