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

2021-12-07 11:34叶绮杏
现代园艺 2021年24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景观空间

叶绮杏

(深圳市新西林园林景观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社区是重点关注的对象,也是城市居民重点关心的区域。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一些老旧社区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需要对其进行更新优化,尤其是在社区公共空间方面,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最终呈现出的社区能切实满足城市居民多元化的需求,进而为城市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微更新”这一设计理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且成为了当下城市规划设计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1 “微更新”的概念解释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微更新意指微小的更新。微更新强调从细小的细节开始着手进行更新,绝非是粗大、粗放式的动作,要做好尺度的把控,可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从而满足实际的需求。与此同时,微更新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进行考虑的,且更注重对人的考虑,是一种柔软但却有力量的城市更新方式。因此,未来在我国社区更新发展中,应重视社区“微更新”,其不仅能对一些老旧社区进行有效的保护,且在实际应用中,可表现出明显自上而下的特点。

2 当代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从微更新的角度来看,社区公共空间是以服务居民为目的空间,社区可在其中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但目前在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仍存在诸多不足,并不能切实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具体如下。

2.1 硬件功能设计不完善

硬件功能设计不完善是目前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一。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共设施数量分布不均衡。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出于项目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并不会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社会上,即便有的开发商设置了相应的公共设施,但受到建设紧迫性的影响,难以保证公共设施设置的合理性。二是公共设施功能较单一。虽然目前社区中的公共设施数量不断增加,但其功能仍然表现出单一化。多元化融合发展是目前信息时代的一大特征,而单一化功能的配套设施,明显不能满足多元化的需求。三是硬件功能设计并不人性化。如现在在社区公共空间设施中,会投入快递柜,但是更多是针对年轻人的设计,缺乏对老年人、残疾人士等人群的考虑;如车位设计不合理,不仅占用了大量公共空间,还出现乱停车的现象;如标识系统设置不足,或指向性功能不明确,无法给人正确方向的指引等。这些均是缺乏人性化设计的体现。

2.2 软件功能设计不重视

目前社区管理主要是通过委托第三方物业公司或是社区居民自立居委会进行管理,但在实际管理中,存在重视“硬环境”管理,忽视“软环境”建设的情况。如未考虑交往空间,过分盲目地隔绝原本应丰富交往的空间,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受到阻碍,邻里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漠。

2.3 景观绿化营造过于僵化

景观营造是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受到消费型观念的营销,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开发商会过度重视形式主义,如社区中的建筑外立面、布局或泳池等,会采用西方建筑设计中庄严、规则的理念,重视了大体量的植物,设计了大体量的观赏水景等,来营造富丽堂皇的氛围,以此来满足社区居民对财力、权力等方面的欲望。实际上这样营造出的空间,并不能为居民活动提供一个很好的场所,忽视生活氛围的营造,最终空间的利用率也会降低。

3 基于“微更新”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

3.1 需求导向原则

将“微更新”设计理念应用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中时,应坚持需求导向的原则,即要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设计。这需要设计人员重视对社区居民构成的分析,了解社区居民的具体情况,包括性别比例、年龄比例、收入水平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设计,确保与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相匹配。另外,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依据,应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实现开始,之后再逐渐过渡至高层次的自我需求的实现,尽最大可能确保社区公共空间设计能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3.2 渐进微小原则

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中,渐进微小是一项关键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避免大刀阔斧地更新设计,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以最大化地利用社区公共空间为目的进行设计。具体而言,在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时,需要重视对原有社区空间布局和形态的保护,并从社区公共空间中一些小空间或关键点着手,尽可能地降低更新设计的影响,同时又能确保更新设计后能切实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及达到人们预期。

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过程中,也要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确保更新设计后的社区公共空间能与社区发展的趋势相适应,尤其是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才能更好地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为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设计人员结合城市发展的趋势,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中,充分体现城市发展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避免在更新设计中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或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做好空间规划设计,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切实发挥出所有空间的价值作用。

4 基于“微更新”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实例分析

4.1 项目概况

面向快速城镇化带来的“老城区城市文化记忆淡化、公共空间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昆山市政府启动了“昆小薇·共享鹿城”微更新行动计划。此次行动计划中,设计了“花意街巷——致和塘南岸更新设计”(昆小薇街巷)、“稚趣街角”(昆小薇街角)、“耘圃”(昆小薇公园)、“隐园”(昆小薇公园)和“富春苑”(昆小薇公园)多个示范项目,是由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进行设计。

在这些项目设计中,主要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合理布局,并在梳理现有植物景观的基础上,对破败的建筑、老旧墙体及铺装赋予新的活力,从而营造出生活与休憩空间融合以及兼具文化特色和景观趣味性的公共空间。

4.2 更新的策略

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中,为充分体现出“微更新”设计的理念,应在明确更新目标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为后续设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奠定良好基础。

4.3.1 提升功能。微更新是基于不同层级的需求及其现状功能不匹配的基础上进行更新设计,所以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中,功能提升应是首要的目标。按照物体的社会学属性来划分,将社区公共空间的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于是就需要满足硬件功能和软件功能的提升。其中,硬件功能的提升,主要提升社区公共空间中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由此改善空间环境与住宅功能。如在“花意街巷——致和塘南岸更新设计”项目中,结合当地居民日常通行休憩及附近低龄儿童玩耍嬉戏的需求,在此次更新设计中,就以微更新的方式,设计了兼具传统昆韵与互动趣味的开放型城市生活街道,成为了昆山老城区亭林社区步道体系的“T”字轴的重要节点。在软件功能提升上,重点是营造各种各样的关系要素,从而创造一个美丽的居住环境,并成为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如在“稚趣街角”项目中,以“针灸”式微更新的方式,沿学校围墙辟出“拉杆箱之路”,利用边角地辟建供家长休憩的空间、学生的活动场地。同时,设计以孩童为中心,以一条蓝色的“拉杆箱之路”,为孩子上下学打造安全便捷的通道。

4.3.2 提升绿化景观品质。在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中,应合理构建绿化景观,在绿化景观构建中,应当赋予其个性化特征,避免千篇一律地进行绿化景观的营造,应彰显出特色,且符合社区的实际,从而让社区公共空间能获得理想的绿化效果。如在“花意街巷”项目中,在绿化景观设计中,打破原先平直单调的围墙墙面,入口以半亭月洞门作为连接城市界面与居住区,围墙汲取中国传统园林的砖细漏窗景墙隔离城市纷扰的同时,彰显致塘河的文化底蕴特色。同时,场地原先仅有路边停车功能,在城市更新服务百姓居民的宗旨下,融合致河塘的江南文化气质,主题墙饰结合绿植,营造连续的兼具传统记忆与自然花意的城市街道。

4.3.3 关注社区文化价值。在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中,也应需要关注社区文化价值,让社区公共空间能彰显出地方文化特色,为社区注入文化活力的同时,促进整个社区的发展。如在“稚趣街角”项目中,以微更新设计方式,利用小区围墙的边界固定折廊、减少占地空间,通过折廊串联绿化空间、休息空间、刷卡进出口与社区宣传栏,形成从地面起伏到框架连续的线性空间,把稍纵即逝的风景定格在墙框内,而往来人群成为了动态的风景,被吸引,或停留,或行走,或闲座,或交谈,与背景墙框形成动态与静态交融的连续画面,也成为了城市界面的一抹色彩,从而改变场地原本功能单纯一且封闭的角落空间,成为供邻里聊天、闲坐等候、儿童片刻玩耍,来往人群休息的公共开放空间。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景观空间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空间是什么?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