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及思政目标达成路径

2021-12-06 08:38孟凡冰胡晓红
农产品加工 2021年5期
关键词:营养学思政食品

余 华,张,李 翔,孟凡冰,胡晓红

(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了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目标。2019年10 月教育部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是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在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正确把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内涵式发展是当今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必须强化“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守职业道德培养的主阵地,牢记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功能定位,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开创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1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措施的学科,“食品营养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课程属性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效果影响深远,直接关系到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民族的崛起,国家的强盛需要国民强壮的体魄作支撑。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除了传授食品营养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外,对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能独立思辨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食品从业人员至关重要,“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17 年通过了食品专业认证以来,一直遵循“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OBE 教学理念,OBE 模式下的人才培养重视学生的培养效果,关注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强调学生职业道德的修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程思政价值内涵和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统一性[1]。

课程思政是当今人才培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课程思政效果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立德树人的成效,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格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

课程思政将打破思政课程长期以来“孤军作战”的态势,充分利用课程本身思政元素丰富的优势,弥补思政课程理论性较强、吸引力不足的缺陷,增强课堂亲和力和感染力[2]。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在充分理解课程思政价值意蕴的基础上,通过修订培养目标、重塑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手段、完善考核评价指标、科学规划思政目标达成路径等一系列措施,不仅可以打破传统“食品营养学”重教学轻育人的局面,实现教学到教育的转变,改变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剥离和脱节的现状,而且可以丰富课程内涵,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赋予专业课程之灵魂。“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改革趋势,对推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对食品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职业素养的提升、文化自信及爱国情怀的熏陶、使命感的培养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2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课程思政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食品营养学”课程属性既有专业性又有人文性,要求学生既要有专业素养,还要有人文情怀。“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历史悠久,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丰富的文化积淀,留下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营养学专著和极具代表性的营养学史料,为人类进行科学的膳食营养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资料是课程思政的根基和生命力,是实现课程思政培养目标的源泉,“食品营养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度高,协同效应强,易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食品营养学”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为“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提供了良好的可行性,为课程思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3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合与目标达成路径

3.1 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的基本原则

3.1.1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原则一——尊重课程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虽然二者立德树人目标一致,但各有侧重,表达方式明显不同,课程思政侧重隐性表达,在课程设计、教学手段上更强调隐性作用。因此,课程思政在挖掘思政元素、梳理思政资源时,必须清楚课程内在的属性,明确课程自身定位,尊重课程本身的规律,譬如理论型课程主要强调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及学术道德的培养,应用型课程更侧重职业素养、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类型的课程在思政元素融入时侧重点、切入点和突破口各不相同。

3.1.2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原则二——讲究融合的技巧和策略

课程思政元素融合时,应讲究融合的技巧和策略,在将思政元素巧妙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时,应处理好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两者之间的关系,切忌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地植入思政元素,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感染和引领学生,达到“如春在花、如盐化水”之成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

3.2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合与目标达成路径

3.2.1 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培养思政元素的挖掘

“政治认同,文化自信”是课程思政的灵魂,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培养等思政目标可以结合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历史背景,将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食疗文化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引入孙思邈的《千金方》、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孟诜的《食疗本草》、葛洪的《肘后方》、《黄帝内经·素问》等营养学巨著,这些都是前辈们耗尽毕身心血完成的著述,这些历史成就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用前辈们对肝脏治疗夜盲症,用海藻治疗甲状腺肿大的史料,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平衡膳食观点及民间广为传颂的食疗方,如生姜红糖汤预防风寒性感冒等,加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弘扬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3.2.2 职业素养培养思政元素的挖掘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思政课程重要的价值塑造目标,以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为突破口引出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从蛋白质- 能量摄入不足引出“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做遵章守法、有良知的食品人。

3.2.3 独立思辨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思政元素的挖掘

独立思辨是课程思政需要培养的核心素质,分析维C 药品和保健品的生理功能,结合二者价格差异,如何正确选择?对网络上盛传的“喝骨头汤预防缺钙”“经常不吃早餐容易患胆结石”“铁锅炒菜可以补铁”“不同食物相克”“生酮饮食减肥的利弊”等观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辨和高阶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盲从、不跟风,追求真理,能够理性对待市面上的反式脂肪酸食品。

3.2.4 民族工业认同感及使命感培养思政元素的挖掘

以不同种类脂肪酸摄入量的配比为突破口,引入“金龙鱼1∶1∶1 调和油”,以乳糖不耐症的改善为切入点引入“伊利舒化奶”培养学生对民族企业的认同感。

通过对中国营养学发展现状、取得成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营养条例》《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2017 学生餐营养指南》《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颁布和《注册营养师水平评价制度暂行规定》的实施,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关注公众健康、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使命感。

3.2.5 珍爱生命思政元素的挖掘

通过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新闻推送和分享,以社会上某些盲目补充营养素的人群为切入点,譬如新闻报道刚出生的新生儿有2 颗牙,分析过量补钙对人体的危害,培养学生过犹不及的辩证思维观。在讲解基础代谢时,以能量平衡为突破口,倡导健康减肥、科学瘦身的方式,以地中海膳食结构的合理性引出高能量摄入导致冠心病发病率较高的现象,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

4 结语

(1)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将打破思政课程长期以来“孤军作战”的态势,充分利用课程本身思政元素丰富的优势,弥补思政课程理论性较强、吸引力不足的缺陷,增强课堂亲和力和感染力[4]。

(2)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改革趋势,对推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食品营养学”课程属性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思政效果会直接关系到食品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及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对食品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职业素养的提升、文化自信及爱国情怀的熏陶、使命感的培养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势在必行[5]。

(3) “食品营养学”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为“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提供了良好的可行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应坚持2 个原则。首先,应尊重课程本身的属性和规律,不同类型的课程在思政元素融入时侧重点、切入点和突破口各不相同[6]。其次,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应讲究技巧和策略,切忌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猜你喜欢
营养学思政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漫谈大学生营养学普及
医学院校本科的营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运动营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