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

2021-12-04 13:48
好家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垃圾桶分类垃圾

文 刘 静

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我园通过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幼儿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幼儿园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元素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来增强幼儿垃圾分类的意识。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幼儿园可从以下三方面创设环境。

(一)提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桶

在宣传区,教师可以将垃圾桶分为不同的种类,并标注不同的动物形象和颜色标识,让幼儿在平时的游戏中了解有关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教育幼儿、宣传垃圾分类的目的。

(二)设置垃圾分类宣传区

在行为模拟区,教师可以张贴有关垃圾分类的手工作品或宣传漫画。通过这些手工作品或漫画,培养幼儿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行为习惯,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内化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设置垃圾分类模拟区

在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环境,单独设置“模拟区”来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知识和技能。教师设置了四种颜色的卡通人偶分类桶,并在桶上贴了四种垃圾分类标识,并在分类桶的旁边放置了各种常见的垃圾图案,让幼儿将不同类型的垃圾图案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通过模拟,使幼儿逐渐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

二、将垃圾分类教育融入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开放性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自主活动。

(一)益智发展区

在益智发展区,教师可以投放各种各样的材料,如红酒木桶、玻璃弹珠、塑料袋、吸管、饮料罐、纸盒、鸡蛋壳等,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让幼儿根据材料的性质进行垃圾分类。这样,幼儿能够在辨别各种材料属性的同时,逐渐了解如何对各种材料进行垃圾分类。

(二)美工实践区

在开展幼儿垃圾分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让他们认识到部分垃圾的可利用价值。在美工区,教师可以教导幼儿通过手工制作,将垃圾变废为宝,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资源再利用能力。例如,引导幼儿利用酸奶杯、瓶盖、吸管、饮料瓶等常用材料,制作高塔、城堡、手枪、风铃等手工作品。

(三)角色扮演区

在角色区,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垃圾回收员”,到其他区域回收垃圾。在开展相应的游戏之前,教师要准备好各种无毒无害的垃圾,如旧报纸、易拉罐、饮料瓶……而具有一定危害性的垃圾可用图案的形式来展示。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要让幼儿独立地寻找各种垃圾,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三、将垃圾分类教育融入教学活动

(一)美术活动

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颜色鲜艳、外观别致的垃圾桶。在宽松的氛围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进行设计。例如,有的幼儿将垃圾桶设计成鸭嘴兽、米老鼠,有的幼儿将可回收垃圾桶的颜色设置为绿色,将有毒物垃圾桶的外形标识设计为符号“×”……当幼儿设计好垃圾桶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设计理念,从而加强幼儿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

(二)儿歌活动

在开展垃圾分类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通过儿歌让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在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是帮助幼儿树立生态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将垃圾分类教育融入幼儿园环境、区域活动以及相关的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与条件,引导幼儿通过动手实践内化垃圾分类知识,真正做到将垃圾分类知识活学活用。同时,教师要加强家园合作,形成家园合力,家园共同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猜你喜欢
垃圾桶分类垃圾
垃圾去哪了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