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特殊兴趣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2021-12-04 13:48
好家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年级组木块小蝌蚪

文 陈 茜

一、困惑的产生

第一次听到“特殊兴趣区”时,我就产生了疑问:什么是特殊兴趣区?为什么要设立特殊兴趣区?特殊兴趣区的场地该如何安排?特殊兴趣区是与主题相结合,还是一个独立性区域?种种问题以及对特殊兴趣区的好奇,成为我们进一步探究的动力。

二、改善与新建

带着问题,我们仔细阅读了《0 ~ 8 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的相关内容。有了理论的支撑、各班级之间的观摩研讨,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各班级对原有区域进行了改善与调整。

(一)特殊兴趣区的改善

1.材料的改善

大班对走廊中的“跳房子”区域进行改造时,在附近添置了小木块,拼成格子状,将游戏变成“踢格子游戏”。站在固定线外,幼儿们又将木块抛在格子内,玩起了抛木块的游戏。他们将木块放在地上,两个幼儿面对面蹲下,一人扔出木块,另一人用木块反击回去,相互击木块的游戏应时而生。

中班走廊中的梅花桩和奶粉罐待在箱子里已经好久没有得到“宠幸”了。教师在原先的纸箱里投入几根木条,材料立刻发现了“变化”。幼儿们用梅花桩和奶粉罐搭成一层或两层的跳高障碍物,比比谁能在不碰掉木条的情况下顺利跳过去,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在室内运动区域的改造过程中,教师仅仅提供了材料,而区域的创设以及规则的制定都由幼儿自己完成,他们乐在其中,让无人问津的区域重新热闹起来。

2.空间的改善

在创设特殊兴趣区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班级空间已经被常规区域填满,特殊兴趣区的场地该如何安排?在《0 ~ 8 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我们找到了答案:“这些区域可独立开设或与其他区域整合。”在开展春天的主题活动时,我们组织中班幼儿去竹轩园踏春,他们最开心的就是在那里看到了成群的小蝌蚪。细心的教师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在水塘中捞了一些小蝌蚪带回幼儿园,将它们养在科学区,还和幼儿一起制作了《蝌蚪生长记录表》。教师还在图书区添置了关于蝌蚪的图书,和幼儿们一起阅读了《小蝌蚪找妈妈》,幼儿们在美工区绘制了一幅幅《小蝌蚪找妈妈》图画。就这样,在没有利用新场地的情况下,教师就将小蝌蚪的相关材料渗透进现有的区域中,使特殊区域活动悄无声息并且有声有色地进行着,一段时间后,幼儿们欣喜地发现小蝌蚪已经长出两条后腿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项目都可以融合进原有区域中,只有在需要建立独立区域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区域的整合。例如,大班科学区开展了“有趣的打蛋器”活动,幼儿们使用打蛋器打出鸡蛋后觉得应该做成鸡蛋汤犒劳一下自己,于是,教师便在科学区添置了电磁炉,实现了烹饪区和科学区的整合。

(二)特殊兴趣区的新建

在对原有区域改建的基础上,我们又以年级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年级设立两个特殊兴趣区。

大班教师认为班级区域的创设不应按照书本上来,而应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想要实现区域本土化,就要有效利用本土资源。我们镇有红木商业一条街,幼儿园里不少幼儿对红木的制作并不陌生。这样的资源应该走进班级区域中,因此大班年级组设立了“梓艺红木坊”和“沙画区”,设立这样的区域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熟悉资源,更是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辛苦。

三、经验总结

与“特殊兴趣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后,我们发现,特殊兴趣区具有临时性、动态性的特点,它伴随着某个生成课程的出现而出现,而且会不断地扩展;它又是变化多样的,随着主题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它还具有多种功能,既能够装扮教室,又带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例如,大班“木工坊”中的作品既能装扮教室,又能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探索;中班的“玩具修理厂”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猜你喜欢
年级组木块小蝌蚪
梅州市中小学生2015—2018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小金鱼和小蝌蚪
小蝌蚪
踢毽子
加强管理提高学校年级组执行力研究
浅谈幼儿园年级组管理与教研组管理的利与弊
小蝌蚪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