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政:MOOC理念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一体化研究

2021-12-03 14:13周谨平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思政

周谨平

摘 要:从教育信息的1.0到2.0,再到AI人工智能打造教育3.0模式,教育信息化的完整内涵应该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作为量大面广周期长的公共课,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聚焦和细化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新特征和新使命,在坚守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又要创新价值塑造。当下,发挥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已然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利用“互联网 +思政”的混合式教学形式,不但能够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拓展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深耕,而且更能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用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 MOOC模式;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

一、前言

早在2000年,西方发达国家就引进了网络学习(E-Learning)的概念,并预测这种新形势的网络技术学习形式将最终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作为新纪元的学习方式,E-Learning自诞生起,就成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电子教学平台,网络学习的模式借助现代通讯终端,将教育转化为一种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方式,极大地变革了人们传统学习的理念,并消除了课堂学习受时空制约的弊端。自2012年以来,MOOC的兴起,已然引起了全球教育模式与教学理念的巨大革新,在互联网环境中开展探究深度學习,无疑MOOC,Spoc和微课这些精准高效的教育工具资源和活动形式为学习者所广泛接受并迅速成为当下最时兴的学习方式。从教育信息化1.0到2.0,开启了智慧教育的混合型教学的个性化和结构化进行转变,借助MOOC,Spoc和微课教学兼具“情景生动、便于传播、操作简单、利用交流、自主互助”等优点,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习的开放化,自主化,扩展化,互助化,高效化和趣味化,促进了学习者个体和学习组织间的良性循环,优化了学习路径,增强了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竞争力,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确保可持续的学习成就感,达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维度。

二、混合式教学:缘起、发展与时代特征

迈入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极大程度上改变和完善了人们对于学习的认识,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从E-learning学习到MOOC学习,再到Blended learning用教育理念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效果的倍增与扩散,这种数字化管理的虚拟世界融入现实世界,衍生出来的一种学习方式,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教育变革,优化了学习效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于学习的方式。

何谓混合式教学,当前学者观点不一。其中较为著名的国外学者观点是美国学者Singh, H. and Reed, C.(2001)阐明的5R原则,他们主张混合学习的关键是通过以下方式来优化学习目标“通过应用‘有效的学习技术,匹配 ‘适合的个人学习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将‘优化的技能传授给‘自主性学习个体,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和成本的低廉化”;JenniferHofmann(2001)则认为“混合式学习的思想体系在于学习的模块化”;Dorisoll(2002)的观点在于“混合式学习是将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学习任务或培训方式相结合,从而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Michael&Frank(2002)和Kaye Thome(2003)都强调了“混合式学习源于网络学习,是基于E-learning发展起来的多元化在线学习和传统学习的结合体。”

国内较早展开“混合式学习”研究的学者是李克东教授,早在2004年,李教授在其《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一文中,就阐述了混合式学习本质在于信息传递的渠道上,不单是学习方法的混合,学习理念的混合,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主导和学习的主体混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则认为,混合式学习中最核心的理念在于教师转变为学生自主建构促进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提供者、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者;学生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者、知识的建构者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者。笔者以中国知网的学术总库为检索范围,“混合式教学”为主题检索词,截止到2021年5月共检索文献21426篇(图1):

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对于“混合式教学”研究主题多为 “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中的应用”“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当前业内学者较为普遍的观点是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强调知识与能力的习得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online)”+“线下(offline)”的学习途径,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最凸显之处在于同时兼顾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性,既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功能又能实现了学习者在学习渠道,学习风格和学习材料上的主体性,从而将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过程。

作为互联网形态的演进,“互联网+教育”充分体现了信息与教育融合驱动,在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普及教育场景智能化、推动校园建设信息化、促进育人方式多元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助力教育变革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和重要方向。当今的混合式教学聚合信息化教育新理念,赋能信息化教育新发展,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而衍生的“双主型”新型教学模式。2018年4月,教育部曾明确提出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宏伟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停课不停学》的工作指导,全面促进了线上线下OMO(Online-Merge-Offline)混合教学模式的发展。而后疫情时代,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的模式将成为未来主要教学形式。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也指出,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实现有序共享,构建个性化、多样化、立体化的全新的混合式教学体系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

三、“互联网+思政”引领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新里程

语言是人类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工具,同样具备价值和效用。原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教授在“课程思政视野中的语言技术与语言生态”讲座中就从语言生态的角度探讨语言学中蕴含的思政理念,指出当代语言学在优化语言生态环境、利用现代语言技术增强国家语言能力、构建人类命運共同体等方面的责任。

作为我国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开设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习者专业学习、开拓国际化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引领的人才培养。2021年《中国外语》所刊登的“思政专刊”系列文章中,国内知名的学者和专家们分别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科学化,教材编写精准化,教学方法立体化和评价体系多样化等方面全面阐述了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的内涵。例如,王守仁教授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从教材编写上强调了立德在于学生价值引导,树德在于语言与思辨拓展为路径,实现“明德”与“思辨”的融合;司显柱教授基于知识、价值和责任的生态关系,论述了课程思政实施要做到课程目标知识化,思政素材合理化和课堂延伸合理化。文秋芳教授从教师视角出发设计了课程思政理论框架,从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师言语行为的四个思政要素入手充分解读了课程思政空间范围、教师教学任务和思政教学策略。胡杰辉教授主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原则要做到教学目标紧扣教学文本,思政内容衔接语言教学内容,注重思政元素的渐进性和形成价值导向的评价反馈。文旭教授将教师的立德树人理念、意识和能力和语言教学功能相结合,立足于显性教育融合隐性教育双向发展,最大化挖掘课程思政的育人潜能。

新时代新时期的大学英语亟待思考教育内涵,学科建设以及育人价值的核心要素,全面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于完善教师队伍德育建设、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和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借助“互联网+”背景下,积极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引育并举,推进以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为主线循序渐进的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思政建设指导思想,开发和利用大学英语“MOOC+精品课程”,“Spoc+线下教学”,“微课+翻转课堂”等多元教学模式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人文情怀、道德情操、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落实“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互联网+思政:基于MOOC理念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在互联网教育多元共体系中的定位与需求时代需求下,混合式教学强调的是通过对多种教学理论,多种教学环境,多种学习方法,多种学习风格以及多种学习评价的有机混合,最终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和经济效益。在“互联网+思政”背景下,创新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使课程思政教学有广度,有深度,更有温度。

(一)构建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混合

混合式教学绝非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1+1”模式,而是将两种形式的学习模式中的各个单元要素整合匹配,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体系化,达到优化学习效果降低学习成本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的亮点在于借助互联网平台,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习者将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容实现精准匹配,实现学习“由点到,由线到面”的立体式构筑。同时,教师针对教学内容量身定制,积极开发思政专题式学习单元结构,打造立体式的语言技能类、文化通选类和职业实践类学习资源模块课程,以MOOC提供在线学习界面和优质的文化导读、新闻英语和口语写作视频资源为主,创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加深情怀、革新思维、开阔视野”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单向教学视频向互动学习资源转变,单一学习工具向学习社群空间拓展,常态翻转课堂向智慧课堂转变,有效地达到正确引导学生思想认识、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二)实施多元教学理论的混合

教学理论既是教师对长期教学经验的有效提炼又是教师研究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解答形成规律的方法与策略。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学习,打破时空对人们学习的限制,智能时代开启了,加速了人类知识的产生、流动和消亡,这无疑给学习者带来了巨大挑战。“互联网+” 的兴起与飞速发展,加速了传统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也促进了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学习空间让知识变得有方向、让教学变得更智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人本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等混合式教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习者对于个性化和主体化的学习需求。一方面,混合式教学理论更加注重学习主体和学习媒介的整合加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从信息的累积变成了对信息的选择,另一方面,教师运用混合式教学理论,在课堂管理和课程设计上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的需求,使教学内容不仅具有知识性和技能性,还具有德育价值。课程有深度,翻转有广度,将社会热点融入实际教学案例和素材资源,系统设计思政教育递进教学路径,形成“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的课程标准, 让学习者体验沉浸式互动学习,提升他们的创造力、沟通力、学习力和数据力,从而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三)构造信息化教学载体的混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借助智慧教学工具实现深度交互,构建师生个性化教学平台,实现在线课程校际化和校企化共享,既丰富了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又创新了师生的沟通方式。基于学生学情,针对学生学习特性,教师可以灵活采用以超星平台为主,MOOC,雨课堂等为辅的深度交互课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时空。学生利用MOOC翻转形式和微课导入等方式进行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既可以明确自主学习目标课程,又可以自助访问在线学习,同时接受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延伸,通过多人讨论式学习,在线协作式学习协来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和项目成果展示。通过构建牢固的、强交互频率的学习社区,强化师生和生生对话交流,注重德育并修,创设体验式学习活动促知识内化,秉承课程服务专业理念,创设专业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深度学习和终生学习的理念。

五、结语

2020年10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在北京发布,新《指南》一方面继承了大学英语课程性质的人文性内涵,另一方面彰显了外语学科要立足新时代,回應新需求。在大学英语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首先要贯彻“思政为先,导学渗透”思想,实现教学进程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转变,倡导学生主动探索式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意识,构建良性生态学习圈,将课程视频、线下面授、资料积累、人际合作、反馈评估等诸多学习资源有机混合,为学生深度的学习实践和形成批判性思维策略做储备,促进学生创建个人学习场景,有助于学生获得确保可持续的学习成就感。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组织并规划学生学习结构,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空间传达并扩展学习材料,跟踪学生个人学习进度,做到客观、准确、实时学习评价,最终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英语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Singh. Reed C.A White Paper: 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J].Centra Software Retrieved,2001,(12):206-207.

[2] Driscoll, M. Blended learning: Lets get beyond the hype Learning and Training Innovations[Z].(2002).

[3] 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18(2):47-52.

[4] 王守仁.论“明明德”于外语课程——兼谈《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教材编写[J].中国外语,2021,18(2):4-9.

[5] 司显柱.翻译教学的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J].中国外语,2021,18(2):97-103.

[6] 黄国文,肖琼.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J].中国外语,2021,18(2):1,10-16.

[7] 文旭.语言学课程如何落实课程思政[J].中国外语,2021,18(2):71-77.

[8] 胡杰辉.外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外语,2021,18(2):53-59.

[9] 罗良功.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本、质、量[J].中国外语,2021,18(02):60-64.

[10]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1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12]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4,(4):22-26.

[13] 郑新民,苏秋军.后MOOC时代大学英语教师混合教学策略与信念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0,(2):15-21.

[14] 谭爱华.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A].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10)[C].: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2020:4.

[15] 胡竞.混合学习理念下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108-114.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