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历史家国情怀

2021-12-03 11:36王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王健

[摘    要]乡土文化资源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素材,如果能恰当地利用,不仅能让抽象的历史生动有趣,而且起到德治的良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小的人物和事件中深入探究,带领学生参加乡土文化活动重返现场以进入历史情境,还可以通过乡土名人轶事及文学故事增强归属感和点燃自豪感,由点及面培养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乡土文化;文学变迁;家国情怀

乡土历史文化是一个特定地区内发端流行并长期积淀发酵,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总和。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起到“德治”教育的效果。

一、由小见大,深度探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由小见大,逐渐深化探究,提升自己的家国情怀。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生活片段,又或者展示一些家乡历史事件,然后引导学生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分析,探究历史问题。这样学生就能以小见大,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同时也能生发出热爱家乡的情怀。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了解中国风俗习惯的变化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这样学生就能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泰兴人民现如今的生活状态,看看和以前有那些区别。学生发现目前家乡人的生活中有很多移风易俗的地方,如婚礼不再铺张浪费,过年过节的时候也少了不少繁文缛节。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这个切入点,从泰兴扩展开来并将时间继续上推,了解一下中国近代人民的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状况,并分析这其中说明了什么。这样就起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学生通过分析图片和影视资料等方式积累了不少相关素材,而且也认识到进步的文化取代了落后的习俗,这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更好地建设国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样学生的探究自然又更加深刻了。

在结合家乡历史事件展开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样能更好地感受自己的家乡,体会家乡文化,同时他们也发现这样能帮助自己找到探究历史问题的突破口,各种历史问题不再抽象,可以具体形象化地展开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探究水平。

二、重返现场,创设情境

重返现场指的是通过亲自参加乡土文化活动,参观乡土历史博物馆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进而展开历史问题的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感触更为深刻,他们能进入相应的情境中,体会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国家历史进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理解他们为何会做出某些选择。由于学生进入了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所以他们能更好地感悟蕴含在其中的家国情怀。

在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和农业生态基地等方式重返现场,进而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先来到历史博物馆,观察一下在泰兴出土的各种农业器具,了解泰兴古代农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其次教师还带领学生来到泰兴市农业生态园,感受现代的泰兴农业发展,进行古今对比,感受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在学生重返现场、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教师还引导他们进行深度探究,思考一下从泰兴古代农业发展的状态中能否获得什么启迪。这促使学生展开更深入地探究,如有学生提出:“泰兴的农业在古代就十分发达,在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一些能提升劳动效率的农业用具,例如水车、石磨之类都体现出了这一点。我觉得从中能看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古人虽然生产力不强,但事实上他们依然努力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教师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展开分析对比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亲临历史现场展开探究。若有必要,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展开角色扮演活动,这样他们能更好地进入特定的情境中,认识到自己家乡的可爱和伟大,激发对家乡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产生想要建设家乡、保卫家乡的崇高使命感。

三、了解名人轶事,增强归属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優秀的历史人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了解名人轶事,促使他们增强自己的归属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出发了解其中的主人公,体会主人公的风采,然后结合历史问题展开分析,并思考自己能否也像历史人物一样,为建设自己的家乡付出一份努力。

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了影视剧《八佰》中的片段,有一个镜头展现普通群众被战士鼓舞,争相冒死送电话线,其中一句台词是:“我叫王虎,江苏泰兴人。”这句台词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继而引导学生了解在抗日战争历史上真正参与过战争、保卫过家园的泰兴人。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不少相关的资料,如有学生发现:“赵金声出生于泰兴,他真正参与过保卫上海的战斗,他曾经随部队死守吴淞,和日军激战了十几次,最后在吴淞永安纱厂战斗中中弹牺牲。”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了解有哪些英雄在保卫泰兴的战斗中付出过血汗。有学生发现:“1926年,以沈毅为书记的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宣告成立,由于反动势力的摧残,党组织一度被破坏。”学生从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中,能看到泰兴人为保卫家园所做出的努力,他们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得到了启迪,感受到他们的力量,从而也萌发出要保卫家乡的意愿。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从历史人物身上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在相互沟通中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引入名人轶事时,教师可以采用片段式融入的方式,将相关的历史名人故事融入教学过程中。如在引入课堂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名人故事,这样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以适当加入名人故事,这样能让分析变得更有情趣,从而让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在课堂结尾拓展延伸时,可以用名人的故事引发学生继续探究,促使他们拓宽视野,在课后继续自主研究。这些方法都合理利用了名人轶事,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链接文学变迁,点燃自豪感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将历史学科和文学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民间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从这些作品中寻找历史的痕迹,看到历史变迁的影子。这样的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家乡的文化风情。

在学习“辉煌灿烂的文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了解一下泰兴的民间文学作品,并尝试从中挖掘出相应的历史信息,促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如有学生挖掘出泰兴“季三鞑子”的民间传说,发现他是一个民间智圣的人物形象,和阿凡提等人物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从“季三鞑子”的故事中能否看到历史的影子,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学生发现相传“季三鞑子”是大宋驸马,曾经担任左都御史,弹劾过不少官员,从这里能看到宋朝的官吏制度,也能对御史的职能有初步的了解。还有学生发现从“是树不完税”的故事中不仅能看到“季三鞑子”的智慧,还能看到当时的税收状况,了解当地官吏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的场景。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发现民间故事不仅能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如果细细挖掘的话,也能找到不少历史信息,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辅助资料。

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宝藏。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民间文学作品朗朗上口,同时又能从中看到历史变迁的影子,所以他们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尝试自主挖掘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而更好地了解家乡地方风情,并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怀。

“德治”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关于以德治国思想的宣传和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精神层面进行塑造,促使学生在思想观、价值观上得到提升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乡土文化,将其和历史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能从中得到启迪,更好地感受泰兴乡土历史文化,并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伟.渗透乡土文化,构建有价值的历史课堂[J].新智慧,2020(12).

[2]冯翠.关于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的探索[J].高考,2021(7).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