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患者中采取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美学效果

2021-12-03 16:31郭兴荣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17期
关键词:牙槽骨种植体美观

郭兴荣

(太原市杏花岭区恒仁堂口腔门诊部,山西 太原 030003)

0 引言

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良好改善,人们对口腔治疗工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解决口腔问题的同时,还要保证口腔的美感。在口腔临床治疗中,解决口腔内牙列缺损的方式较多,其中口腔种植技术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技术。由于很多患者在拔牙之后没有进行正确的处理,常常出现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等问题,对种植恢复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对患者进行拔牙处理之后,需要在牙齿缺损的部位填入特定的替代品,进而保证牙槽窝始终保持充填的状态,促进牙窝内骨的再生。笔者结合多年的口腔种植经验,针对口腔种植患者中采取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美学效果进行深入的调研,现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调研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实施口腔种植的患者70 例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展开调研工作之前,我们先将此次调研的内容、目的以及过程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且征得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同意。根据种植方式的不同,我们将参与此次调研工作的70 名口腔种植患者进行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分组,每组成员各35 例。其中,观察组的男性患者为20 人,女性患者为15 人,男女比例为4:3,年龄最大为62 岁,最小为23 岁,平均年龄为(50.12±5.67)岁;共有30 颗患牙,包括10 颗慢性根尖周炎、11 颗牙周炎、9 颗根折。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8 人,女性患者为17 人,男女比例为18:17,年龄最大为65 岁,最小为24 岁,平均年龄为(49.57±5.49)岁,共有31 颗患牙,包括10 颗慢性根尖周炎、11 颗牙周炎、10 颗根折。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对比。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拔牙处理之后实施常规种植体种植。利用2%碘伏对患者的前牙黏膜麻醉穿刺点和手术区进行消毒,将牙龈分离开来,利用牙钳进行拔牙,避免对牙龈造成损伤。在完成拔牙之后,对局部感染组织、根尖肉芽、囊肿等进行清除,在微创环境下对患者的创伤面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将牙槽骨内的异物处理干净,然后将创面上防止的消毒纱布棉卷拔出,指导患者用力咬合30 分钟,进而取出纱布卷并缝合伤口。在手术之后指导患者服用3-5 天抗生素,之后利用X 线片进行复查,待牙槽窝完全愈合之后实施种植体种植治疗。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前期拔牙处理、创面处理同对照组一致,之后应用不翻瓣技术,对牙槽窝采用100 毫克-200 毫克的骨粉进行填充,要求填充的宽度至与邻近牙齿骨面水平或超过0.5 毫米,高度超出牙槽嵴0.5 毫米。完成填充之后将胶原膜覆盖其中,利用钛钉进行固定,创口用明胶海绵进行封闭,手术完成后引导患者利用漱口水含漱口腔。在手术之后8 天-10 天进行拆线塑形,采用马里兰桥临时义齿软组织进行塑形,在愈合之后采用延期种植手术。在手术之后指导患者服用3-5 天抗生素,之后利用X 线片进行复查,待牙槽窝完全愈合之后实施种植体种植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美学效果和种植效果。其中美学效果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指标内容包括骨密度、牙槽骨宽度、骨吸收量、牙龈颜色、软组织形态、视觉角度等,满分为200 分,分数越高代表美学效果越高。评价指标包括非常美观(160-200)、美观(120-159)、不美观(<120)。种植效果主要是在患者种植牙之后对患者进行5 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牙槽骨密度、高度以及宽度,并检测唇腭向和垂直向的骨吸收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表示,分别用T 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种植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均成功种植种植体,种植体周围无放射性透射区,种植体较为稳定,临近骨质较为稳定,未出现疼痛感和麻木感。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牙槽骨密度分别为(17.68±1.95)mm、(6.83±0.34)mm、(17.42±0.84)g/cm2,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96±1.25)mm、(66.23±0.24)mm、(11.82±0.74)g/cm2,T 分别为2.364、3.548、2.996,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唇腭向骨吸收量、垂直向骨吸收量分别为(1.52±0.52)mm、(0.95±0.24)mm,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0.75)mm、(1.22±0.35)mm,T 分别为3.054、3.895,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美学效果对比

观察组中,表示非常美观的口腔种植患者18 例,表示比较美观的口腔种植患者15 例,表示不美观的口腔种植患者2例。整体而言,观察组中的总美观度为94.29%;对照组中,在完成口腔种植之后,表示非常美观的口腔种植患者为10 例,表示比较美观的口腔种植患者为15 例,表示不美观的口腔种植患者为10 例,整体美观度为71.43%。通过对比两组数据可以发现,观察组口腔种植患者的整体美观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χ2为4.365,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口腔医疗中,口腔种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形式,能够对患者的牙齿残缺、畸形等进行改善,促进患者恢复牙齿功能,提升口腔的美观性。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牙周炎、根折、慢性根尖周炎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牙齿出现牙列缺损的情况,为了保证口腔功能、牙列美观,应该及时进行拔牙和口腔重视,进而促使患者恢复正常口腔功能。常规采用的口腔种植治疗方式主要是在对患者实施拔牙处理之后,待局部组织愈合之后实施的种植体种植技术,但是牙槽窝中容易出现血凝块,导致牙槽骨发生代谢异常,骨组织被吸收,导致牙槽骨出现宽度、高度下降等问题,甚至还有患者的估量吸收度能够达到50%。

本研究采用的拔牙位点保存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牙槽骨吸收,应用不翻瓣技术,减少对周围的损伤,还能促进牙槽窝的血液循环,在拔牙之后及时填充适量的骨粉,避免牙槽骨被吸收,尽可能保证牙槽骨的完整,为之后的口腔种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牙齿美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种植效果更优。

综上所述,对口腔种植患者实施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够保证牙槽骨骨密度以及外观,解决拔牙以及种植牙之后的骨吸收问题,提升种植的美观效果,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牙槽骨种植体美观
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青少年上颌前突正畸后牙槽骨形态变化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汽车轮胎与翼子板视觉美观性分析
Maglady遮阳伞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不同垂直面型骨性Ⅲ类患者切牙牙槽骨骨量的研究
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