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2021-12-03 16:31王湉湉张翠红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17期
关键词:病患骨科外科

王湉湉,张翠红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江苏 南通 226002)

0 前言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也称为术后促进康复护理,指采用一系列经询证医学证实有效的围手术期优化护理措施减少外科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术后康复[1]。因此本文探讨分析快速康复外科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对66 例脊柱骨折病人分为两组,每组33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8 例,年龄41 岁至69 岁,平均为(59±2.2)岁。观察组男16 例,女17 例,年龄40 岁至70 岁,平均为(58.6±2.1)岁。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入选标准:经X 线、CT 检测确诊为骨科创伤患者,患者和家属认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排除标准:患者和家属不同意护理方案,凝血功能不足者,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都是同样的手术团队进行手术操作,对照组在围术期间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包括手术前病人宣教、心理指导,手术中监测患者各项指标、配合医生手术,手术后设计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及预防并发症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围术期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准备:首先,采用个人辅导、提供宣传册和多媒体等多元化的方式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详细地讲解快速康复各个阶段会出现的状况、解决办法以及快速康复的建议;护士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疏导,注意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和要求,进行充分的术前宣教准备;因为手术前患者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这会增加手术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率,所以必须要充分做好患者术前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术前6 小时禁食固体饮食,术前2 小时禁食清流质,利于患者康复,减少他们的不良反应;最后如果患者没有糖尿病史,推荐手术2小时前饮用400 毫升12.5%碳水化合物饮料,可减缓饥饿、口渴、焦虑情绪,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发生率;另外针对高度紧张的患者,在术前的前一晚给予安定,确保睡眠状态良好,在术前进行呼吸功能练习;实施超前和个性化化的镇痛护理,用心激励病患积极配合护士们做患肢康复功能训练。部分病患害怕疼痛而不愿意主动配合做康复功能训练,因此,要积极引导病患在办理入院后开展超前和个性化的镇痛护理,让病患的疼痛感降到最低,最理想的状态是让病患无痛;在比较好地控制住疼痛感的前提下引导病患初期展开四肢功能性康复训练。强化医护配合,预防病患下肢产生DVT。办理入院后护士们要依据病患DVT 的高危评分高低,考虑能否让他们在病床上做主动和被动性的功能康复训练,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和其他的抗凝与扩血管的药物。②认真做好术中护理:首先,做好患者的手术中的保温措施,维持患者手术中中心体温大于36 摄氏度,可以采用预加温、提高手术室室温、加温毯、暖风机、输液加热、头部和肢体保温等方式,这样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感染、心脏并发症,降低分解代谢;其次,优化麻醉方式,可采用外围神经阻滞、脊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麻醉,这样可以减少心血管负担、减轻应激、保护免疫功能和肺功能;再次,优化手术技术,采用小切口辅助切开复位的方法;最后,术中必须仔细充分止血,不常规放置引流,这样会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利于快速康复。③术后护理:首先,术后早期进食可以采用咀嚼口香糖的"假饲"治疗,这样可以促进肠蠕动恢复,缩短术后肠麻醉时间,术后2 小时可以进食清水,6 小时可以进流食;其次,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早期自主活动和早期功能锻炼,手术后拔出引流管即可下床活动,注意防止卧床并发症的发生;即鼓励患者尽快地恢复正常饮食和下床活动,因为术后如果病人长期卧床休息将会增加肌肉的丢失、降低肌肉强度、损害肺功能和组织氧化能力、加重静脉淤滞和血栓的形成;最后,运用多模式的、个体化的镇痛护理模式,如果需要输血则运用自体血的回输;在术后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时间。

1.3 指标判定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关并发症:术后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便秘)。③比较两组患者的锻炼依从性。(锻炼依从性分为优秀、一般、差)

1.4 统计学方法

(±s)表示计量资料和(%)表示计数资料据,将数据一起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3.0 版本)中,用t、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

对照组(n=33)病人的胃肠功能康复时间为(2.37±0.55)d、术后下床时间为(3.33±0.72)d、总住院时间(7.15±1.29)d,观察组(n=33)病人的胃肠功能康复时间为(1.51±0.44)d、术后下床时间为(2.4±0.56)d、总住院时间(5.61±0.88)d,对比用t 进行计量资料(±s) 检验有:t=7.0141、5.857、5.6652,P=0.0000、0.0000、0.0000,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

2.2 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后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便秘等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3%低于对照组27%(P<0.05)。详细请见表1。

2.3 锻炼依从性

观察组(n=33)的锻炼依从性优为29 例(87%)、一般为3例(9%)、差为1 例(3%),对照组(n=33)的锻炼依从性优为15 例(45%)、一般为10 例(30%)、差为8 例(24%),对比用χ2进行计数资料(%)检验有:χ2=103.7215、4.0313、18.8825,P=0.001、0.0446、0.001;观察组的锻炼依从性要优于对比组(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创伤骨科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因为外伤造成的骨骼疾病,骨折是最常见的,另外包括手部、肩部、四肢、髋、膝盖、踝关节周围等,出现扭伤、高处坠落伤、车祸伤、摔伤等都是创伤骨科,疾病发生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所以一经确诊需立即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治疗该疾病。一般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来治疗创伤骨科疾病,该治疗方式对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病情,然而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操作,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较长,因此做好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2]。

近几年来,护理理念不断得到创新,临床护理方法也随之不断提升和发展,将病人作为核心的护理理念渐渐受到了关注并进行临床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就是其中一种,提升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怎样让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需求与临床护理方法紧密地联合起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3]。传统的康复护理方式的特点是缺乏针对性,会对护理效果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即患者的康复效果和预后改善效果不佳,因此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一种更加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对比传统的康复护理方式,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是以患者作为核心,更加适合病人的临床护理要求。它强调术前护理要保持胃肠道处于良好状态,做好术后患者康复准备;术中护理中更注重做好患者术中保温工作,避免低体温引起患者身体的应激反应,配合好医生;术后指导患者初期进食易消化和高蛋白的食物,可以更好地保存瘦肉质群,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术后鼓励他们早期下床运动,可以更好地维护术后肌肉功能,让患者下肢功能能够快速改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降低再住院率,不影响手术安全性,对患者器官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增强心血管功能,减少术后肺功能的损害,而且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还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能够减少治疗费用。从注重心理护理、实施超前与个体化镇痛护理,加强医护合作等几个方面着手,促使患者的快速康复并且很大程度上能够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本研究中,对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在围术期间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病人;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便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7%,且观察组病人的锻炼依从性要优于对比组(P<0.05)。这说明对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病患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总而言之,在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创伤骨科病人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同时能够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品质,因此快速康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病患骨科外科
术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超大号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