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状态下的金融市场风险探讨

2021-12-06 20:15郭艺伟
法制与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金融风险金融

郭艺伟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梳理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发给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均带来了巨大影响,给金融行业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包括:客户逾期率上升,新增需求萎缩,金融行业遭受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同时也给医疗、工业、消费与出口等行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尽管我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金融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以有效化解疫情对经济和金融业带来的不利冲击,确保经济平稳运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在疫情初期,中国政府果断采取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坚决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有序推进全面复工复产,使国内经济生产得到复苏。目前,国内疫情整体平稳,但是疫情冲击的余波与局部地区持续零星散发的情况依然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疫情的缓解,国内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消费驱动,经济形势的好转将释放前期压抑的消费需求,消费金融的市场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在重新洗牌之后,金融业如何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赋能金融业升级成为一个崭新的命题。

当前形势下,全球都把遏制疫情、复苏经济当做头等大事,大量学者纷纷投入控制与消除疫情对金融业造成不利影响的研究中,力求找到有效应对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时能够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的措施。对于疫情影响下金融市场的定性分析,钟红等提出新兴市场由于疫情持续,金融系统动荡加大造成资本外流,部分国家陷入债务危机,从而产生经济衰退风险、赤字恶化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债务风险与地缘政治风险。其中金融市场风险涉及货币价值波动风险、资本市场风险、金融机构风险、资本外流风险[1]。王媛媛等通过金融风险SET分析,认为疫情冲击、经济下行与股市震荡、互联网金融业的技术垄断等因素造成金融风险,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提出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2]。张丽华等通过构建FAVAR模型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在疫情影响下的发展变化,并提出疫情在短期内会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负面冲击,但从长期来看,疫情处于可控状态且影响力会逐渐削弱,不会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产生太大影响[3]。高惺惟提出股市的动荡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风险,而且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致使全球陷入经济萧条风险。我国应该警惕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给我国股票市场带来的冲击,留意外汇市场波动、债券市场违约等风险加大带来的不利因素[4]。方意采取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金融市场的自身风险及风险溢出的影响,以及各市场之间风险因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的不同特点[5]。

二、重要概念与理论分析

金融经济是经济的一种,但是与一般经济不同,因为金融经济属于虚拟经济的一种,与实体经济有区别。金融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存在极高的风险,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

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体系越来越复杂。系统性金融风险体现如下:当一家或者若干家金融机构出现金融困难甚至破产倒闭,给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并且损失已经在整个金融市场中迅速蔓延,导致金融系统部分功能瘫痪,甚至是整个金融体系崩溃,从而给实体经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核心其实是单个事件所引起的连锁反应,这种连锁反应也就是风险传染,因此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可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风险,具有全面诱发的特征。

(二)金融市场风险

金融经济与一般经济均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若是金融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很有可能产生金融风险。国家为了适应市场的实际情况与变化制定金融政策,金融机构必须在金融政策的相关要求下展开工作,若是违反国家政策,将引发金融经济风险,从而影响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

其中的利率风险是金融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最常见的风险。造成利率风险的主要因素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机制的不健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旦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经济的利率,同时也会增加金融风险的发生。虽然目前可以预测利率的变化,但是并不能完全预测其走向,所以导致金融风险发生率的增加。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金融市场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强烈冲击,工业、旅游业、餐饮业、出口业等行业遭受重创,资本外流的压力增大,国内外双重压力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前景产生巨大影响。

(一)进出口受阻风险

欧美国家大多对新冠疫情采取消极的应对策略,试图通过群体免疫来实现疫情防控。中国采取的是积极的防疫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不同的疫情防控策略使防疫成果各有不同,导致各国对外贸易无法做到同时开放,使进出口贸易受到巨大影响。而且随着病毒变异体的不断出现,疫情在世界各地愈演愈烈,全球抗疫战斗时刻处于变化之中。疫情的影响短时间内无法停止,各国贸易活动无法正常进行,造成经济持续性失血。

一直以来,出口贸易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疫情长期持续使我国进出口受阻,进而导致生产所需的关键部件或原材料紧缺,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影响越来越大。疫情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企业还将经历较长时间的困难时期,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对金融市场带来长期的下行风险。

(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我国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石油、铁矿石等关键大宗商品仍然需要大量进口。此类关键资源被一些国际资本掌握,价格也由这些国家掌控,因而我国需要承受此类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疫情的持续造成对大宗商品需求的放缓,而各国加速印钞则加大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疫情刚发生之时,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与主要石油生产国之间的原油价格战等因素叠加,使原油价格近乎腰斩。疫情进入平稳阶段以后,国际原油价格大致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但是油价的波动依然取决于主要石油生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如果主要石油生产国之间达成减产协议,中国依然要承受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

(三)国内资本外流风险

疫情引起的恐慌在金融市场上的表现十分明显。对股市而言,疫情引发的不确定性与经济的萎靡会对参与者的预期产生不利影响。股市下跌导致债券违约事件频发,这一现象迅速反映在债券价格上,收益率呈现出下行趋势。对保险市场而言,保险市场增幅同比下降,保险业面临还款能力下降引发的违约风险增大以及自身经营成本上升的挑战,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可能让寿险业务有所增长。

此外,欧美国家大多将工厂设立在其他国家,以求降低生产成本。然而这一分工方式的弊端逐渐显露,由于工厂距离国内消费市场较远,一些防疫、生活物资难以及时运抵。欧美国家很可能会把生产日常生活以及一些涉及人民生命安全产品的企业搬回国内,将资金从我国撤出,从而导致我国大量资金外流。相较于一些欧美国家的不作为,我国的防疫工作效果良好,人民币相对保持坚挺,增强了国外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心,加上我国近几年致力于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为国际资金的流入提供了更多通道,未来可能会有大量资金流入。不论是资金的流入还是流出,这种大规模的流动以及潜在的不确定性无疑会影响我国的金融安全,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造成强烈冲击。

四、原因分析

(一)全球金融市场共振,我国成为风险承担者

基于Chen等的风险结构框架,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场存在明显的风险联动[6]。当下,全球原油需求量骤减,各产油国之间的博弈使原油价格暴跌,原油市场波动巨大。巴西、加拿大等重要产油国原油价格的下跌使该国股市产生动荡,金融市场与原油市场共同成为风险输出者,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下行。杨子晖的股市网络效应分析提出,面对国际社会源源不断的风险,中国市场已然成为风险承担者[7],这表明,境外金融市场出现的剧烈波动,加大了我国输入性金融风险。

(二)发达经济体政策外溢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济体,极易受到发达国家政策外溢的影响。汇率方面,美元的霸主地位决定着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2020年初美元指数上涨,导致人民币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规模膨胀,偿债负担增加。金融危机后各国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衍生出大量货币,在资本的逐利性驱使下,廉价货币为追求更高收益,会通过我国同发达经济体间的利差、汇差渠道进入我国,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近几年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逐步正常化,不断采取加息措施引发全球流动性紧缩,国际资本从我国流出的压力增大,国家间的贸易冲突不断,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三)自身经济结构性问题

我国经济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下游,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打破现有格局,发达国家开始收缩其产业布局。由于我国当前整体创新水平不高,要素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自身经济结构失衡愈加明显。过去我国经济发展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推行追赶策略,为了赶上发达国家,重点关注经济发展而忽略资源利用效率,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今,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已达极限,要让经济得到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摒弃原先的发展路径,必须先保护环境,实现向绿色经济转型。同时,我国还面临人口老龄化严重、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学生就业难等经济结构性问题。

五、政策建议

(一)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现行的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已逐渐暴露,这些问题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了潜在风险,阻碍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稳定的金融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健康的金融体制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保障。基于此,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外部监管难以解决金融机构的内部问题,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也一直存在。规范金融市场必须从强化监管力度入手,督促各机构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多种手段保证金融市场规范有序运行,同时还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金融行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就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单独存在,要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大股市、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金融领域亦是如此。加强国际间金融合作,一方面,要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做好金融风险应对工作。另一方面,要构建区域金融交流机制。我国作为疫情防控效果突出的国家,目前国内金融市场较为稳定,我国可向其他国家分享应对疫情的经济金融政策,助力其他国家维持稳定的金融市场。

(三)坚持扩大内需,释放市场潜力

拉动内需首先需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范围。相对于其他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占据中高端消费市场和服务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对扩大内需有重要作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范围的实现路径如下:第一,引领低收入人群向中等收入人群转变,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以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为重点。第二,增强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推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加快移动互联网在各种消费的领域应用,重视互联网对传统消费模式的带动作用,让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全面发展。第三,建立多层次民生保障体系,增加中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激发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

(四)加快医疗卫生体制和政府治理机制的改革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境况,有关部门仍需扩大医疗卫生体系的经费支出,主要用于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提高人均床位数、人均医生数等。我国医院基本为公立医院,医疗行业准入门槛较高,公立医院数量难以满足大量患者就诊需求,可鼓励民间创办医院,增加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医疗卫生体系的人才紧缺也是行业供不应求的重要原因,有关部门可以联合高校适当扩大医学生招生数量,培养组建专业人才队伍。在政府治理机制方面,可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强化透明政府建设,实现政府从管理到服务观念的转变。政府应为群众开通沟通渠道,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扎实推进政府协商。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金融风险金融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房地产去库存与金融风险分析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