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探析

2021-12-06 14:51颜新跃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纲要师德道德

颜新跃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6)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是推动整个学校机器运转的力量和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对贯彻落实《纲要》意义重大。

1 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纲要》是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旨在通过积极、全面推动道德建设,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持。而师德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及现实师德状况决定了师德建设在《纲要》的贯彻落实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1.1 师德是社会的特殊职业道德,贯彻落实《纲要》必须加强师德建设。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活动,离开了这种活动,就不可能有世代的传承、社会的存在和赓续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被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执掌明灯的人”,其职业道德被当作一种特殊的道德备受世人关注,其品行和精神内涵被当作社会成员精神面貌的样板,代表着社会文明的程度,假如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消失了,人们不再相信教师能“传道授业解惑”了,那这个社会无疑就陷入了深深的信仰危机。可见,要大力发扬教师的榜样地位、引领作用,需加强师德建设。

1.2 师德的特殊作用决定了贯彻落实《纲要》,必须加强师德建设。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2]。但道德素质不是人的先天本质,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人的高尚道德的养成离不开有效的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道德教育,因此,新时代,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学校是主阵地,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

在教师的劳动中,教师工作的成就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才能,更取决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态度,而且学校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灵魂”塑造“灵魂”的系统工程,师德本身履行着教育职能,教师只有把自身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3],青年学生亟需教师精心引导,所以,师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精神世界、道德面貌的塑造,决定着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世界的未来,因此贯彻落实《纲要》,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需加强师德建设。

1.3 我国现实师德状况决定了贯彻落实《纲要》,必须加强师德建设。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道德基础的国家,国人历来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揭示了道德的表率作用。在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主张“以身立教”,提出“身教最为贵”,因此,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教育下,广大教师竞相修养身性,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中宣部、教育部明确目标,制定方案,推动落实[4],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有了显著提高,师德建设也迈出了新的步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道德观念相融合已成为我国师德建设的主流,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市场经济体制、政策法规还在完善、社会治理还在健全中,受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一些领域一定程度上存在道德失范现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依然较突出,金钱、权力、美色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人们,影响着教师,有的教师不再坚守“无恒产而有恒心”和为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理想信念,羡慕起走“黄道”和走“红道”的人的钱财权力与气派,忘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师德失范,价值取向紊乱,非道德主义泛滥,以权谋私,以职图利现象时有出现,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削弱了教育的影响和水准,不利于公民道德建设,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纲要》,师德建设必须加大步伐,不得有一丝一毫松懈。

2 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

2.1 增强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意识。师德是教师的职业职责所在,为发挥其作用,并有足够威信,其应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但道德的主要特点是以个人的内在自觉性为基础,从而达到对社会规范的认可和个人行为的约束,因此,师德还应成为教师个人意识纳入教师的精神构成中,必须注重持之以恒的师德意识、信念、要求教育,促使广大教师不断增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意识。

2.2 责权统一,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贯彻落实《纲要》,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坚持尊重教师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履行着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所以,社会在保障教师的社会地位的同时,还应保障教师的物质利益。为此,我们应努力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正如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5]。只有教师地位提高了,待遇改善了,教师队伍才能稳定,师德建设才有现实基础,才能真正的加强。

2.3 健全教师法规制度,提供法律政策支持。师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除靠教育外,还应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依、违章必究、执章必严。所以,健全法规制度,需从严制度、强管理、勤考核三个环节上着力。

2.3.1 要严明制度。严明制度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严守法规,严把进人关。教师是一种高标准、高素质、高境界的特殊职业,其职业道德要求必然超越一般的职业道德,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要高。因此,在教师招聘任用相关法规中,要严格制定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不仅要重文凭、重资格考核考评,更要重师德师风的考查,要严把进人关,纯洁教师队伍,确保教师素质;二是各级各类学校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制订师德公约,对师德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把《纲要》提出的原则要求和主要内容落实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

2.3.2 要强管理、勤考核。为防止管理考核流于形式,还应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强管理考核工作。制定严格、细致的《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以确保制度的落实,细化到岗,考核到人,加大考核、监督力度,切实把师德师风的高低优劣作为有形的具体内容进行严肃认真的考评,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违者必究,奖优罚劣;还要设立一个非常设的督查小组,专门负责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形成一套完整的师德管理体系,把师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切实贯彻落实好《纲要》。

猜你喜欢
纲要师德道德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致良知与师德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