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发展林业产业的思路与对策解析

2021-12-06 10:10欧阳文臣
现代园艺 2021年16期
关键词:林木管护林场

欧阳文臣

(安福县北华山林场,江西吉安 343200)

国有林场作为我国林业经济产业的支柱,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先锋。我国林业发展格局已从注重传统经济效益为主转变为以生态建设、森林修复、自然环境保护为主的经营模式,为林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1 现代国有林场产业发展理论

以往的林业产业发展以生产木材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运作方式及发展格局狭小,过于追求眼前利益,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树木自然生长规律。而现代林业发展是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主,在保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社会效益。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发展理论是指在国家政府及人民群众等社会力量的支持或参与下,林业工作者使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优化人类、社会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林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效益优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科学管理是国有林场建设发展的基础,优秀的管理制度能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合理配置林业产业的各类资源,提高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发展成效。

2 国有林场发展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体制和性质定位

国有林场在发展过程中,体制和性质定位不够准确一直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阻碍。一方面,国有林场性质定位具有偏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开展扶持工作时,难以准确实施。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后,国有林场的任务就从培育经营管护转为林业生态建设。正常来说,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应当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但当前大部分国有林场依然实行的是企业管理制度,影响了林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国有林场现行管理体制不够灵活,管理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包括森林资源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不明确。再加上国有林场林业经济发展及资源配置以保守运作为主,体制管理创新不足,都制约了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发展。

2.2 资金投入问题

林业产业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其经营风险较大,并且国有林场的林木资源在采伐前依然有重要的生态效益,使许多投资者敬而远之。受到我国禁伐、限伐政策的影响,为避免森林资源因禁伐而得不到经济收入,林业产业在合理采伐利用方面举步维艰,极大地限制了林业产业经营的积极性。

2.3 森林运营问题

在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但国有林场的林业产业经营却未见起色,受限伐及经费的影响,森林抚育、间伐、管理工作在林业资源快速恢复的背景下略显不足,导致许多幼龄林的抚育管理开展不佳,生长之后的林木质量低下,也形成了大量低产低效林,造成林业生产力下降,不利于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发展[1]。

2.4 员工素质及能力有待提高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林场林业发展需要懂得经营、管理的开拓型人才,现阶段国有林场缺乏这类管理人才。主要受林场特点所限制,待遇不高,与现代社会发展有一定距离,居住与工作环境较差,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而原来的职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认知不足,导致林业产业发展成效不够显著。

3 国有林场发展林业产业的思路对策

3.1 林业产业发展思路

国有林场林业产业作为一个基础性产业,与经济、社会、生态功能挂钩,需要选择一条能保证其生态功能,并发挥经济功能的思路。国有林场林业产业需要跟随时代脚步,向现代化建设发展,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推动现代化经营管理和基础建设,构建国有林场发展体系,提升林业资源质量,增强林业产业功能,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

现阶段,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应以林木资源分类经营为核心,运用分类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地种植不同类型林木资源,还要加强林业产业的基础建设,保障林业工作者顺利开展工作,才能提高林木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当国有林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后,应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林业资源管护抚育工作,最终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林业产业发展目标

从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出发,构建林业产业发展目标,逐步将林业产业建设成现代化林业产业。首先,调整管理体制,明确林业产业的性质与任务,紧跟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局面,优化国有林场管理制度,构建符合现代林业产业发展趋势的体制,并根据林场类型进行分化,按照管理机构行政化、生产建设市场化,实现政府和市场共同调节的管理体系。其次,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房屋、道路、水电、通讯、文化办公等方面增强国有林场的基础设备,吸引更多人才到国有林场,满足林业产业经营与管理的需求。制定林业产业经营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生态系统,让国有林场第一、二、三产业联合发展,并确立一两个重点发展项目,使国有林场林业产业优质高效,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协同进步。最后,要确立林业资源管护和抚育目标,为森林建立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管护结构,管控森林火险、病虫害、稀有动植物资源,构成长效稳定的林业产业保护机制[2]。

3.3 林业产业建设经营

在对国有林场林业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分类基础上,将林业产业分为生态公益型和商品经营型两种类型,并实行分类管理。生态公益型林场建设应当以种植、抚育、管护为首要工作任务,将生态效益作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建设经营的核心内容,并根据林场经营规模、管护难易程度和未来发展方向,重新编制生态公益型林场的事业岗位,将人员经费和机构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也可以通过购买林业建设服务或林木资源的方式,增加对林场建设的扶持力度。以商品林和其他产业经营为主的商品经营型林场,在保证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为经营方向,自觉参与林业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商品经营型林场要明确自身林业产业产权,经营管理权责清晰,以市场竞争推动林业产业的现代化建设发展。

完善管理制度是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林业产业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规章制度已难以适应当前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建设发展的需求,尤其是林业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进一步规范林业资源的管护、抚育、建设和利用。为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结合时代需求优化各项规章制度,构建高质量、高标准的经营体系,提高林业工作效率。

在林业资源经营方面,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提升国有林场林业产业生态经济生产水平,适应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一方面,守护好绿水青山,重点检查管控林业资源,严格控制林业资源周边违法占地、毁林行为,增强火源控制、病虫害防治,扼制林木盗伐、人畜损坏等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继续培育优质林业资源,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近些年林木资源的成交价格不断攀升,这就要求加强优质树种培育,加大幼龄林和成熟林的管护力度,提高林木成活率、质量增长率,规范间伐抚育工作,实现林木资源的提质增效。

林业产业运营模式需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产业化的发展道路,通过信息技术推进林业产业机构调整,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国有林场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发展格局。生态公益型林场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社会力量投入林区建设中,拓展林业产业发展渠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而产品经营型林场可运用“借鸡下蛋”的方式,利用林业育苗、经济林拓展林业产品。如在城乡化建设中,绿化工程逐渐增多,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就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承包各类绿化工程的造林任务,发挥林场优势,提升经济收入[3]。

3.4 林业发展保障机制

为了适应现代生态文明及社会发展需求,应为林业发展建立保障机制,利用网络、广播、影视做好国有林场林业产业的宣传工作。林业部门要为国有林场林业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及发展方案,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并对林木资源流转经营提供减税、财政补助,减轻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发展的负担,也要继续细化限伐、间伐指标,为高质量林木和林业经营提供更为明确的范围,鼓励林场依据自身经营状况采取各种科学合理的经营手段,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效率。

4 结语

林业产业在国有林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加强规划林业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确定林业产业的经营形式及未来发展方向,并通过构建林业产业建设经营体系与林业发展保障机制,促进国有林场林业产业经营模式的革新,促使林业产业向着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

猜你喜欢
林木管护林场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什么是碳中和?
加强国有林场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