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2021-12-06 18:10段体彪杨国育段宏波蒋炳会杨宁雪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茶农茶树资源

段体彪,杨国育,段宏波,蒋炳会,杨宁雪

(1.施甸县摆榔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施甸 678201;2.施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施甸 678200;3.施甸县仁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施甸 678208)

1 施甸古茶树资源概况

施甸地处滇西边陲,怒江东岸,保山市南部,东经98°54′~99°21′,北纬24°16′~25°00′。自然地貌复杂,高山、丘陵、河谷纵横交错,海拔相差较大,是典型立体气候;植物种类多,茶树资源丰富。全县目前调查发现的古茶树面积约300hm2,古茶树约83800株,树龄在80~400年,其中100年以上的古茶树有133.33hm2、40000多株。这些大茶树绝大多数属于普洱茶种,极少数为大理茶种,同时发现了几株白毛茶种和德宏茶种。涉及13个乡镇130个村委会,集中分布在南片的酒房、万兴、旧城、姚关、摆榔5个乡镇,所有古茶树及古茶树居群可归为三大古茶山,即大亮山古茶山、布朗山古茶山、大箐山古茶山。这些古茶树资源是自然与人文智慧结合之下的产物,对于当前的茶树起源研究、茶叶品质创新科研、打造全新的茶叶品牌、挖掘施甸茶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2 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古茶树资源保护意识缺乏,保护和与开发矛盾突出

古茶树资源大多数分布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和原始森林之中,分散、不集中,涉及面广。有关单位必须做好古茶树的保护工作,在严厉打击滥砍滥伐、毁林开荒等行为的同时,做好古茶树的保护工作,杜绝砍树采茶、“一次清根”等错误采摘方式的出现,对于古茶树上出现的寄生植物、枯枝和病虫害等问题,必须严防严治,保障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

地政府部门对古树资源的保护重视不够,没有对古茶树资源进行系统调查,且调查手段落后,保护力量有限,必要的仪器设备严重缺乏,保护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另外,许多茶农缺乏对古树资源的保护意识,存在把高处的古茶树砍断下来采摘、丢荒无人管理等现象,不利于古茶树资源的持久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

2.2 古茶树乱砍滥伐现象突出,资源毁坏现象严重

近年来,古树茶受到市场炒作的影响,在利益驱使下,一些茶农因一时的利益砍枝采摘,过度采摘、砍伐等问题屡见不鲜,导致野生的古茶树资源严重缩水。部分茶农“只采不管”,缺乏科学的茶树管理技术,苔藓、地衣、寄生植物和病虫害等问题频繁出现,导致古茶树的培育受到严重影响,树木干瘦,茶叶无味,降低古茶树的品质。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作组调查测算,平均每株古茶树可采鲜叶不到10kg,没有体现出古树茶的特色经济价值。另外,还出现一些乡镇茶农有意无意砍伐,随意进行人工移植、改造,开垦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等情况,致使古茶树资源越来越少。

2.3 古茶树资源开发利用简单,管理粗放

根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作组调查核实,施甸县茶农平均每户种植面积在0.133hm2左右,且茶树分散、不集中,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管理,产业化程度较低。茶叶初加工多数是茶农或茶叶初制所进行,制作水平差,厂房简陋、加工设备陈旧,卫生条件、环境条件差,生产出来的茶叶质量差、附加值低。

2.4 配套资金缺乏,管理职责不明

相关部门长期缺乏古茶资源调查与保护资金,直接导致法律法规宣传、开发利用政策宣传和培训不到位,无法激励群众对古茶资源的保护。而且由于古茶树资源分布位置复杂,国有林地、集体林地和个人林地均有所涉及,导致管理职责混乱,管理制度无法落实。

3 施甸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建议

3.1 采取的保护策略

目前,施甸县主要采取原产地保护、资源圃保存2种手段来落实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工作。

3.1.1 原产地保护

原产地保护是针对古茶树的原生环境建立保护区域的一种保护方式,在不改变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保障古茶树的正常繁衍生息,是目前最为有效、科学的保护手段。要想保护古茶树,就要保护好古茶树原始的生态环境,除必要的科研考察采样外,不砍不采,任其发展。

3.1.2 资源圃保存

该方法强调人为活动对古茶树保护活动的干预:选择与古茶树生存环境相似的地区建立种植园区,对种子或穗条进行移植培育。但由于古茶树难移栽,成活率低,因此此种方法也存在着一定风险。

3.2 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措施建议

3.2.1 加大古茶树资源保护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

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管理必须依靠地方单位与管理单位的协同作业。首先,要在各大平台上开展宣传推广活动,讲解古茶树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对民众开展古茶树的培育、保护教育,帮助其掌握专业的技术技术;三是进行警示教育,通过在重点保护区竖立警示标识等方式,让群众认识到破坏古茶树是违法行为。

3.2.2 依据古茶树的资源价值落实分层保护制度

根据施甸古茶树资源普查结果,建议重点保护好摆榔尖山古茶树、姚关大尖山古茶树、万兴新寨古茶树、万兴天王庙古茶树、李山头2号古茶树及酒房一碗水古茶树居群、梅子箐蒲草塘古茶树居群、摆田山头队古茶树居群、酒房马过关古茶树居群、摆榔大蒿子坝古茶树居群、李山头古茶树居群及大亮山和布朗山两座古茶山,并将这些古茶树、古茶树居群划定等级和保护区域。

3.2.3 建立古茶树资源保护组织机构

建立专业的保护机构是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县级组织可以由县政府牵头,农业农村局、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局、森林公安局等部门组成;乡镇村也要成立组织机构,承担管理任务,护林员、巡山员和古茶树承包经营者要定期巡查。同时对管护人员实行劳务补助、奖惩分明。

3.2.4 进行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立法

2005年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规定的通知》,要求县乡镇各级政府根据当地的古茶树资源确定古茶树管理方案,制定管理条例,并确定主要的责任单位,加强对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立法,可以使保护人员在工作时有法可依。

3.2.5 发挥民众的管理作用

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古茶树资源管理部门与责任山地内生长古茶树的农户签订保护责任书,在向户主补助管理费用的同时,宣传古茶树资源保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定期进行巡查活动,报告古茶树的生长状态。

3.2.6 筹集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管理的专项资金

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管理的资金来源主要有3个渠道:一是政府拨款。县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给出预算与配额。二是社会资助。动员企业家、茶农、公众人物、茶文化爱好者等群体捐赠物资,成立保护古茶树资源专项资金。三是古茶树资源的自我开发。在茶叶售卖之后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古茶树的保护工作,实现古茶树的“自给自足”。

3.2.7 加固频危古茶树

水土流动导致部分古茶树根茎外露,面临较大的倒塌风险,因此要做好茶树根系保护工作。同时还可以采取支砌坎加土的方法,加以固定,对于即将倾倒的枝干,可在枝干周围增加支架。

4 结语

古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但目前其保护和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相关部门应通过加大古茶树资源保护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积极落实分层保护制度;建立古茶树资源保护组织机构;进行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立法;充分发挥民众的管理作用;筹集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管理的专项资金;对濒危古茶树进行救护等措施,保障古茶树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有效推进。

猜你喜欢
茶农茶树资源
老党员“卖”茶忙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早春茶”开采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茶乡人家
武夷山茶农采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