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英语师资培养模式转型的路径探索
——基于湖南省高校英语师资现状调查研究

2021-12-06 12:34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术交流学科知识一流

常 笑

(长沙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100)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文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到了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1]。师资队伍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就没有一流的学科”[2]。英语师资是一流学科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英语师资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当前英语师资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英语师资培养模式转型的路径,以期为湖南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提出发展性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提出是用国际化的视野和按照世界通用的学科评价标准来建设我国的学科[1]。根据2010年学科领域排名结果与国家(地区)分布图显示:“THE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对全球大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排序,从排名看,英语国家大学占80%以上,少数集中于中国、日本、西班牙、瑞士等国,部分学科如医学类、社会科学几乎为英语国家包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世界一流学科还主要集中于英语国家”[3],可以说,80%的一流学科源自于英语国家的原因与这些国家具有先天的英语语言优势是分不开的,主要原因为:“SSCI、SCI等收录的期刊使用语言均为英语,对非英语语系国家的研究者不利。”[3]一流学科要立足,像我国这样的非英语语系国家就必须拥有一大批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师资来培养具有专业英语知识的一流学术人才。从世界各国来看,“一流学科”的专业化与国际化结合,专业化英语成为一个有力的平台,是提升影响一流学科的补充;从学科建设来说,虽有些学科开设了专业英语,但对“一流学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专业英语向更广泛辐射,使学科化专业化更突出,需要既懂专业学科知识又懂英语学科知识的新复合型英语师资,才能满足“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其次,新复合型英语教师应既能从事英语教学,又能进行学术研究。目前的专业英语一般在硕士或博士阶段才开设,不能适应“一流学科”发展的需要,学生本科阶段的英语学习内容就应该包括专业英语的学习,那么就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学科知识和英语学科知识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同时,“科研能够提升学科进步,学科进步能够改善专业设置从而更好地为师资队伍建设服务[4],”国外学科评估对“师资队伍”的评价也包括对于教师的学术水平的侧面考察[5]。因此,新复合型英语教师也应具备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再次,新复合型英语教师应具有英语应用技能又具有国际学术交流、交往的能力。英语应用技能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英语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为了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技能的学生,在教学中能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英语教师自身应具备扎实的英语应用技能。同时,国外学科评估对“师资队伍”的评价也比较重视师资的国际化程度,“会通过直接考察国际师资或教师学术成果的国际合作等进行考察”[5],为了能与世界各国有效地进行学术对话,国际学术交流、交往能力已经成为“一流学科”师资和人才必备的能力。然而,兼具语言和学科优势的留学人才具有国际学术交流、交往的能力,但这类人才数量少,属稀缺人才,大部分学校都缺乏这样的人才。

将公共英语教育为重点的教师培养模式逐步向新复合型英语教师培养转型,才能符合一流学科建设的方向。新复合型英语师资应既具有英语学科知识,又具有专业学科知识;既能从事英语教学,又能进行学术科研;既具有英语应用技能又具有国际学术交流、交往的能力。

二、湖南省英语师资现状调查研究的结果

(一)研究对象

为全面系统地收集高校公共英语师资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相关数据,于2019年10月开展了“湖南省高校公共英语师资现状调查”,历时两个月,通过问卷星在线平台向99名湖南省各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发放问卷以及面对面访谈。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自制调查问卷和访谈问卷,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高校英语教师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教龄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教师的学科背景情况,包括专业学科知识、英语学科知识;第三部分是关键能力,包括学术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第四部分是培训模式,包括现单位提供的培训、培训建议等。

(三)研究发现

1.基本特征

从学历来看,大部分公共英语教师为硕士毕业生,占比84.85%;博士毕业生的比例仅7.07%。在职称方面,54.55%的公共英语教师为讲师;拥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占27.27%。这说明目前公共英语教师中拥有博士学历或者高级职称的占比普遍不高。

2.学科背景

学科背景分为专业学科知识和英语学科知识两个维度。这里的专业学科知识是指所教授的学生专业相关知识,如医学知识、建筑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等。48.48%的教师认为学科专业知识一般,占比最高。就英语学科知识而言,本次调查中英语学科知识所涉及的是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译在内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学、翻译、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对自身的英语学科知识都比较自信,56.57%的教师认为英语学科知识较丰富,40.4%的教师认为英语学科知识一般。

3.关键能力

从英语应用能力来看,认为能力一般的占多数,为50.51%,仅4.04%的教师认为英语应用能力很强。在英语教师学术科研能力调查中,60.61%的教师认为自身的学术科研能力一般。同时,认为自身国际学术交流、交往能力一般的教师也占多数,占比为65.66%。对于这样一个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群体来说,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较有信心,51.52%的教师认为教学能力较强;45.45%的教师认为教学能力一般。当问及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时,绝大多数教师表示学术科研能力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交往能力欠缺;其次是专业学科知识缺乏和英语应用能力不强。

4.培训模式及建议

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表示接受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的师资培训,也有少部分教师接受过与职业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资格培训。在对于一流学科师资关键能力的看法上,教师们均认同一流学科教师应具有的核心能力包括扎实的英语学科知识、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英语应用技能、学术科研能力、国际学术交流和交往能力。

在培训建议方面,培训建议较高的指标包括多提供丰富的并和专业教学相关的培训、在职进修攻读学位、举办教学能力大赛、建设专业教学能力测评系统、组织教学相关的研讨会。

三、一流学科建设中师资问题审视

(一)公共型英语师资多,新复合型英语师资少;一流学科师资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

“世界一流大学大多规定以博士学位作为教师的必备条件。美国排名前30为大学全职博士比例平均为96%”[6];且“世界一流大学的师资队伍精炼,职称结构呈‘倒三角形’”[6],也就是说,教授人数最多,其次是副教授、助理教授。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拥有博士学历和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较少。调查对象99人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7人,占7.07%;硕士学历的人数最多, 84人,占84.85%;本科为8人,占8.08%。讲师职称人数最多,54人,占比54.55%;副教授人数位居第二,27人,占比27.27%;助教13人,占13.13%;教授仅仅2人,占2.02%。教授国家级一流学科专业、省级一流学科专业以及一流学科在建专业的教师总数占比67.67%,而拥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教师在所调查的99名对象中仅占7.07%和2.02%,这与国际上一流大学博士占比96%以及拥有教授职称人数占多数的要求相差甚远。

(二)英语应用技能和专业学科知识掌握情况一般

从英语应用技能来看,认为该技能掌握情况一般的教师占多数,为50.51%;48.48%的教师认为专业学科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占比最大。在访谈中,很多教师表示要加强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一流学科建设对于公共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打破以往以英语基础知识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从专业学科知识和英语应用技能的角度出发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三)学术科研能力、国际学术交流交往能力一般或较弱

被调查的99名教师中,有80.81%教师认为自己的学术科研能力一般或者较弱,学术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访谈中,有教师说“学校不太重视学术科研能力”。也有老师表示“平时教学工作、家庭生活就已经很忙了,对于不做硬性要求的学术就有些忽视了”;在对于“国际交流、交往能力”的调查结果中,认为“国际学术交流、交往能力一般”的教师有65人,占65.66%;认为“国际学术交流、交往能力较差”的教师位居第二位,有17人,占17.17%,部分教师表示“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很少”。50.5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英语应用技能一般”,有教师指出:“平时接触的是学生,除了讲解书本内容外,很少有语言沟通的机会,英语应用技能一般。”

四、一流学科视域下高校英语师资培养模式转型的路径

(一)调整新复合型师资占英语教师总数的比例,同时提升一流学科英语师资学历、职称

本研究调查结果也表明:新复合型英语师资人数少,一流学科英语师资中存在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新复合型师资的结构应做出适当调整。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师资队伍的结构特征,“在美国一流学科发展完善的大学中, 60岁以上的教师很少,仅占教师总数的10%,而50岁以下的教师占多数,为教师总数的70%;在美国排名前30位大学全职博士教师比率平均为90%;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该校1009位教授,斯坦福大学1878名教师中就有1048名正教授和副教授[6]。因此,年龄在35-50岁,拥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的人数应占师资中人数的主要比重。未来,一流学科建设是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复合型英语教师应是英语教师群体中的主体,在英语教师中占重要位置。各院校应根据一流学科数量、级别,有条不紊地培养新复合型英语骨干教师、后备教师,把握好在所有公共英语教师中的所占比例。人事部门应注重一流学科师资队伍的质量,在引入一流学科人才之前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根据学校一流学科数量、师资构成比重,科学地、有步骤地制定一流学科人才引入计划。其次,采用多元人才引进聘任制度。人事部门需要革新选人理念,把在校的有工作经验且注重终身学习的人才吸引到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才队伍中来带动一流学科发展氛围。同时,选拔人才的方式应多样化,可以考虑到企业中聘请优秀人才,拓宽“双师型”来源渠道;聘请国外大学专家,打造优秀团队。

(二)提升新复合型英语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丰富专业学科知识

目前,我国专业学科的英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事专业学科英语教育的教师自身都需要不断学习,对于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多与专业学科教师沟通、交流、参加专业培训、考取专业资格证,参与社会实践,从而提高英语教师学科专业素质;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也需要通过人才交换培养、委托培养、联合办学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鼓励教师攻读海外博士学位,加强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加大力度鼓励教师国外短期访学,有条不紊地促进产学研结合。

(三)加强英语师资的学术科研能力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交往能力

一流学科建设下的英语师资应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师范性、职业性”几层特点。学校可以派送有意向的骨干教师外出开会学习、参加学术沙龙、各种学术培训,提高学术科研能力;通过派遣教师出国留学和访学增加英语使用的频率,提升英语语言应用技能;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国外的各种国际学术会议,激励教师在SSCI等刊物上发表英文文章以提高国际学术交流、交往能力。还可以采用专家讲座、短期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ESP(专业英语)教学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

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不同的一流学科建设专业存在着不同的专业特色和特殊性。通过对湖南省公共英语师资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基于国际上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同时结合教育发达国家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提出了英语师资培养建议,这些建议难免存在不足。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探索一条适合不同院校不同学科发展的英语师资培养路径。

猜你喜欢
学术交流学科知识一流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