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性学习

2021-12-07 09:47向红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长点创新性青年教师

向红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8)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双重意义:对学校组织而言,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发展,实现学校的教育理想;对教师个体而言,有助于增长专业知识与能力,提高职业声望与社会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伴随着知识经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师面临教学情境复杂化的挑战:深入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和所教的学生,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应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其他教师、家长开展合作,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等。青年教师的典型年龄为25-35 岁,首先,按照职业生命周期理论,他们正经历入职适应期向成熟胜任期发展的过程,注重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现多样化的角色转变,对他们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其次,青年教师追求职业成就的意识相对于中、老年教师更加强烈,他们希望深造、进修和在职培训,以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能力,继续发展的动力和压力并存;再次,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看,青年教师始终是一个学习者,处于连续不断的、完善过程中。上述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生存状态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基于教师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实施创新性学习,从而维持自身专业地位。

一、创新性学习的含义及其特征

创新性学习是一种能够对社会和自己带来重大变革的学习模式,通过创新性学习,能够提高人们从多角度发现新问题、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个人具有能够保持与社会平衡的能力。创新性学习有三个特征:一是目的性,学习者有明确的目标,能规划自己的学习和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二是参与性,学习者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行学习,将学习与改善社会实践、变革社会密切结合起来;三是独创性,即敢于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对新学习的内容或能反向思维,或能求异思维,进而创造性地运用新学的知识去面对新情况,探究新课题,不断拓宽视野。创新性学习相对于维持性学习而言,更具有预见性、自主性。当人的预见性、自主性达到一定的层次水平,便具有了自觉和熟练运用环境的能力,就能正确利用环境为自己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二、创新性学习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创新性学习有助于青年教师缩短入职适应向成熟胜任的进程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学界具有不同的理论诠释,如连榕、孟迎芳依据教龄、职称,把教师分为新手、熟手和专家三阶段论[1];美国学者富勒(Fuller)的教学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关注教学情景、关注学生四阶段论;D.C.Berliner 根据知识和经验的累积,划分为新手、熟练、胜任、业务精炼、专家的五阶段论;美国学者费斯勒(Fessler)把教师生涯发展分成职前教育、实习导入、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停滞、生涯低落和生涯引退八阶段论[2]等。尽管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不同,但都一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目标性和动态性特征,在每个阶段中有其主要的发展任务。青年教师首先要实现两个转化:一是由师范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化;二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其次,力求成长为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防止分化发展。通过创新性学习,青年教师能够清晰地意识自己所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从入职开始,就将自己的着力点放在备课研讨、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教育和管理模式以及关注学生等教学情境上,缩短适应期,加速自己专业发展。

(二)创新性学习有助于青年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感

青年教师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发展等四大使命,工作任务繁重,由于自身实践性知识经验不足又有着较强烈的成就动机,容易导致职业倦怠,表现出工作缺乏动力和激情、麻木不仁、精疲力竭的状态。学界认为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原因:一是原本具有创造性特点的工作变成了一成不变的机械劳动;二是个体与组织的目标、任务冲突;三是长时间过度的工作压力。实践研究表明,心理疏导和持续求知是摆脱职业倦怠感的有效方法。在青年教师中倡导创新性学习,能够保持为工作而学习的新鲜度,保证学习行为的有效性,使他们潜心问道,不断获得启迪与成长。

(三)创新性学习有助于青年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

人类的快乐有两个层次,即物质快乐层次和精神快乐层次。前一种属于低级层次,后一种属于高级层次。而人类获得精神快乐的高级层次有两个主要途径:第一个途径是通过阅读书籍和欣赏影视作品等接受式的方式;第二个途径是通过工作、创造或自我价值实现等给予式的方式。工作的精神快乐和学习的精神快乐性质相同,其基本要素都是满足好奇心、求知欲,享受发现和创造带来的喜悦,智力的参与和挑战,能力的提高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等[3]。创新性学习致力于追求智慧的生活状态,注重学思结合,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也属于获得精神享受的途径范畴,具有享受性、自愿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青年教师通过实施创新性学习,便具备了快乐工作和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挥青年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性学习的实践路径

(一)找支点,彰显自身优势和特色

许多成长为名师的教师,其成长的经验表明: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生长点”是相当重要的。“生长点”即个体在专业上的兴趣爱好点、特长点。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生长点”能够将个体生命内部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并形成巨大的能动力量;其次是因为“生长点”也是一个人专业发展中的闪光点,是教师个人兴趣爱好和专长所在,是最容易获得突破的方面;其三是因为一旦在某个“生长点”有所突破,能够推动各方面的高阶发展,进一步提升整体的专业水平。

青年教师要找准专业成长的“生长点”并不容易,创新性学习能够提高个体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的能力,并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不断获得新的创新和发展,为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学习,它有利于青年教师找到这个“点”。首先,了解和分析自己的优势及薄弱环节,对自己的现实状态进行客观评估;其次,要自我反省,有些教师之所以能从原有群体中脱颖而出,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生长点”,是因为具有反省意识,善于审视自己,经常问问自己:“我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状态满意吗?”“我想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状况?我下一步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促进专业发展?”第三,强调个性化发展,尽管全球教师专业发展趋势具有专业标准趋同化特征,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自己”的发展,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个性化的发展,而不是千人一面的发展。从绝大多数名师的成长过程中可以发现,他们皆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生长点”。以语文学科教师为例,有的教师善于从情境教学入手,有的教师善于从素描作文起步入手,有的教师善于从最初的编辑作文手抄报入手,有的教师善于从古诗词吟诵方面有优势入手,有的教师则在对联教学方面有强大的竞争力……他们有实实在在的专业成长支撑点,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发现并立足自己的专业支点,充分展现自身优势,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与模式。

(二)抓机遇,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素,Berestova 等人认为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最具决定性的专业成长动力要素”。Wieczorek 和Lear 的研究表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受教学效果差异的影响,若教学效果好,教师就具有高效能感,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也强;反之,若教师教学效果差,自我效能感就低,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减弱。青年教师在教了几年书之后,面对熟悉的教材、驾轻就熟的课堂,自然会缺少初登教坛的新鲜感,在机械重复的工作生活中消磨锐气和才华,出现职业倦怠心理;还有一些适应能力强、较快地步入成熟胜任期的青年教师,他们自我效能感强,易滋长自满情绪,表现为对专业发展热情不足,精力转移到“做自己兴趣的事”。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性学习,会激发起他们延续入职初期对工作抱着挑战性的积极心态,而不满足于现状,投身教学改革实验。首先,青年教师要进行“教学优化”。所谓“教学优化”是教师为了使教学成为一种优质教学、有效教学或成功的教学所做的一切尝试与努力[4]。其次,抓机遇是实现教学优化的捷径。青年教师要主动寻找机会,积极参加和争取开设观摩课、公开课等活动,这既是青年教师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是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教学能力和素质水平的良好机会,虽然准备一堂展示课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精神上有一种不能承受之重负,但是一旦咬牙熬过去了,当再回到日常课堂中,会有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令人遗憾的是,就是有不少教师在遇到公开观摩课机会的时候,采取能推则推的态度……这其实是推掉了自我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三)勤反思,实现教、学、研的融合发展

反思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思考,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肯定优点,发扬光大;发现缺点和不足,改进完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青年教师群体中,出现从教多年而无所发展的情况,这与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反思有密切关系,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是“忙”,忙于应付各种琐事,比如各类创建活动、检查汇报等。从主观上来讲:一是缺乏反思意识;二是“懒”,满足于按部就班的教学,不思进取。教学反思的研究与两种学习理论有关,即经验性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和情境性认知(situated cognition),前者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从经验开始,特别是从问题性经验开始,使学习者感到学习的必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学习中,这样的学习更可能导致行为的持久变化。后者主张通过积极的、社会性的和真实性的过程去实现学习,强调学习者的参与、合作以及相关背景的重要性。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性学习,有利于融合各种学习理论观点,突破思维的禁锢,形成勤学善思的习惯。

为了使教学反思富有成效,青年教师需要关注并加以解决的三个问题:第一,教学反思动因的内在性。一个人的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源于个人的内在需求[5],青年教师自身对教育事业要有高度的使命和信念,才会有自我反思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第二,教学反思内容的多维性。教学反思的内容涉及教师个人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等多个方面,但由于自我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因而每个人的表现具有独特性,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同伴的反馈、领导的反馈,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着眼于本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反思。第三,教学反思方法的多样性。布鲁巴奇(J.W.Blubacher)等于1994 年提出四种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和行动研究[6]。此外,一些学者进一步提出课堂实录反思法、教后记反思法、课后备课法、阅读新知法等,青年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如有的喜欢同伴交流,有的擅长写作、写博客,有的长于行动研究,方法不拘一格,灵活多样,但殊途同归。

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的特征,在青年教师身上突出体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一教育教学的“未完成性”,这种自觉性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使教、学、研有意、有机、有效地融合,实现教师专业的整体性发展。

猜你喜欢
生长点创新性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例说直接证明之分析法
直接证明分析法
小学数学学习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