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德建设引领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思考

2021-12-07 16:39林晓萍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师德师教书育人师德

林晓萍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2019 年11 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队伍建设第一任务是师德师风建设。如果教师的德有问题,那么能力再强,也会被淘汰。”[1]可见,师德建设在教师队伍素质中处于首要位置。

中小学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希望和未来。青年教师成长与教师队伍建设二者是个体和整体的关系,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成长有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能力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中小学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教师以教书育人为荣,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就能鞭策自己不断强化教书育人能力。文章从青年教师个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多举措加强师德建设引领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推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一、当前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存在的问题

教师成长指教师的素质发展。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著名教育家林崇德在《师魂——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著作中将教师素质归纳为四个方面:爱岗敬业的师业、无私大爱的师爱、严谨治学的师能、为人师表的师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提到,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师德师风的措施包括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素质可以概括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教书育人能力。然而,当前仍存在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把好“思想政治素质关”“职业道德素养关”“教书育人能力关”等问题。

(一)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把好“思想政治素质关”

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特点,个别青年教师政治素养不高,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迷失自我,动摇信念,发表不当言论。个别青年教师崇洋媚外,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上没有积极作为,甚至起到反作用。教师政治立场不坚定,理想信念淡薄,给学生传达、灌输错误的言论,影响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教师自身触碰师德底线,同时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二)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把好“职业道德素养关”

一是教学行为不规范。青年教师刚入职,职称低、收入低、认可度低,部分青年教师为了获得职称晋升、社会荣誉等,存在抄袭他人作品等学术不端行为;部分青年教师忙于校外培训机构,对教育教学工作热情低迷,敷衍教学;部分青年教师诱导学生参加有偿补课等不规范的教学行为。二是仁爱之心缺失。部分青年教师耐心不足,不仅没能做到关心关爱学生,反而存在虐待、体罚、侮辱学生。三是廉洁自律意识不强。部分青年教师收受学生家长财物,接受宴请,导致在学生的考试、推优等方面有失公平。四是生活作风不正。部分青年教师利用教师身份,存在性侵、猥亵学生等侵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师德失范行为。

(三)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把好“教书育人能力关”

一是专业能力不强。新入职青年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学技能训练收效不佳,教师培训流于形式化,没有结合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二是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部分教师排斥教育信息技术的融入,拒绝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未能与时俱进学,紧跟形势学,长久以往就会被学生淘汰,教师再深厚的教学理论也不足以让学生信服,教师育人效果不佳。三是部分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不明晰,甚至未做职业规划,成长路径单一,不知道如何提升自我,徒有上进心,未有追求成长的实际行动,进而导致提升自我的动力不足。

此外,青年教师成长还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一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待遇不高、荣誉感不强。中小学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住房和子女入学需求,特别是在沿海城市,高房价与青年教师低收入的巨大差距,高价学区房与优等教育资源的捆绑等,青年教师在住房、子女入托入园的迫切需求未能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青年教师的身份荣誉感不强,导致无法潜心从教。二是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与发展平台的供需矛盾。当前中小学青年教师职称晋升难,评选名额少,参评人数多,评选程序复杂,推优表彰机会少。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机会竞争激烈,更需要公平的发展环境,而环境不公平必然影响教师成长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三是教师职业权利保障制度不健全。如四川省仁寿县某中学学生颜某因对老师日常管理不满,在教室内用砖头将班主任黄某头部打伤。[2]中小学阶段个别学生心智发育较晚,在课堂上嬉皮打闹,部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担心对这类学生的教育管理,遭到家长社会的不信任,甚至谴责、诽谤等,导致只满足于课上的教学任务完成,无心因材施教,对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落后学生没有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教师的惩戒权未明晰,等同于于缺失了职业权利的保障,容易导致青年教师在自我成长过程中束手束脚。

二、师德建设引领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任务举措及制度体系,是顶层的制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指导意义。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意见》如果没有实施方案,没有相应的考核监督,没有结合具体实际,就形同虚设。因此,亟须探索师德建设引领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

(一)加强师德教育引领,推动青年教师把好“涵育师德素养关”

教师的素质是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教书育人能力。而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又可以概括为教师的师德素养。中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如果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后面的每一粒都会跟着错。中小学教师是培育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键人物,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传道者明道、信道是前提和基础。青年教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师德素养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

一是抓好重点群体的教育。新入职教师培训把师德教育列入开训第一课,重视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可塑性,强化其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把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党员列为工作的重点,与教学同部署、同落实,推动优秀青年教师积极入党,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荣,自觉提高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注重有师德失范苗头性的青年教师的教育,做好教育提醒,红红脸、出出汗,严管厚爱并重,坚定青年教师立德树人担当。二是抓实重点内容的教育。学校应提高认识,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重点抓实青年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掌握,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厚植教师爱国主义、爱岗敬业情怀,提高青年教师师德素养。三是抓牢课堂阵地的教育。中小学在强化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同时,也要推进其他学科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充分提炼学科中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和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的思政元素。崇高的职业理想是教师贯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内在动力。崇高的职业理想有利于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全面发展。[3]教师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过程也是在对自己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四是抓强师德教育平台。丰富师德教育形式,加强师德师风实践体验,依托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师德师风公益大讲堂等平台,强化教育实效性。如福建教育学院师德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座师德主题博物馆,馆藏丰富的富有年代感的教具和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教材,为师德师风的教育提供了鲜活具象化的物质载体,在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中发挥了涵养师德、弘扬师道的重要作用。

(二)突出师德典型带动,激发青年教师把好“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关”

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重在培养业务精湛的教师,注重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不仅需要各类培训等外力因素推动,更需要内在的驱动,教师自身要有提高教书育人能力的迫切需要。优秀的师德典型有强有力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能够形成强大正能量,推动教师学习优秀,争当优秀。通过学习师德典型,学习先进事迹,对照自身不足,反思而后行,推动教师将优秀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提高教书育人能力的行动自觉,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学习师德典型潜心教书育人,努力钻研专业,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一是明晰青年教师成长路线图。就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而言,普通教师沿着“初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专业成长路径攀升,校(园)长则通过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名校(园)长后备和名校(园)长培养的目标递进式成长。[4]青年教师以优秀为榜样,化为自己成长的目标、路线,多向更高层级的教师取经,对照目标,挂图作战,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化能力。二是推动青年教师成长内驱力。组织中小学青年教师深入学习“人民教育家”、“时代楷模”、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等优秀师德典型的先进事迹,不仅要学习师德典型的高尚情操,同时要学习师德典型精湛的业务能力,推动教师从“被感动”到“见行动”,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三是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将师德典型下沉到青年教师成长的具体帮扶中,要注重分类帮扶,如优秀青年教师已是副高级职称及以上,应不列入帮扶对象,要根据实际匹配“师徒”,避免帮扶落于形式,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上的“传帮带”。四是挖掘身边的优秀典型。根据国务院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20 年的专任教师有1792.97 万人,教师队伍规模庞大,国家级、省级的荣誉教师是少数的,挖掘身边的优秀典型,让青年教师有机会成为优秀典型,以成为优秀典型为动力,激发青年教师自觉提高业务素质,形成良性互动。

(三)落实师德管理制度,搭建青年教师公平成长平台

《中小学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教师树立了职业道德的高线,引导教师不想“失范”;《意见》中师德管理制度为教师划定了职业道德的底线,推动教师不敢“失范”。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需要教师严守师德、崇尚师德,同时需要严格管理师德失范教师,正确评价师德失范行为。青年教师正处于事业发展时期,努力工作是为了事业上的进步。严格师德管理制度,引导青年教师从不敢“失范”到不想“失范”,让师德失范教师得到相应的处置,让严守师德的教师有公平公正的成长平台,让教师有努力有回报,让整个教师队伍充满活力。

一是保障师德管理制度落地。制度再完善,如无落地,也将一文不值。对于师德失范行为要制定更具体化、可操作性的处置措施,保障师德管理制度落地,针对当前高发的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礼等教学失范行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要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二是畅通师德失范监督渠道。《意见》中针对监督教师师德失范问题,提出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多方监督体系,有师德失范监督渠道,更重要的是要畅通监督渠道。可借鉴纪委监督机制,建立常态化、近距离、可视化的日常监督,灵活运用“蹲点式”“面见式”的直接监督。[5]建立举报者保护制度,打通监督渠道最后一公里。三是建立师德失范通报制度。这是对师德失范处置后的通报教育,对其他教师的警示教育,提高师德失范成本,让教师严守师德底线,追求师德高线。四是建立师德失范查询系统。将师德失范案例列入网络查询系统,长期保存于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师德失范的成本,让师德失范教师无处可行,严重失范行为将被责令退出教师队伍。

(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保障青年教师潜心从教

教师队伍建设基础在教师队伍的稳定。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的关键时期,学生课业重、升学压力大,需要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期、上升期,更需要稳定的教育环境,如果教师无心育人,敷衍教学,那不仅影响教育教学,同时会造成不良的教学风气,影响教师的个人成长以及教师队伍的稳定,进而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安于从教、潜心从教、乐于从教,反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加强师德建设,从青年教师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功夫,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为教师潜心从教注入稳定剂,为青年教师成长注入助推剂,为教师队伍稳定创造环境。

一是在青年教师的获得感上下功夫。提高青年教师总收入。教师工资已由20 世纪80 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名倒数后三位,提升到目前在全国19 大行业排名第7 位。[6]现在大部分地方教师的工资收入待遇已经不低于公务员,但是在总收入上还是比公务员低。因此,相关部门应切实提高教师收入,让教师的总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只有教师收入不断提升,才能让教师有获得感,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荣誉匹配的待遇。教育部指出,目前,国家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的荣誉类别主要是:“人民教育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以及乡村教师从教30年荣誉表彰等。一是教师荣誉表彰既不能泛化,也不能罕见化,可分类分级授予荣誉,配套相应的待遇。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重,强化荣誉表彰彰显的价值。二是在青年教师的幸福感上下功夫。提高青年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各地重要政治活动、庆典活动等可倾向性邀请中小学青年教师参与。想青年教师之所想,急青年教师之所急,解青年教师之所难。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将教师所在县域范围内优质学校纳入教师子女入学入园的选择,拓宽教师子女入托入学路径。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强化仪式感。举办新入职教师宣誓仪式,举办教师入职从教10 年、20 年、30 年的仪式,将仪式列入学校工作的考核指标。三是在青年教师的安全感上下功夫。安全感来源于人们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可以表现为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情感安全等多个方面。[7]“师道”有尊严,教育才有底气,国家才有未来。教师的安全感源于教育教学方法得到学生、学校、社会的认可。要加快制定法律法规,明确教师教育管理权、惩戒权等依法执教的职业权利,界定权利范围,保障教师的合法教育教学权利。

猜你喜欢
师德师教书育人师德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致良知与师德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篆刻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