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合作阶段式康复训练在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05 07:46吴件姿吴凌峰刘欢王程韩淑琴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医护肌腱康复训练

吴件姿,吴凌峰,刘欢,王程,韩淑琴

手指屈肌腱损伤是手外伤中常见病种,常伴随骨关节损伤,术后普遍存在肌腱粘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手部活动功能[1],应尽快地进行多学科合作以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2]。目前临床以传统健康教育为主,医生护士各司其职,并未形成统一的行动,术后教育会出现偏差,不利于患者功能锻炼的实施[3]。本研究拟探讨医护合作阶段式康复训练对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手指屈肌肌腱损伤患者100例,均无皮肤大面积缺损及交流沟通障碍患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合并神经损伤及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具有精神疾病史及交流沟通障碍患者。

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0~48岁,平均(34.2±1.4)岁;其中切割伤14例,刀伤17例,挤压伤19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l~50岁,平均(34.5±1.7)岁;其中切割伤13例,刀伤19例,挤压伤1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由责任护士进行包括环境护理、日常护理、创口换药、早期功能锻炼、疼痛护理及心理护理等[4]。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医护合作阶段式康复训练:(1)建立医护一体化管理小组。由4~5名护士组成护理小组,分别对应一个医疗组;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及主管护师分别担任医疗及护理组长,实行医护一体化下的责任组长负责制。医生为患者制订术后阶段式康复方案,责任组长带领组员协助医生积极参与整体管理。医、护及患沟通方式:①每天医护共同查房,了解、讨论患者病情;②小组成员每月召开1次会议,汇报近期康复训练开展情况、学习新进展;③建立医生、护士及患者微信群或QQ群,结合电话随访便于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病情进展。(2)康复干预。①术后炎症期(术后第1周),对患者进行局部水肿护理。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术后2 d内患指冰敷3次/d,20 min/次,2 d后改红光治疗,2次/d,20 min/次;医生示范限制性被动活动,橡皮筋连接患者前臂、患指绷带,指导其进行伸展运动,使中、小指伸至接触手托处,随后放松复位橡皮筋,由责任护士床边或定期组织集中指导、督促完成,20下/次,3~4次/d。同时指导对患指周围皮肤进行向心按摩及同侧未受伤的手指被动运动,按摩15 min/次,1次/2 h。②术后纤维组织增生期(术后第2~3周),通过微信群或电话随访,指导出院患者行患指被动及主动的屈曲、伸展锻炼。护士承担起微信群的管理及电话随访工作,患者通过微信留言提出问题及通过视频方式让医护人员了解其锻炼的进度,由相应的主管医生或责任护士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和指导。③肌腱重塑期(术后第4~5周),门诊随访时或微信指导患者独立进行患指屈曲运动,手指屈曲时维持2~3 s,每次重复5下,每天3~5次,增加各指关节的训练及腕部运动。④稳定期(术后第6周开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弱至强,加大活动范围与强度。术后3个月指导精细动作功能练习。

1.3 观察指标(1)康复效果,术后3个月根据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制定的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AM)[5]评定,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2)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感染、水肿、肌腱断裂及肌腱粘连发生情况[6]。(3)患者满意度,出院后1个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来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及不满意,其中满意和较满意计入满意度[7]。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比较 术后3个月,对照组康复效果优18例,良17例,可13例,差2例,优良率70.00%(35/50);观察组康复效果优20例,良24例,可6例,优良率88.00%(44/50);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88,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感染4例,水肿7例,肌腱断裂2例,并发症发生率26.00%(13/50);观察组发生感染2例,水肿3例,并发症发生率10.00%(5/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33,P<0.05)。

2.3 患者满意度比较 出院后1个月,对照组患者满意情况为满意26例,较满意13例,一般9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78.00%(39/50);观察组满意32例,较满意15例,一般3例,总满意度94.00%(47/50);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5.31,P<0.05)。

3 讨论

屈指肌腱损伤多由切割伤与刺伤所导致,多伴随挤压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及骨关节损伤等[8],术后若不及时开展有效康复护理将导致粘连、感染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手指屈肌腱损伤术后康复是一个多环节治疗方案,需要由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配合完成,传统功能锻炼指导方法强调护士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较低,影响功能锻炼效果[3]。本研究应用医护合作阶段式康复训练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效果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医护合作阶段式康复训练能有效减少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医护合作阶段式康复训练管理模式优势原因如下:(1)医护一体化不仅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还有效提高了医护之间的工作配合程度,促进医护人员为同一组患者共同讨论,实现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9]。(2)医护合作共同访视患者,关注患者心理状况,讲解康复的作用和手术的效果,增强其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3)通过持续动态观察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并进行针对性个体化指导,使患者更好地掌握自护技能,提高康复锻炼效果。(4)根据患者身体的耐受程度、不同阶段的病情,循序渐进的分阶段开展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控制风险,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医护肌腱康复训练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