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三农为导向的湖南省涉农高职创业教育创新研究

2021-12-05 18:58戴园园
农业工程与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农业

戴园园

以服务三农为导向的湖南省涉农高职创业教育创新研究

戴园园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近年来,双创教育发展势头强劲,在国家政策、高校改革、企业对接的推动下,学生获得了政策、资金、培训等多方面的资源。服务三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村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农业产业升级都需要懂农业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当前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要结合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技能型人才,创业教育改革与专业建设特色密不可分。通过对涉农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旨在培养有服务三农意识的技能型人才。

涉农高职;服务三农;创业教育;创新研究

在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大计。国务院在《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适用于乡村产业和农村创新创业。”我国近年来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投入政策、经济扶持,积极解决“三农”问题,把农业、农村和农民致富问题当作经济发展的要义,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普及和推广机械化生产方式,创新农业生产经济新模式[1]。

随着连续多年的高考扩招,我国的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 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900万人,达到909万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大规模增长必然会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岗位不足、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已成为当前就业市场的突出问题。高职学院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就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组建创业团队,自主创业。近年来,理工科学生积极主动创业人数逐年增加,而高职涉农专业创业人数则相对较少且就业情况也不理想,导致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下滑。以服务三农为导向,对湖南省涉农高职创业教育进行改革,改变涉农学生狭隘的就业思维,解决就业困境,改变长期以来“农学”冷门专业不被看好的弱势地位,鼓励涉农学生创办涉农企业和从事涉农工作,意义重大。

1 湖南省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开设农业类专业的高校有172所,其中有本科院校38所、高职院校138所。湖南省有涉农高校10多所,这些院校均开设了创业基础课程,大部分院校在校内设有创业孵化培训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比赛,但是每年农业类学生参与比赛的人数相对理工科学生较少[3]。为了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选取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和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职院校为代表,对畜牧兽医、种子生产与经营、园林园艺、食品加工生产、宠物美容和水产等农业类专业的创业教育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分析,真实地了解到农业类专业创业教育的现状,以进一步探索湖南省涉农高职创业教育改革的途径。

针对四所高职院校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采取了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了调研。为确保数据全面有效,在正式施测前进行了小范围试测,根据小范围测试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修改问卷内容形成正式问卷。使用Excel和Spass23.0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最终调研结果。通过从五个维度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五个维度为:对创业的了解程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情感和态度;兼职、勤工俭学和创业活动的实践情况;获取创业知识的途径;毕业后从事创业活动的可行性。调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高职农业类专业学生创业意愿淡薄

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但大部分农业类专业毕业生宁愿转行也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只有较少数量的毕业生有创办农业类企业的意愿。大部分毕业生认为从事农业生产较艰辛、来钱慢,想找“铁饭碗”,想做光鲜的白领。调研显示,有约62.3%的学生觉得读大学就是为了脱离农村,再回农村创业丢人,是混得不好的表现;有约31.3%的学生虽然曾想过利用所学农业技术返乡创业,但点子多行动少。调研发现,受访学生除了在思想上歧视、看不起涉农创业活动,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创业意愿,例如创业知识较少、没有启动资金等。推动农业类专业学生投身农业领域进行创业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2 高职创业教育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的创业教育也是在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多为兼职,一般由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专业老师兼任[4]。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仍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以传授创业知识为主,容易导致学生以完成任务拿到学分为主要目的,听完就忘。调研显示,有约58.3%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局限于课堂上纸上谈兵,不利于创业实践的开展;有约27.5%的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不想给别人打工,想自己创业,但缺乏创业知识,找不到创业方向。在高职创业教育改革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1.3 高职创业教育内容仍需完善

虽然《创业基础》课程是高职公共基础课,但是目前仍没有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规范教材。在开展高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校本教材,造成教学内容不统一、不规范。虽然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购买了一些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又缺乏足够的线下辅导,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调研显示,有约48.7%的学生感受到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并希望多学习创业实践知识、少学理论知识。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并丰富教学手段,将校外创业实训列入教学计划中,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1.4 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开展农业类专业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创业型人才。目前,各涉农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理解普遍存在偏差,认为开展农业类专业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科技型农业人才,而忽视了技能与素质的融合,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忽视整体素质的提高[5]。这种对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的现状,给制定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带来了困难,影响了农业创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1.5 高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师一般是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很少。即使一些高职院校有少量的专职创业教师,这些教师也往往没有创业经历。为了提高创业教师的业务能力,高职院校要给创业教师提供更多参加校外培训和深入企业学习的机会,让教师熟悉创业的流程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避免创业教育长期处于“纸上谈兵、口头主义”的局面。创业教师只有不断增加知识储备,熟悉企业开办的流程途径,才有可能指导好学生参加各类创业比赛,保证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2 对策与建议

2.1 结合专业,突出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针对性

让学生在学习农业类专业知识的同时,将专业与创业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主动思考如何将所学农业知识运用到创业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要求教师在进行创业课程设计时,有针对性地开设有关农业专业的创业选修课,在此基础上增设经济管理类、财会类和法律类课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6]。鼓励学生在创业实践时,将农业类知识与创业点子融合,成立创业团队,并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创业项目的孵化。比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公共基础课《就业指导》和《创业基础》,还开设了《涉农生创业实践探索》、《求职技巧与职业发展》、《职业素养》等选修课。

2.2 结合乡村振兴,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对“三农”工作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总抓手。涉农高职院校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农业类专业的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从专业知识技能着手,分析和挖掘素材,设立涉农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尝试模拟创办涉农企业。学校可以提供场所、资金和培训,对涉农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并引进涉农企业人员进行指导。项目经营达到一定规模后,帮助学生申请政策扶持,使项目落地生根。比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沙市都市花乡花卉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协调和推荐园林园艺专业的学生暑期到企业培训实习,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让学生掌握了企业经营流程、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创业实践知识。

2.3 鼓励返乡创业,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走出富裕之路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湖南省涉农高职院校鼓励农业类专业学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利用好国家支持毕业生创业的各项政策,返乡创业,服务家乡。湖南省涉农高职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已将原来的“2.5+0.5”教学模式调整为“2+1”,将实习期延长为一年。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签订长期定向培养意向书。针对已经毕业的农业类专业的创业学生,专业老师也会经常去考察指导,给于技术方面的支持。在这种氛围推动下,很多毕业生返乡创业,例如:园艺11205李斌同学返乡创业,创办园艺花卉种植与销售合作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4 构建创业氛围,感受创业激情和魅力

在针对服务“三农”意识、返乡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应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深入调研中发现,很多学生学习创业课程只为了学分,没有行动,有畏难情绪。让学生了解创业、学会创业、敢于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是做好创业实践的关键。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校报、橱窗、网络平台积极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创业事迹,用成功人士的创业历程勉励学生。同时,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讲座,用自己亲身创业经历告诉学生如何创业、怎样创业,使学生感受到创业不仅是个人财富的增长,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通过多方式营造校园内良好的创业氛围,使学生感受创业带来的激情和魅力,实现自我价值。

3 展望与思考

调研发现,有约49%的学生感受到了就业压力,希望国家、企业,特别是学校给予支持,帮助毕业生较好地完成角色转变,顺利走向社会和职场。为了更好地扶持学生设立项目与兴办企业,协调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助力涉农专业学生创业,对湖南省涉农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创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3.1 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符合创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调研发现,“90后”、“00后”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出现新特征,他们喜爱接受新兴事物,敢于冒险挑战,自主意识强,有主见有想法,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也是近年来涉农专业毕业生创业率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符合当前创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各涉农高职院校解决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培养这三方面的问题。

3.2 扶持涉农创业是服务“三农”的需要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曾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的关键驱动力量。扶持涉农创业,有利于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021年,全国涉农创业公司达到69家,其中20家公司融资过亿,电商零售企业的占比仍为最高。以易果生鲜、每日优鲜、食行生鲜、卖货郎、汇通达、生鲜传奇等企业为代表,电商零售企业共有24家,占比约为34.7%。当前,打造“双创”教育模式,改革创业教育模式,鼓励涉农专业的学生投身“三农”、服务“三农”、积极创业,不仅符合职业教育的改革需求,也满足了农业产业升级、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3.3 经济发展给涉农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农业类投资方向的转变。近年来,中国农业股权投资已从传统农业向“互联网农业、科技农业”转变。从原来的投资农业生产为主,扩展到农民生活和农村建设。农业电商、农业科技、三农金融等新兴农业领域成为主要投资方向,充沛资金流入必然促使涉农企业更好地发展与壮大。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毕业生将所学专业与创业知识融合,深刻理解并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迎接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抓住产业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创办涉农企业,将大有可为。

3.4 国家鼓励高职升本有利于培养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

长期以来,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泾渭分明。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高职升本,许多省市采取本科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合作培养的方式,选择部分专业,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使高职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使技术技能型人才受到市场的热捧。政策的支持给高职涉农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各院校、企事业单位建立联合培养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计划、教学及学生管理办法,共同协调配置教师、设备、实验室、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创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结论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不能只靠高校唱独角戏。各高校需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校企合作,构建创业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创业素质教育基地,让学生面向社会,开展以专业为导向的就业型互助创业,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1] 刘媛.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J].安徽农业科技,2020,48(15):270-271,274.

[2] 陈建红,将飞燕,卢成波.高职涉农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9(31):176-177.

[3] 孙洪凤.广东涉农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8(2):32-37.

[4] 施莹.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涉农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7.

[5] 张书贵,葛天林.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机制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2021,4(14):152- 153,159.

[6] 梁珂.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的构成要素与培养方法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13):61-63.

Innovation research on agro-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unan Province oriented by serv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DAI Yuanyuan

(Hunan bio-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27, China)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 university reforms, and enterprise docking, students have obtained policies, funds, training, and other resources. Serv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re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Rural development, farmer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rosperity,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y upgrading all require skilled personnel who underst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Under the current background,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combine policy guid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to cultivate skilled talents. The refor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e,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skilled talents with a sense of serv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service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on research

G712;S-4

A

2096–8736(2021)05–0058–05

2019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服务三农为导向的湖南省涉农高职创业教育创新研究”(ZJGB2019077);2020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双创背景下高职农业类学生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XSP20YBZ199);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双创”背景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20B341)。

戴园园(1981—),女,湖南汨罗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阳湘晖

英文编辑:唐琦军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