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IGF-1、血浆蛋白C水平的影响

2021-12-04 08:05何志婷赵静冯玲许晓丽梁维
海南医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丹参酮维持性注射液

何志婷,赵静,冯玲,许晓丽,梁维

西安市第九医院肾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5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容易造成患者的肾衰竭以及肾功能不全[1]。有研究认为,在糖尿病患者的病变期间,长期的高血糖以及脂质代谢异常,局部微血管的循环功能严重受损,患者的肾动脉压显著升高,在较高的肾脏灌注作用下,肾脏组织的基底膜显著增厚,临床表现为患者的大量蛋白尿以及水肿[2]。丹参酮ⅡA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作用,通过对微循环的改善,延缓肾脏损伤。而维持性血液透析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通过对组织摄取葡萄糖能力的提升,刺激糖原异生和糖酵解,改善患者的脂类代谢[4]。血浆蛋白C(protein C,PC)是体内重要的凝血酶原,对于患者的凝血-抗凝血具有重要影响[5]。本研究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IGF-1、PC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西安市第九医院肾脏内科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者[6];②血肾小球滤过率均<125 mL/min;③血清肌酸酐>177μmol/L。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功能障碍者;②存在精神障碍者;③有激素药物治疗史者;④不配合研究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χ2值P值例数41 41男/女(例)21/20 18/23 0.441 0.507年龄(岁)49.11±2.19 49.22±2.22 0.226 0.822 BMI(kg/m2)24.41±2.33 24.81±2.36 0.772 0.442血清肌酐(μmol/L)251.39±50.39 245.39±51.44 0.534 0.595肾小球滤过率(mL/min)14.26±1.22 14.02±1.01 0.970 0.33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采取F6以及F60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治疗2~3次,治疗中,血流参数设定为200~250 mL/min,采取碳酸氢盐作为透析液,透析液的流量设定为500 mL/min,超滤量根据患者的水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治疗过程中及时对患者采用铁剂以及叶酸、维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生产企业: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558,规格:2 mL:10 mg/支;静脉注射:40~80 mg/次)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检测)方法 (1)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6]: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糖显著控制,患者的肾功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则;有效:患者的血糖有所下降,肾功能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则;无效:患者的血糖还处于较高的水平,肾功能得不到有效恢复,临床症状得不到改善则。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血清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3)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4)炎性因子。所有患者入组当天及治疗4周后早晨抽取4 mL空腹静脉血,在转速为3 000 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5)血清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GF-1、PC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1,P=0.004<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SCr、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SCr、BUN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SCr、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例数24 h尿蛋白(mg) Scr(μmol/L) BUN(mmol/L)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1 41治疗前1.42±0.21 1.47±0.30 0.874 0.385治疗后1.09±0.46a 1.37±0.41a 2.910 0.005治疗前245.39±51.44 251.39±50.39 0.534 0.595治疗后85.45±8.64a 89.93±8.78a 2.329 0.022治疗前6.83±1.72 6.82±1.45 0.028 0.977治疗后5.48±0.27a 6.01±0.46a 6.362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HDL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例数TC(mmol/L) TG(mmol/L)HDL(mmol/L)images/BZ_13_1932_294_2263_327.png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1 41治疗前6.78±0.39 6.76±0.43 0.221 0.826治疗后5.93±0.78a 4.03±0.44a 13.585 0.001治疗前3.62±1.14 3.66±1.65 0.128 0.899治疗后3.36±1.35a 2.27±1.22a 3.836 0.001治疗前1.23±0.45 1.12±0.55 0.991 0.325治疗后1.46±0.46a 2.36±0.69a 6.946 0.001治疗前5.24±0.44 5.36±0.12 1.685 0.099治疗后3.15±0.26a 1.62±0.49a 17.661 0.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6、IL-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IL-8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比较(±s,μg/L)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比较(±s,μ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例数TNF-α IL-6 IL-8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1 41治疗前3.47±0.22 3.41±0.21 1.263 0.210治疗后4.12±0.42a 2.10±0.45a 21.013 0.001治疗前41.40±12.43 42.02±11.21 0.237 0.813治疗后30.85±7.59a 15.77±7.81a 8.866 0.001治疗前99.12±19.12 99.00±22.12 0.026 0.979治疗后37.41±9.17a 11.52±9.45a 12.590 0.001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GF-1、PC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GF-1、P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F-1、PC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IGF-1、P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GF-1、PC水平比较(±s)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GF-1、PC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例数IGF-1(μg/L) PC(pg/mL)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1 41治疗前153.42±10.21 153.47±10.30 0.022 0.982治疗后132.09±10.46a 112.37±10.91a 8.354 0.001治疗前3.23±1.44 3.39±1.39 0.512 0.610治疗后2.45±0.64a 1.93±0.78a 3.300 0.001

3 讨论

大量研究证实,糖尿病肾病与血液的高凝状态相关[7]。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全身的糖以及脂类代谢异常,最终造成患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肾小球在较高的血流灌注下,肾小球基底膜的厚度增加,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间质发生增生,导致疾病加重[8]。临床对于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延缓疾病的治疗手段,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在目前的治疗中,通过对患者的血脂水平的调节,进而对患者的血管舒张,进一步增强患者的局部微循环能力,同时,通过对患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9]。而在治疗中丹参酮ⅡA注射液可显著对患者的内皮功能进行改善,降低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而预防血栓的形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和脂质代谢显著改善,且能提升患者的内皮功能,降低局部炎性反应[11],进而下调患者的肾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1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IL-8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治疗后患者体内的炎症有所好转。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明显低于对照组,HDL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的血脂水平显著改善,代谢水平升高,病灶部位内皮功能显著改善。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IGF-1、P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研究报道显示,IGF-1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相似,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肾脏的重要病变基础是患者的系膜细胞以及系膜基质发生改变,患者的肾脏代偿性分泌IGF-1,造成患者的IGF-1水平升高,通过对患者的IGF-1水平的升高,增强患者的系膜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13-14]。PC是重要的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性蛋白,在糖尿病肾病的疾病进展过程中,随着疾病进展,凝血功能改变,血小板功能被激活,而采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其凝血功能显著改善,内皮功能显著改善[15]。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可下调患者的IGF-1、PC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丹参酮维持性注射液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一测多评法比较不同生产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四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