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厌学孩子多一点心理关爱

2021-12-03 08:21周贤萍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8期
关键词:惩罚心理家长

周贤萍

一、现象分析: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也是每学期都如期举行家长会,这次的家长会上,有家長和老师交流:我家孩子在疫情期间,上的是网课,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在上课期间总爱打开窗口聊天,不想学习,没有主动性,性格偏内向,不和外人交流,真的很头疼。

也有家长反映:我家的孩子15岁了,现在也是厌学,不听话,早恋,真纠结啊!

还有家长反映:孩子已经好几天不愿意去学校啦,都是被家长逼着进来的,问他不上学想做什么,回答说还没想好。

… … …

老师在学校里也注意到,部分孩子厌学、不愿意上学,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磨蹭,学习态度差。

二、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孩子的主导活动,是孩子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孩子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一)个性因素水平低下是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自身原因

1.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即学生对学习成败的态度问题,学生的学习当然存在成功与失败,但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往往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经常看到的是学习中的失败而没有成功的希望,这时就会降低学习热情,丧失努力学习,争取优异成绩的自信心,若时间稍一长,就会变成整体性学习困难者,就会开始厌学。

比如,我们学校有个初三学生,他说初二时有次考试考的一塌糊涂,以后就开始讨厌考试,感觉自己考不上高中,还学什么啊,所以上课也不好好听,回家晚上玩手机,对学习产生厌学心理。

2.期待与诱发的阻断的心理动因

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成就感强的学生,认为自己满足教师的学习期待后会得到来自于教师的肯定评价,因而他们便会努力学习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现实中老师总是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并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对他们的肯定评价传递给他们,如肯定和期待的目光、点头示意、微笑、赞扬的手势以及语言等。

3.意义障碍与逆反心理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青少年头脑中己形成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他对成人某些要求的理解,从而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甚至对知识和要求有心理抗拒,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未考虑学生的动机,常在教学中把学生不存在的动机强加于他们身上,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批评和主观的否定评价等,这样有可能使学生对这个老师有看法,产生意义障碍,从此不再接受这个老师的意见,有时还会发展为激烈的对抗状态产生逆反心理,使师生关系恶化。

(二)学校和家庭教育存在弊端是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直接外部原因

1.学习模式单一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当前教学还是遵循着这样一个程序: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练习;教师命题测验——学生应试;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学方法改进了,课堂活跃了,讨论多了,但讨论还是教师限定题目和范围,学生在此范围内讨论并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在这样一个被动模式下,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其趣味性也比较有限,学习缺乏新鲜感,探索欲望降低。

2.家庭的压力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外部原因

当前父母头脑中充满了“唯有读书高”的教育观念,有的家长不客观考虑子女的实际和环境的因素,一定要让孩子考上大学,剥夺子女的自由活动时间,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强迫孩子学外语、背诗词、弹钢琴等等,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同时对学习产生反感,甚或与家长对抗,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对学习由倦怠而变成厌烦。

三、给孩子多一些关爱,防范厌学心理

(一)注重初中生内部动机的激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那些体验到成功的欢乐的人,他才有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积极的心理体验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幸福感更强烈”。当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感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为此,首先要寓教于乐,把学习和完成实际活动任务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成功.从教学经验与调查中发现,我们学校的学生特别喜欢上微机、实验,英语听力等实践活动课,就是因为他们喜欢在实践中学。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可知,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同某种能引起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相结合,就会使学生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其次要提高“给”的艺术,教给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能保持下来。

(二)适时的赏罚

学生在学习中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应即时给予鼓励表扬,尤其对于“学困生”更应如此。对于学习不认真又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也要必要地进行惩罚,但该“惩罚”要恰如其分,使学生心悦诚服,从内心里接受,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产生逆反心理。在实际工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发现,利用对等惩罚确实能够起到纠正不良行为的作用,如作业做错要求重做,打架骂人受到批评,令其赔礼道歉等,均属对等惩罚,而滥用惩罚不仅不会改正错误,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行为。所以惩罚应少用慎用,即要多进行正面教育。

(三)注重寻找原因,对症下药

(1)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导致孩子注意力难集中、焦虑暴躁、绪易冲动、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不能有效约束和控制自己,造成学习成绩差厌学等行为。

(2)缺乏正确学习目标: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佳,学习被动,对学习感到乏味。

(3).家庭教育方式的偏颇:家长忽视,自身生活态度消极,整天打麻将等或父母强迫学习、家庭不和、打骂引起委屈愤懑。

(4)教学因素:课程负担过重,作业压力大,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首要原因

(5)教师影响:教师偏爱、授课枯燥无味、教师不恰当批评引起反感等导致学生厌学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2] 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Erikson)埃里克森和他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3]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猜你喜欢
惩罚心理家长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Jokes笑话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心理小测试
真正的惩罚等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