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1-12-05 07:32陈富荣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7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预算编制经营

陈富荣

(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103)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同时受突发卫生事件的冲击,传统行业的整体市场规模正处于相对饱甚至逐步衰退的阶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然要通过科学的控制资源投入,减少低效的支出来维持持续的竞争力。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有效管理资源的手段,它促进了效率的提升,并通过实时的跟踪和反馈,调整经营管理的策略,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目前,企业实际运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将深入研究一般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探讨解决措施。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内涵及内容

预算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对一段时期内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成果进行预测和规划,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并跟踪预算执行过程,分析和反馈预算偏差的原因,实施措施改进,从而实现企业预定目标的管理活动。

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经营预算是对企业业务活动的预算管理,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等。专门决策预算是对企业不经常发生的或重大的特定决策编制的预算,包括融资决策预算等。财务预算是对企业资金收支、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等有关的预算,包括资金预算等。

二、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环境不健康

当前,很多企业管理层对预算管理不重视,没有在企业内部树立预算管理的理念。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第一,管理层对于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片面的看法;第二,缺乏预算管理意识,日常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主要由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一人决策企业经营活动;第三,没有安排合适的财务人员在预算管理的岗位上;第四,不够重视预算监督和反馈等。

(二)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很多企业开展预算管理的时间并不长,对于预算的认识不够深入,造成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超预算管控存在缺失等状况。比如:很多企业未合理设置预算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导致无法有效开展预算编制、监督、反馈等工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特殊事项或超预算时,寻求不到合理的组织机构进行决策,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生产效率低下。又如,部分企业预算管理体系滞后,不能因时制宜地调整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无法应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经济形势,出现无效管理多于有效管理的局面。

(三)预算目标脱离企业战略目标

预算目标是对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预测,它确定了企业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因此,预算目标需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预算目标存在脱离企业战略目标的情况,特别是当前突发卫生事件的影响和国际政治形势的不确定性,使得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层将会根据企业面临的外部形势和自身定位,适时调整战略目标。然而,预算目标经常会滞后于战略目标的调整,导致企业生产经营仍然按原有计划,按部就班的将资源投入到原有的生产活动中去,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四)预算编制不科学

首先,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上级企业未按照下级企业上报,上级企业审核,上下沟通互动的方式进行,而是由上级企业直接下达预算目标的形式来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编制工作脱离市场实际行情。其次,预算编制的方法不科学,未根据企业发展来调整预算编制方法。比如,企业经营业务发生重大调整,内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企业没有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来编制预算,而仍旧沿用增量预算的方法来编制预算,导致预算不符合实际,预算目标无法实现。最后,预算指标的确定不合理,未根据企业所处的现状来设定预算指标。比如,对于转型期的企业仍以净利润作为主要预算指标。

(五)预算执行力度不够

首先,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管理部门控制力较弱,无法根据计划目标统筹协调企业生产经营,各级子公司未按照企业整体目标安排生产活动。其次,预算监督流于形式,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偏差,无法追根溯源进行调整。最后,预算调整制度设计不合理,对于超预算及预算外事项未建立有效的审批流程,面对超预算及预算外事项,企业显得无所适从。

(六)与绩效考核挂钩不够紧密

企业预算管理全过程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反馈、预算监督和预算考核。预算考核作为衡量预算责任部门预算执行结果的重要评价方式,应与企业内部绩效考核挂钩,激励预算责任部门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落实生产经营。但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往往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制度,使得预算管理失去了严肃性,不利于企业通过预算管理来指导经营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

管理层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决定了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因此,需要强化管理层对于预算管理的客观认识,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和支持的力度,让管理层能够认识到预算管理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同时,需要将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向管理层进行宣贯,特别是预算执行过程中涉及的程序,以及执行该程序的必要性。通过这种控制程序的传达,势必强化了企业日常预算工作的流程,使得流程控制真正得以实施。最后,管理层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利于企业积极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预算管理人员。

(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需要全员参与,各部门相互协调的全局性工作,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科学化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各责任部门的权力和义务,做到权责统一、权责分明的管理模式。合理设置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科学建立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保预算编制、预算反馈、预算监督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完善超预算的审批制度,建立预算外审批流程,确保每项经营活动都在预算管控的范围内开展,保证预算管理的刚性。

(三)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开展预算管理

企业战略目标往往通过将总体目标具体化,逐步分解到各个阶段和各个责任部门。企业预算管理的目的则是通过预算指导经营活动,在一段时期内完成阶段性的目标,从而聚而广之,逐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因此,预算目标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为了更好地促使预算管理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开展,企业需要实时跟踪战略目标的调整,特别是当前严峻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时而反复的突发卫生事件防控态势,企业更加需要合理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配合战略目标的调整,调整预算目标,紧密结合战略目标,保证企业在严峻的外部经济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

(四)科学编制预算工作

1.规范预算编制的程序

预算目标下达前,先由下级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及企业预计经营情况,编制年度预算。上级企业在下级企业上报的基础上,进行审核,并结合企业总体目标,返还下级企业调整。最后,根据上级企业总体目标和下级企业实际状况的基础上,通过上下间的沟通反馈,完成企业总体预算编制工作。

2.科学选取预算编制方法

科学选取预算编制方法,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的发展状况,科学选取如零基预算、增量预算等方法来编制预算,避免因不合理的预算方法导致最终的预算指标脱离实际情况。

3.合理设定预算指标

预算指标作为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标尺,要贴合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业务发展的方向。比如,转型期的企业应以营业收入、市场占有率等作为预算指标。

(五)强化预算管理执行力度

首先,企业要在内部树立预算管理的理念,培养全员参与的意识,树立预算管理部门的核心地位,强化预算指标的刚性要求,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力。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内部要树立预算管理部门的统筹领导地位,各级子公司要严格按照预算目标安排生产活动,发生预算偏离时,要及时反馈,分析原因,采取合理措施予以调整。其次,要完善预算监督制度,合理设计预算监督流程,确保各项业务均在预算监督体系之内,监督体系要能延伸到基层业务,便于分析产生预算偏差的根本原因。最后,要科学设计预算调整制度,完善超预算及预算外事项审批流程,确保企业所有业务都有预算制度可以参照执行。

(六)完善预算考核机制

预算管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关键因素在于预算考核。为了落实预算计划,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企业要以完成预算计划目标为基础,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明确奖罚标准和措施,以此增强全员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和参与度。当然,企业不仅要完善预算考核机制,更要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责任部门,指标考核标准的难易程度要保持一致,不能过高,更不能过低。同时,考核过程应当综合考虑采取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进行。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企业在经营决策中如何有效地使用预算管理。探讨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分析,使企业充分认识到高质量预算管理的价值和作用,以此作为标尺来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当然,本文仅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部分现状进行了探讨,未涵盖所有的情况。同时也需要根据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战略目标的调整,合理设置预算目标,确保预算管理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预算编制经营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