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茬大棚菜豆丰产栽培技术刍议

2021-12-06 10:10王燕霞
现代园艺 2021年16期
关键词:菜豆花芽分化结荚

王燕霞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蔬菜果树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陇南 742500)

1 概述

甘肃省陇南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合菜豆规模化生产。菜豆根系发达,根瘤有固氮作用,吸收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茎较细、需搭架,因茎蔓有缠绕性,故不需要绑蔓。菜豆属于喜温较耐热性蔬菜,喜光照,不耐霜冻,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因此,一年四季都可种植。

2 早春茬大棚菜豆茬口安排

菜豆既不耐低温和霜冻,又不耐高温高湿,在夏季高温多雨条件下生长不良。菜豆忌连作,前茬作物以茄科、禾本科、叶菜类为主,早春茬大棚菜豆于1 月上旬播种育苗,2 月中旬在棚内定植,4 月底开始收获,6 月中旬采收结束。此茬苗期温度低,随着气温回升,光照、温度均适宜菜豆健壮生长,市场价格优势明显、产量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 早春茬大棚菜豆丰产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目前,甘肃陇南地区栽培的主要品种:

3.1.1 绿龙系列。主要有绿龙、绿丰,该品种嫩荚呈绿色,宽扁条形,纤维少、质脆嫩、甜味。适宜切丝炒食,属中早熟品种,一般667m2栽植3500~4500 穴,产量为5500~6000kg。

3.1.2 泰国架豆王。中熟蔓生、生长旺盛、叶片肥大,荚果为绿色,从播种到开始采收75d,667m2栽植4000~4500 穴,商品嫩荚果产量为6000~8000kg。本系列品种的突出优点是,从结荚到完熟,无筋、无纤维、荚肉厚,商品性好、品质鲜嫩,属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市场前景良好,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3.2 营养钵育苗技术

菜豆传统露地栽培主要采取直播的方式。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栽培的发展,菜豆多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用营养钵培育成的壮苗,具抗病性好、抗低温能力强、花芽分化充分、定植后缓苗快、生长键壮、结荚早、结荚多的特点。

3.2.1 精选种子。精选种子是保证发芽整齐、苗全、苗壮的关键环节。选择籽粒饱满、种皮光泽,具有本品种特征的种子,剔去有病斑、虫伤、霉烂、机械混杂的种子,同时,2 年以上的种子不宜作种。

3.2.2 种子消毒。育苗播种前先将种子晾晒(忌曝晒)1~2d,再采用药剂消毒灭菌。可选用40%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20min,或0.1%硫酸铜水溶液浸种15min,药液浸种后将捞出的种子用清水冲洗表面的药液。按667m2用种量+50g 根瘤菌粉剂拌种,以促进菜豆早日形成根瘤。

3.2.3 种子催芽。先在大棚内选择一小块土地,作成凹畦,畦深10cm,整平畦面后铺上一层塑料薄膜。在薄膜上撒5~6cm 厚的细土,并喷水淋湿(不可太湿,以防烂种),将种子均匀撒于土上,再覆盖1~2cm 厚的细土,最后盖上一层地膜,直到种子萌动发芽。

3.2.4 育苗。一般采用营养钵育苗,其营养土的配制方法是,熟土∶腐熟农家肥=10∶1,搅拌均匀。营养钵采用塑料钵,将营养土装入塑料钵中,装土高度达到钵高的2/3,空出1/3。摆放整齐、浇足底水,待水渗透后,挑选健壮的带芽种子播种,每个营养钵播种2 粒。播种后随即添加湿度较大且能散开的营养土,填满钵口为止,再用地膜覆盖营养钵苗床。一般播种后5~7d 出苗,苗期25~30d,定植前要进行低温炼苗、控水蹲苗,以促进其花芽分化和苗木健壮。

4 定植

4.1 定植前的准备工作

4.1.1 土壤消毒。上茬作物采收结束后,用碎草(铡碎的稻草、玉米秸秆、麦草等)600~700kg/667m2,生石灰100~120kg,均匀撒施于田面上,深翻地28~30cm,使草、生石灰、土均匀混合,然后灌水,水量要大,使耕作层土壤持水量达到饱和,盖严棚膜,密闭大棚15~20d。石灰遇水放热,可促使稻草、麦草、玉米秸秆腐烂,放热,再加上夏季天气炎热和棚膜封闭保温,晴天中午棚内地表温度可达65~70℃。菜豆的枯萎病、根腐病、锈病等病原菌和潜藏的白粉虱、斑潜蝇等多种害虫,可在60℃以上的高温下全部杀灭,实现杀菌灭虫的效果。

4.1.2 整地施肥。菜豆适宜土层深厚疏松、排水和通气性良好、肥力中上的土壤。所以,一定要深耕深翻、精细整地,一般667m2施农家肥3~4m3、复合肥50kg、磷酸二铵50kg、过磷酸钙100kg,通过深翻整地均匀施入田块,耙平整细。

4.2 定植

按大棚方向起垄,垄高20~25cm、垄宽70cm、垄间距50cm,整平拍实垄面,然后覆盖地膜,按照60cm×60cm 的株行距定植。定植时取掉营养钵,采用破膜栽植法,每垄沿边三角形错位栽植2 行,边栽边浇定根水,随即用湿润土封堵膜口。一般保苗3500~4500 穴/667m2,定植结束后,及时灌水,灌水不宜太深。

4.3 定植后的管理

4.3.1 营养生长期管理。缓苗期、甩蔓期,植株生根发根、伸蔓发枝,叶面积迅速扩大,花芽分化趋势越来越强,花芽越来越多。此时,管理以搭好生产支架为主,防止植株徒长,促进稳长、壮长和花芽分化,减少落蕾、落花、落幼荚,为提高结荚率奠定基础。

4.3.2 结荚期管理。此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阶段,管理上以减少“三落”(即落蕾、落花、落幼荚),提高结荚率为主。结荚期尽可能创造适宜菜豆生长发育所需的良好条件,促使植株健壮,花芽分化早、壮、多。后半期减少“三落”,延长结荚期,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1)温湿度管理。菜豆是一种既不抗低温又不耐高温的蔬菜作物。白天适宜温度20~25℃、夜间14~18℃,如连续3d 遇到25℃以上的高温,则花芽分化受到影响,10℃以下或35℃以上则花芽分化受阻。因此,开花结荚期最适宜温度为18~25℃,低于14℃或高于27℃,均易发生落蕾、落花、落幼荚。所以,晴天注意防风降温,阴天或夜间注意闭棚保温,高湿时通风降湿。

(2)光照管理。选用采光性能良好的拱圆形塑料大棚;选用透光好、柔韧性强的塑料薄膜作棚膜,如PVC膜;及时擦拭棚膜灰尘,保持棚膜良好的采光性;在垄间覆盖白色透光的塑料地膜,增加行间的反射光;有条件的地方安装补光灯。

(3)肥水管理。从初花期开始追肥、浇水,促进正常开花结荚,减少“三落”,提高结荚率,此时需肥量逐渐增加,一般20d 追肥1 次。大棚菜豆结荚期一般为50~70d,共追肥3~4 次,667m2追施钾肥8~10kg 或尿素7~8kg,或磷酸二铵10~15kg。追肥时结合浇水冲施,还可每隔10~15d 喷施0.5%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进行叶面追肥。

5 病虫害防治

大棚菜豆由于特殊的小气候,病虫害发生较为普遍。在生产实践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减少农药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产品质量,以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相关要求。栽培中,菜豆常见的病害有锈病、疫病、灰霉病、根腐病等;虫害有斑潜蝇、蚜虫、红蜘蛛、白粉虱、地老虎等。

5.1 菜豆锈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4 月底-5 月上旬,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变成片状锈褐色,隆起呈小脓包病斑。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或25%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75%多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 倍液,病情严重时,每隔8~10d 喷雾1 次。

5.2 疫病

症状:属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退绿,或呈油渍状小斑点,后呈不规则形状,出现黄色晕圈,严重时整株叶片发黄、干枯。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保护,可选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45%可杀得1000 倍液,可每隔10~15d 喷1 次,喷2~3 次。

5.3 灰霉病

症状:在菜豆上为害严重,主要为害叶、花、果、蔓,症状呈灰色毛层,严重时腐烂,发病条件高温高湿。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残花,清除后及时喷药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75%多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每隔7~10d 喷1次,连续2~3 次。防治病害时,可同时加入0.1%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有利于病株快速恢复。

5.4 蚜虫

蚜虫主要发生在嫩茎上,使叶卷曲、变黄。防治方法:可在大棚通风口设置防虫网,或在棚内悬挂黄板诱杀成虫,虫量大时,可用2.5%吡虫啉1000 倍液喷雾防治。

5.5 斑潜蝇

斑潜蝇主要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闭棚熏烟杀灭斑潜蝇成虫,还可用2.5%敌杀死800 倍液在前期均匀喷雾,喷雾一定要仔细均匀。其他虫害视发生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蔓延。

6 结语

总之,早春茬大棚菜豆栽培要做到合理轮作、科学管理、平衡施肥及有效调控棚内温湿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栽培水平,挖掘增产潜力,提升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菜豆花芽分化结荚
大葱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豆角开花多结荚少管理有绝招
促进花芽分化 提高果树产量
低温和5—氮胞苷对油菜花芽分化和DNA甲基化的影响
果树花芽分化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中熟优质长豇豆——鄂豇豆12
菜豆娃娃
菜豆之音
大棚专用豇豆新品种——春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