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形成与价值

2021-12-07 14:59李宏韬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卫生

李宏韬,谢 菲

(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续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及其阐发的对人民健康的关注与同情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时代局势的科学研判中形成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并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

一、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

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自党的十八大后初步阐发,历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九大,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丰富成熟。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初步阐发。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前提是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要求和向往。2012年,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这个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对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遵循,并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为坚定使命。对于人民健康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与作用,习近平有过多次论述:“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2];“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3]99。习近平从全面小康的高度来诠释全民健康的重要意义,社会实践的发展多次证明人民健康问题并不只是简单的社会问题或经济问题,更与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治国理政息息相关。同时,习近平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是单纯的数字指标或者增长速度的达成,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发展成果能够实现全民共享,使更多的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基本成型。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并对我国人民健康保障体制现存不足进行了审视,对未来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增进人民福祉作出了科学规划。“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目标的提出,既是将健康视为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也强有力地表达了党和国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切实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决心和恒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不断发展。2016年7月,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习近平将建设覆盖全体国民的更高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相联,指出其是“我们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3]。同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再次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4],并明确表示健康中国建设的加快推进,能够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打好稳固的健康基础。同年10月25日,中央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国家层面对包括健康生活、服务、环境、产业等健康卫生领域制定了中长期规划,这既是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基本成型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有力表达。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逐渐成熟完善。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健康事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更是放眼全球,深刻认识到中国与世界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2019年6月,习近平致信祝贺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开幕,提出要积极推动全球范围内卫生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努力促进世界各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为全人类健康福祉作出贡献”[5]。这一论述说明健康并不只限于医疗卫生领域,更是一个国家在发展方式、治理能力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投射。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2020年3月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时,习近平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一理念丰富了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中方愿同法方共同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6],这表明中国政府不只关注本国人民的健康保障,也始终为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奉献力量。2021年5月,习近平在全球健康峰会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传染病大流行,我们要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7],主张友善合作,而不是使用各种手段推卸自己应付的责任。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积极倡导构建,是习近平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在科学把握和有效应对世界大变局的基础上,对最新形势作出的正确研判,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与战略清醒。

二、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生成背景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8]思想理论的创新发展也不例外,有其独特的理论渊源与深刻的实践基础。科学理解和掌握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一方面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人民健康思想为其提供的重要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从具体情境出发,精准把握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人民健康的认识实践。

(一)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健康的思想为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提供了理论依据。关注人类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对于劳苦大众们的恶劣工作环境有多处描述,如缝纫女工们“坐着或者站着,用手和脚或者单用手推动机器”[9]497,并指出尽管她们的劳动时长比起旧社会制度稍短一些,但面临的劳动环境和强度仍对她们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马克思、恩格斯清楚地认识到资产阶级积累的全部资本,无一不是通过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寿命进行剥削而得。更现实地是,尽管大多数人们都在同情身心俱疲的劳动者,都为资本的过度剥削而感到愤怒,但资本却不以为然,“既然这种痛苦会增加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利润),我们又何必为此苦恼呢?”[9]277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让国家提供给他们健康安全的工作、充足的物质生活、充分的人身自由。列宁也清楚地认识无产阶级所遭遇的有损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他指出穷苦大众们尽管凭借日积月累的辛勤劳动创造了财富,但可悲的是他们真正拥有的财富却微不足道,甚至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更无情的是,这些劳动者在过度的劳动中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最终却只能在破烂不堪的容身之处里“忍饥挨饿”[10]。此外,列宁也提到了女工在劳作中的问题,指出她们为了能够在资本主义大生产条件下比得上男工,不被资本抛弃,只能努力干着更高强度的活,对于自己和子女的健康“完全不顾”[11]。

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健康的思想对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进行了深刻揭示,擎画了一幅社会主义的美好蓝图,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动实践。

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人民健康的思想为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提供了重要指导。毛泽东密切关注卫生健康问题,认为做好卫生工作不仅对生产、工作、学习等方面有利,同时能够增强人民身心素质,“使身体康强,环境清洁”[12]。1952年,毛泽东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倡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邓小平将卫生健康事业作为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推动了1981年“五讲四美”①活动的开展,将讲卫生作为“五讲”核心内容之一。伴随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面临的卫生健康问题与挑战也有所变化,需要适时进行方针调整。1996年,江泽民主持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国卫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进一步明确了“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3]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进入21世纪,胡锦涛对于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更为注重,提出要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切实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14]581的公共卫生服务,并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14]644等。

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人民健康的思想与时俱进,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趋势并及时进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宝贵理论成果。习近平正是在对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相关论述的传承与吸收中提出了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

(二)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实践基础

治国理政实践的持续展开和创新探索呼唤包括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在内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提出。理论与实践表明,健康不只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治理迈上新台阶的要求体现。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5]。因此,如何提高每个人的健康水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必须重视的问题。随着治国理政实践的不断深入,要求相应的理论和政策能够不断突破、有所创造。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提供了方向指引。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取得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民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中老年人口基数的不断增长,相应地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且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大多数青年人作息不规律、压力过大、经常熬夜,这些行为导致各类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16],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基于此,人民希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尤其是在基层层面;第二,人民对生活环境提出更高要求。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都有了大幅提高,但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沙漠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持续减少,这些都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无法满足人民提出的更好生活环境的要求;第三,人民对健康保健和养生提出更高要求。现如今,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一理念提倡的是未病先防,使得人们对日常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进而对健康保健和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人民对健康生活的新要求,习近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勇于担当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科学地将我国具体国情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状进行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入探索,形成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这既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最新战略部署,也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健康基础的有效稳固。

理论的提出离不开实践的需要。随着治国理政实践的持续展开和深入探索,我国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尤其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急需相关理论创新成果的提出,以推动我国更高更快更好地发展,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三、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是对我国卫生健康治理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对我国现今所处的最新发展形势的科学反应,更是未来进一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效动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满足人民对健康生活向往提供了系统方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健康动力,同时也为推进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提供了思想智慧。

(一)为满足人民对健康生活向往提供了系统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7]可见,健康并不只是医疗卫生问题,它既与国家对于医疗服务和疾病防控的资源投入、分配有关,也与国家对于贫困人群、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方案有关。

基于对健康内涵的正确认识以及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其中,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了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充分显现了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重视。同时,这一战略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致的。美好生活的首要前提是健康,健康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要基础。近年来,在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指导下,我国加快推进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并科学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部署展开,取得了较好成绩。截至202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 229 22个,比上年增加15 377个;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 347.5万人,比上年增加54.7万人(增长4.2%);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11.6亿人次,比上年减少1.2亿人次;入院人数8 064.9万人,比上年减少1 070.1万人;病床使用率71.6%,比上年下降9.1个百分点”[18]。可见,我国无论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还是居民总体健康水平相较之前都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的水平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健康中国战略既是满足人民对健康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不竭动力。

(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健康动力

国民健康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关系密切。习近平指出:“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19]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如果人民健康水平普遍底下,医疗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那么一旦人民患病、疾病蔓延,就会给人民生活、社会生产、国家治理带来巨大的破坏,进而阻缓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水平的提高,能够保障乃至提高劳动力的工作年限以及工作效率,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及时将过去依赖的人口红利转化为健康红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对健康的投资也能够进一步完善卫生健康保障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民众大病不敢医、没钱医的现实问题,摆脱因病致贫的现实困境,进而解决民众对于健康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增加社会投资、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

总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增长,更包含着社会保障、人民健康、卫生条件等方面的全面进步。而健康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起着关键的推力作用,它不仅是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昌盛蓬勃以及国家富强安康的重要标志。因此,健康中国战略的接续推进,能够有效推动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的资源投入,为新形势下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健康动力。

(三)为推进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提供思想智慧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遍及全球的挑战和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真正独自应对,更无法真正封闭自己,阻隔与世界的联系。蔓延世界各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存在的短板与弊端,表明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包含着政治、经济、环境、卫生、健康等各要素。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关于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新倡议更显其高度和智慧,这一倡议紧跟世界大势,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也意味着其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实现了新跨越。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20]。放眼世界,当前多数国家还深受疫情蔓延态势困扰,经济发展严重受阻,而国内疫情防控却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最大程度降低了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这是对健康中国治理策略正确性的有力证明。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对于推进全球抗疫、推动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结语

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探索中,习近平提出了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论与实践能够为人民所向往的健康生活提供系统方案,为中国人民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真正转变稳固健康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注入不竭动力。同时,作为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有担当的大国,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使中国更加坚定做全球健康治理的引领者和贡献者,为全球卫生健康治理的推进提供思想智慧,进一步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

注释:

①“五讲四美”,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参见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卫生
知识快餐店 卫生日里讲卫生
饮食卫生
智取红领巾
浅谈黄埔军校卫生与营养
卫生筷与牙签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陷害
卫生歌
方便卫生的酱料刷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