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12-06 14:51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员图书馆

高 银

(衡水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兴起,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成为国内外图书馆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用户行为与需求的改变,信息环境与技术的变化,社会对图书馆期望要求的变化,均促使着图书馆的服务手段与服务内容发生改变,图书馆考核指标也从原有的投入输出,逐渐变革发展为输出效益[1]。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大众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重视自身精神价值的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也需与社会发展新形式、新需求相适应。对图书馆员进行针对性、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图书馆员的自身素质水平与业务水平,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对于图书馆全面健康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2 现代图书馆发展现状

2.1 图书馆服务信息化。通过不断引入高新技术、多媒体技术,使得采编咨询等日常工作实现自动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数据库为核心的现代检索手段,同时带动信息存储、信息搜索等服务手段的全面信息化发展。人机合作已经取代原有的文献资源成为最新的信息获取方式[2]。信息交流的时间限制性越来越小,信息资源的获取范围进一步扩大,信息传播速度也明显加快。图书馆员与读者沟通不再局限于图书馆面对面交流,读者可在任何一个地方,通过手机、电脑等途径与图书馆员取得联系,获取自身所需的知识信息,图书馆员也可通过计算机将相关信息传递给用户[3]。

2.2 馆藏资源多媒体化。信息存储技术的进步发展,打破了原有纸质图书为主的印刷型馆藏资源一统天下的局面。近年来,图书馆馆藏中也引入了磁带、缩微平片、胶卷、光盘、数据库等不同新型载体,促进了馆藏资源的多媒体化。馆藏资源多媒体化与现代技术存在密切关系,想要从媒体中获取信息,不仅需要懂得信息存储技术,也需要通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技术手段作为依据,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4]。

2.3 服务内容与范围扩大。图书馆服务不仅包括对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需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然后进行开发与利用。图书馆服务范围从简单的文献传递,转变为现今的“物与知识”并重传递模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高质量服务模式。图书馆服务内容具有突出知识性要求,加强信息知识内涵的认知与分析,知识分享基础上,深入知识转化与还原问题、知识学习与利用问题等多方面研究。

3 图书馆员现状

3.1 编制现状。图书馆职工队伍基本上是由干部、工人、临时工三部分组成,干部编制多是由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担任,但是大部分是非本专业人员甚至是未从事过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担任。近年来,科学院、高校系统为了增加优秀人才引入,会主动帮助引进人才的配偶安排工作,其中多安排在图书馆工作。工人编制的人员虽然可通过继续学习获得相应文凭,但是多数无法提干,且无法评定职称,缺乏有效晋升渠道,导致这部分人员工作积极性较差[5]。临时工主要承担图书馆一些简单的工作,例如图书摆放、打扫等基础工作,无法涉及图书馆深层次服务。

3.2 职业素养层面。图书馆工作单调但日常任务量繁重,与馆员所获取的报酬存在极大反差,这导致部分馆员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毫无创新意识,久而久之会消极懈怠,应付了事。

3.3 性别层面。图书馆职工存在明显的性别比例失调,其中女性职工所占比重极大,并非说女性职工不好,但是与男性职工相比,其在身体素质、专业钻研、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均有所差别,同时大部分女性承担着家务劳动、子女教育、父母看护等繁琐工作,导致女性生活压力相比于男性而言更大,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较少。

3.4 知识素养。图书馆要求馆员“一专多能”,具备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知识、管理能力、外语知识等[6]。但是实际上,很多图书馆员对于图书情报理论知识并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能力也仅局限于上网进行信息检索,而对于高级检索等较为陌生。

4 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继续教育是传统教育的有效延伸,也是正规教育的有效补充。继续教育可有效拓宽知识范围,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今,信息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继续教育成为每个图书馆员不可回避的现实选择,也是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4.1 图书馆事业发展需求。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接受教育、阅读书籍资料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员的素质水平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功能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加之当前馆员面对的读者范围也有所改变,服务内容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低素质水平的馆员会阻碍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图书馆要组织馆员参加继续教育,提升专业水平,加强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馆员的创新精神与意识,从而满足现代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图书馆工作需求。

4.2 制度所需。随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绩效工作改革后,图书馆工作大多转变为专业技术岗位系列,少数转变为行政岗位系列、工勤岗位系列[7]。很多地区以学时管理方式进行半强制性继续教育。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培训,已成为低一级馆员向高一级馆员晋升的硬性指标。

4.3 自身发展要求。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下,新知识、新技术与新观念不断出现,最新研究表明,知识的半衰期为2年,即新技术信息每2年可增加1 倍,这也就意味着大学一年级学习的知识到大学三年级就有一半过时了。图书馆工作人员若不进行继续教育,开展终身学习,也会被历史淘汰。因此,有必要长期有计划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另外,图书馆应将馆员聘用、职称晋升与继续教育参加情况相结合,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馆员的自身职业素质,满足馆员的职业发展需求[8]。强制图书馆员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促使他们将所需知识与自身工作内容相结合,充分调动馆员自主学习动力,有利于馆员更好地通过新技术开展服务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馆员队伍的稳定与长久发展,有助于提升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5 继续教育工作落实对策

5.1 建立统一协调机构。高校图书馆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公共图书馆多属于文化部门,二者各自为政,双轨并存,导致图书馆员想要接受继续教育却无人牵头。另外,继续教育学习目标不明确,教育内容盲目性大,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与配套教材,导致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继续教育质量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应构建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分工合作,进一步对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进行规范,使其更具专业化与科学化。高校图书馆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应推荐馆员就近参加省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培训,由各单位安排专人负责统计本单位需要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同时对后续组织、认证、评估等工作进行管理落实[9]。省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下属的继续教育委员,应负责继续教育培训规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选拔等工作,同时提供课程专业咨询服务,进一步保证继续教育工作具备专业性、科学性。

5.2 培训内容明确。继续教育委员会讨论制定继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对每年度培训内容与方向进行明确,在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工作岗位分类需求,完成工作岗位的分类与细化工作,如文献信息开发,文献采编、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向,实现针对性、分层次学习。各单位也可按照统一模板标准在线提交学习材料,培训者也可在网络中分享培训心得,对新知识进行总结[10,11]。

5.3 教育模式多元化。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继续教育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变传统的集中面授学习模式,创新培训工作新模式,如开展学术沙龙、分享会等,加强各馆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各馆相互学习。

组织各类组织学术研讨会与培训班,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更新知识与技能。参训馆员完成培训后也需与图书馆同事交流培训心得,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可让其他馆员获益[12,13]。

5.4 认证评估标准化。搭建图书馆继续教育在线网络培训平台,满足图书馆员多元化与专业性的继续教育要求;同时开设手机版继续教育平台,帮助馆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14]。平台包括信息注册、课程学习、学时学分登记评估、网络讨论、在线咨询等多个模块,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题方式帮助馆员对本节课的学习知识点进行回顾,由平台系统自动出卷评分,达到60 分以上方算及格,由系统自动记录学时与学分,对于合格者要颁发资格证书。

5.5 后勤保障具体化。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继续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正常财政预算,以保证继续教育的资金充足[15]。继续教育培训费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政府补贴、单位补贴与个人费用,尽可能减少馆员对继续教育的经济投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时间安排应人性化,最大限度为馆员继续教育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

6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图书馆的创新发展,用户需求的改变,馆员工作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依据不同人员不同层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可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提升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的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员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基于生态理论的图书馆员学术竞争力分析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与快乐可爱
——评《可爱的图书馆学》段子一辑
图书馆
应对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中人效理论带来的启示
图书馆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