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念下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2021-12-03 12:55蔡逸群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常态互联网+院校

蔡逸群

(徽商职业学院基础部,合肥 231201)

经济新常态的不断推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新常态不仅对职业教育领域深化改革和内涵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职业教育战略调整也提出了新挑战。为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职业的发展变迁,高职院校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要主动去适应和对接经济新常态,要立足服务区域发展,科学定位办学目标;主动对接区域产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并进行基于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其服务学生就业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两大功能。

一、经济新常态时期职业教育面临的新要求与新挑战

(一)经济新常态时期职业教育面临的新要求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是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这也是该时期内职业教育的大逻辑。经济新常态时期,现代产业升级的衍生物如“工业4.0”“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概念的出现使得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着全新的要求。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显示,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要求:一是专业优化和升级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与产业升级相对接;二是具有现代产业特点的技术技能人才知识、技术、技能结构要融合到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设计当中。其次,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将会面临更加深刻、全面的升级,因此,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结构上要更加重视中高端人才的培养。同时,随着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逐渐成为经济新常态时期的主流,产品的质量型、差异化竞争会逐步取代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因此,小型化、智能化和专业化即将成为未来产业组织的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高职院校要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复合创新型人才。最后,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要求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经济新常态时期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发展而言,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显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其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发展策略、发展力量和发展方向分别是由外部推动转到开发创新,由跨越发展转到常态发展,由增量扩充转到存量优化,由个体和团队转到全员和整体共同发展,由共同性质转到特色品牌”,即职业教育面临着要沉下来、深进去,着力提升软实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的挑战。同时,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在地理位置、专业特色、教师构成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的优势,牢固树立特色兴校的理念,立足自身,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自身的发展目标,以迎接经济新常态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高端技术人才需求方面的挑战。

二、经济新常态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亮点

众所周知,在经济新常态时期,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加快,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的出现必将带动新型产业。淘宝网、汽车之家、携程、58同城的出现分别是“互联网+零售”、“互联网+汽车”和“互联网+分类广告”的产物,“互联网+职业教育”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

(一)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在线自主学习模式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秉承教育信息化的理念,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教学,是契合经济新常态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态势的。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们,对电子产品有着敏锐的触觉和执着的喜爱,他们日常信息的获取大多来自网络,网络的便捷性和多样性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依赖各种APP,因此,在线自主学习模式契合当下大学生的学习喜好。因互联网平台的学习不受学习时间、课程节次、学习次数和学习内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选择学习进度与学习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关的名师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拓展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宽度。职业教育在线自主学习模式由于它的人性化、自主化的特征必将得到广泛、深入的发展,成为经济新常态时期职业教育的新常态。

(二)职业教育的新业态——创新“在线职业教育”

新常态时期是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方式转变、结构深度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的大变革时期,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办学层级,势必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形成职业教育的新业态。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相关文件的出台,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重要使命,将职业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的高度。经济新常态时期,随着社会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必将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教学平台进行课前知识储备,课上教师答疑解惑,课后通过平台对知识进行巩和拓展,同时建立交流、展示和评价等平台,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

(三)职业院校发展的新态势——创新“职教集团”

现代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吸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创新驱动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要求职业教育体系化和终身化,“互联网+职业教育”使得这一要求得以实现。《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促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可见,“互联网+职业教育”是契合经济新常态时期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职业院校可以以“政行校企”的合作方式,即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与互联网企业以及当地行业、企业单位深度合作,进行资源整合与共享,将产业与行业技术升级信息、人才需求信息、高职院校专业优化与升级信息深度融合,推行终身学习理念的全新教育模式。同时,以政府主管部门牵头,以发展超前且已占领职业教育核心资源的院校为核心,其他职业院校积极加盟的模式,建立创新职业教育集团,此种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必然成为经济新常态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态势。

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路径与策略

(一)立足服务区域发展,科学定位办学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中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与区域产业应强化彼此合作,将教学与工作结合起来,在真实环境中培养人才。可见“政行校企”的合作体制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大趋势。

高职院校在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常态下,应坚持以下办学目标:一是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二是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在人才培养方向、人才培养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三是强化特色专业发展观,依托互联网平台与行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学科专业群和行业企业岗位群对接,逐步构建与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结构,推进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主动对接区域产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安徽省统计年鉴近五年三次产业结构年贡献率显示: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4—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分别是4.5%、46.7%和48.8%;其中,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呈现稳步递增的趋势。这些数据标志着安徽省正逐步迈进服务业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是从低端走向高端,职业岗位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技术含量要求越来越高,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必然是越来越大。根据服务业的加快发展,逐步提高面向服务业的职业教育比重,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的新型服务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规划。职业院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立足点和核心是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经济新常态时期,职业院校要注重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专业设置和建设要紧紧围绕所在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现有专业结构。

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等多家机构联合研发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8—2019)》对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进行了专业评价,“在参与排行的1386所高职高专院校当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14所院校最引人关注”,这些院校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凭借自身优势,紧紧围绕所在区域服务业的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满足了市场对高技能服务人才的需求,强化了其在市场的竞争力。

(三)基于能力培养本位的课程改革

实现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建设。在经济新常态时期,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走出本科院校的学科型结构模式,要与产业人才培养质量对接,将助力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化发展理念运用到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的学科体系对现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其原因在于:一是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未能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没有以真实岗位的技能需求来整合教学内容;二是教学组织上,教、学、做等环节没有深入融合,没有切实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经常有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做分离的现象,没有按照工作过程来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因此,职业教育要在课程改革上下功夫。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以职业岗位的要求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为依据;其次,在教学内容的修订上要以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最后,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以提升能力为本位,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常态互联网+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新常态报道要认识四种关系避免两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